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軍
(湖北省潛江市馬家臺小學 湖北 潛江 433100)
對于數(shù)學這門學科而言,計算能力是最為基礎卻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在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當中,許多教師過于重視筆算能力反而忽視了口算能力的重要性??谒闶枪P算的基石,如果能擁有著較好的口算基礎,那么對于學習筆算可謂是事半功倍。因此,口算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步。要想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加強對于口算的基本訓練。其次,對于口算訓練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持之以恒,口算能力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對于口算能力有大幅度地提升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長期的滲透口算的觀念,堅持不懈的進行口算的訓練。除此之外,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口算的訓練以游戲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學習第一章“倍數(shù)和因數(shù)”時,可以讓同學們從一開始依次報數(shù)每逢三的倍數(shù)時就喊過,算錯的同學可以罰他表演個才藝,既能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口算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們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口算能力。
對于數(shù)學這門學科而言,知識的儲存量與個人的能力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二者緊密相連卻又互相促進。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必須要讓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數(shù)的概念和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定律和規(guī)則,這些知識就像是我們建造房子時的地基,看似記憶起來枯燥無聊,但卻是我們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地基打穩(wěn)打牢,房子才可能建的牢固建的高大。而現(xiàn)在許多學生對于一些運算規(guī)則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記憶之中,若問起規(guī)則的具體意義那就是一問三不知,這樣的學習顯然是不夠扎實的,“理解并熟練掌握”要求的不僅僅是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第二章“圖形面積”的計算中有地毯上圖形的面積這一小版塊,那么在這一章的學習中,不妨讓學生們扮演地毯賣家和買家,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shù)學運算的魅力。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更多的是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所以在進行日常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計算的每一步都寫出來,經(jīng)過一定量的訓練之后可以再讓學生簡化中間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訓練方式能讓學生對于法則的定義更加了解,對于法則的掌握也更加熟練。由于學生對于法則的掌握都是單個單個的,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這些單個的法則編織成網(wǎng),形成法則網(wǎng),讓學生了解的更加全面,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
在日常的計算過程中,大部分的錯誤都是由粗心馬虎等不良習慣導致的,因此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不二法則。在平時的計算訓練中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是指讓學生認真看數(shù)字,倘若連題目都看錯,那無論計算能力多好都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因此要求學生要認真讀數(shù),在進行計算時要常常與上一步的算式進行核對,以免出現(xiàn)數(shù)字錯誤或符號錯誤這樣的低級錯誤。二想就是仔細審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先思考再動筆的好習慣。當一道題目出現(xiàn)在眼前,首先就應該想清楚出題老師究竟是想考察什么知識點,完成這道題究竟需要哪些公式,都想清楚之后再動筆。計算題目唯一的標準就是準確,只有在保證正確率的情況下才能去追求做題速度。三算就是在填寫計算過程中要規(guī)范答題認真書寫,不能字跡潦草。要養(yǎng)成打草稿的習慣,雖然口算能力是筆算能力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還是應該有打草稿這一習慣,這也是保證正確率的好方法。四查就是做完題目后認真檢查驗算。檢查包括答案中的數(shù)字、小數(shù)點、運算符號的書寫是否合乎規(guī)范,數(shù)字符號是否有抄寫錯誤。在自己檢查過后還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互相檢查,對于一些典型的問題可以由教師集中分析。
計算能力的提升必然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加強訓練能更加快速的達到這一目標。但是加強訓練并不能盲目的去做題而應該有針對性的去訓練。教師在布置訓練題時應該突出重點針對不同的章節(jié)有不同的重點劃分,例如學習分數(shù)是要強調分母的范圍,分數(shù)進行運算時要強調只有分母一致時才能加減運算。在組織訓練時必須要明確,練什么,練到什么程度,如何去練,只有明確這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針對學生對于新知識不是很熟悉,教師應該布置一些基礎題型,讓學生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深入,出一些拔高性的題目,讓學生的學習由簡到易。既要加強加深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又要注重針對性訓練。
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豐富他們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與思維能力,使其小學數(shù)學知識水平得到大幅度的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