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咳嗽的經(jīng)歷。很多人在咳嗽的時候會服用止咳藥,甚至將止咳藥作為常備藥,儲存在家庭小藥箱中。“咳嗽吃止咳藥”聽起來似乎理所當然,但事實上,止咳藥也有大學問,盲目服用反而會危害健康。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并非所有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的。
咳嗽既是一種病理現(xiàn)象,也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一般由異物、刺激性氣體、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黏膜感受器而引起。保護性咳嗽可以阻止異物吸入、防止支氣管分泌物積聚、清除分泌物,進而避免呼吸道繼發(fā)感染,也就是說,保護性咳嗽并不需要治療,如果盲目服用止咳藥,反而有可能減弱這種保護性功能,甚至引發(fā)疾病。
其次,對于由疾病引起的咳嗽,也未必都需要服藥。
一般來說,輕度咳嗽并不需要止咳治療,因為適當咳嗽可以促進氣道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疾病康復;如果咳嗽的時間過長、過于頻繁或劇烈,導致聲音嘶啞、胸部肌肉疼痛,進而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時,才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止咳藥。
再次,咳嗽的原因很多,一種止咳藥并不能治好所有咳嗽。
西醫(yī)認為,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都會引發(fā)咳嗽,胃食管反流也會誘發(fā)咳嗽,心功能衰竭也會表現(xiàn)為咳嗽。中醫(yī)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因此,治療咳嗽也要對癥服藥。
那么,止咳藥到底有哪些種類呢?目前,市場上的止咳藥種類繁多,具體服用哪種止咳藥應該咨詢專業(yè)醫(yī)師的建議,這里向大家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止咳藥,以供參考。
從西醫(yī)的角度來說,止咳藥可分為中樞性止咳藥和外周性止咳藥兩種。中樞性止咳藥是指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樞的一個或多個位點而起到止咳效果的藥物;外周性止咳藥是指與咳嗽反射弧上的咳嗽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傳出神經(jīng)及效應器部位受體結合產(chǎn)生止咳效果的藥物。具體而言:
1.中樞性止咳藥主要包括兩種。
可待因。該藥多用于劇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但因為該藥具有成癮性,所以僅在其他治療手段無效時才短暫使用,并明確12歲以下兒童、哺乳期婦女等禁用。
右美沙芬。它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止咳藥,作用與可待因相似,無成癮性。
2.外周性止咳藥主要是那可丁。該藥作用與可待因相當,但無依賴性,適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治療咳嗽講究辨證論治。根據(jù)患者咳嗽時有無咳痰,可將咳嗽分為濕咳(有痰)和干咳(無痰),再根據(jù)痰的顏色,可將濕咳分為寒咳和熱咳;根據(jù)咽癢、咽干、咽痛等,可將干咳分為風咳和燥咳。
寒咳病機為外感寒邪、入里犯肺、肺氣失宣,治療以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為主,可選用通宣理肺丸、三拗片等中成藥。
熱咳的病機多為外感熱邪、肺失宣肅,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可選用維C銀翹片、川貝枇杷露、蛇膽川貝枇杷膏等。
風咳的病機為風邪犯肺、肺氣壅滯、氣道攣急、肺氣上逆,治療以祛風斂肺為主,可選用蘇黃止咳膠囊等。
燥咳的病機多為燥邪傷肺,治療以潤肺止咳為主,可選用百合固金片、養(yǎng)陰清肺口服液等。
參謀貼士
民間常見止咳驗方
生姜片,適用于寒咳。把一塊生姜洗凈切成薄皮,咳嗽時將其含在口中即可。
橘子皮,適用于寒咳。將橘子皮放置干燥后,用熱水浸泡飲用即可。
鮮梨,適用于熱咳。取鮮梨500克、貝母粉6克、冰糖30克,將梨去皮剖開、去核,把貝母粉及冰糖填入,合在一起放入碗內(nèi),蒸熟,早晚分食。
羅漢果,適用于燥咳。取羅漢果15克、百合9克,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