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琴
(福建省浦城縣石陂中心小學 福建 浦城 353402)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往往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對古詩詞的講解也停留在幾個知識點上,簡單地要求學生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含義的理解。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會背誦應試的幾個知識點,并不能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使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出現(xiàn)恐懼與厭學心理,只是應付了事,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尤其是低年級的古詩詞講解中,大部分教師過分注重背誦和生字教學,將理解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拋到一邊,學生往往得到的只是會背與學會了生字,但是對詩詞的含義理解表現(xiàn)為蜻蜓點水,沒有真正學到古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學體制。
2.1 引導學生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于正在發(fā)展的階段,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朗讀是非常有必要的。更要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充分注入自己的感情,加深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態(tài),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得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詩詞的含義。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于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賞朗誦,理解背誦,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同時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shù)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教師的示范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
2.2 合理聯(lián)想,深入理解。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xiàn),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cè)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shè)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3 體驗情感美 領(lǐng)悟哲理美。很多古詩,詩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他們善于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所描寫的對象,并把這一對象放在廣闊的生活潮流與歷史背景中去加以描寫和歌詠,充滿著社會的內(nèi)涵,回響著時代的聲音,揭示著廣闊的生活的規(guī)律和意蘊,從而將自己的感受和激動,上升為普通的人生體驗。例如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霸侣錇跆渌獫M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故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边@首詩,通過描寫旅途中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的殘月、烏啼、漁火、鐘聲等景物,抒發(fā)了人生勞頓的惆悵。因此,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教師就應該引導兒童去領(lǐng)悟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充分地受到情感美的熏陶?!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兒童背誦的古詩中,有不少千古傳誦的名句,無不具備一定的哲理性,如,《題西林壁》中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自在此山中?!痹娙颂K軾雖沒有描寫具體的景物特點,而是概括寫了瀏覽廬山的總體印象,從中揭示了一種生活哲理來啟發(fā)讀者的思考和領(lǐng)悟。這首絕句的長處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對雄偉壯麗的廬山,詩人不勝感嘆,我們?yōu)槭裁床荒艽_切完整地把握廬山的真實面貌呢?只因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緣故啊。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一切事情,如果隱在它的圈子里面,就會不見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確的認識。這就是一句格言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詩寫得巧妙別致,深入淺出,而且充滿了智慧,我們讀過以后,仿佛自己也聰明了許多。還有《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許多名句都含有豐富的哲理。
2.4 聯(lián)系生活,運用詩詞。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xiàn)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xiāng)的情景的詩。可以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吧傩‰x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jù)生活中的經(jīng)驗具體理解這句詩,兒童或者更大一點的時候離開了家鄉(xiāng),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xiāng)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xiāng)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guān)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成績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