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華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學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高中歷史是一門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其所表現(xiàn)的鮮明歷史教學特征,使得高中歷史課堂承載著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歷史價值觀念,讓他們對史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歷史事跡能夠進行探討,這就需要老師在改善教學方式的時候,需要做到多方面兼顧。因此,這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高中歷史這門學科在著重人文性的基礎上,不斷地尋求其歷史性和實用性的價值。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重視對學生歷史思維的構建,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填鴨式教學,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會導致學生機械式的學習方式與接受能力,對歷史事件缺乏自身的見解與思維。因此,教師需要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帶領學生以客觀的思維進行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分析。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背景分析法和過程分析法兩種方法作為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在進行中國近代史的學習過程中,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開始,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與討論,教師為學生指明自主學習的思路,依照背景分析的方式,對戰(zhàn)爭與條約的簽訂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并將這個方法運用到其他戰(zhàn)爭的背景分析中,這一方法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形成一套清晰的歷史分析思維。
在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課本知識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需要對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進行提升、改善。老師在實際的具體教學工作里面,能夠通過具體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使學生可以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有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活潑和求知欲,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悉心指引下,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中,教師更加有必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使學生能夠對歷史的事件與我們生活中的熱點事件用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
背景分析法與過程解析法是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比較常用且有效的辦法。比如,在老師講解《鴉片戰(zhàn)爭》這個章節(jié)的時候,老師就需要提前把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使小組的成員對鴉片戰(zhàn)爭的政治、歷史、以及經濟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剖析,最好是學生可以自主地從課文的內容中尋找到戰(zhàn)爭的直接導火索和間接原因。然后,聯(lián)系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深刻地了解到這段歷史。而且意識到英國發(fā)起的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造成的傷害,這就需要學生可以自己結合實際情況理解這段歷史,從而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歷史思維,最后就可以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整體效果。因此,教學需要使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熱情,因為學生對老師組織的課堂活動的參與度越高,就會使課堂的活力越強。所以,教師要想創(chuàng)新、提高歷史課堂活力,就需要每位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歷史的魅力與活力,從而使學生積極探索學習,進而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育目標與方向開始重點投放到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與培養(yǎng)上。因此,教師也當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應試思維改變?yōu)楦邔嶋H意義的探究和認知型的思維意識。在傳統(tǒng)教學中,對教材的講解與闡述是主要的授課手段,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教師的語言信息接受以及理解記憶,這是一種按照背書、解題、考試的流程機械化運作的模式,這種模式缺乏互動,沒有將歷史學科中的史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學生的認知框架中構建起來。學生只是簡單的作為灌輸知識的容器,學科本身的意義也沒有得到展現(xiàn),和新高考的改革方向不相符合。
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整重心,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得到有效的改良,使學習傾向得到充分的逆轉,以一種正常化、正規(guī)化的視角來看待歷史知識,做到辨史、辨思、辨實,這樣在有助于學生的價值觀成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學習的目的不能僅僅是為了高考,更應該著眼于思想上的構架。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培養(yǎng)方向的調整,做好取舍工作,背書、做題等能力要盡量削弱,理解、認知、應用這些利于學生精神成長的方面要加強。
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學的重點。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歷史事件,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