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君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平安學校 遼寧 盤錦 124000)
數學教育家嚴士健曾說:“數學將成為21世紀的每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素養(yǎng)、知識和技能的一個必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切實推行基礎教育改革,適應數學教育的發(fā)展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數學教育理念。下面就談談數學教學的方法的話題。
1.1 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一致認為,“疑”最容易引發(fā)人的探究反射,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點燃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巧妙設疑,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從而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學生就對車輪子是圓的不是方形和車軸裝在輪子的圓心兩個事實感到好奇,總想弄個明白,這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上課一開始,我就提出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再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形狀各異的車輪的轉動)從而認識到軸裝在圓心,而圓心到圓上任何一點的距離即半徑都相等,這樣的圓心形輪子轉動才能使車子平穩(wěn)行走,而其他輪子則不穩(wěn)定。這樣設疑教學,既讓學生認識和理解抽象的知識,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巧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方式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學生在這樣活潑有趣的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中,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有沒有關系時,我讓學生拿出活動角,親自動手操作:(1)使活動角變大,邊長是否也變大;(2)使活動角變小,邊長是否也變??;(3)用剪刀把角兩邊剪短,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動手操作,剪活動角的邊,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跟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再動手操作探索出規(guī)律,突破難點,掌握知識。
解答數學問題總的講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guī)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后,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么?(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4)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5)解本題最為關鍵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異同?(7)本題你能發(fā)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yōu)?那種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總結在什么情況下采用嗎?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于解題各環(huán)節(jié)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學生解題的心理穩(wěn)定性和應變能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小學數學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數學學習方法的八個方面(即:積極自學的方法、認真聽課的方法、獨立思考的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動手操作的方法、專心作業(yè)的方法、檢查驗算的方法、課外閱讀的方法)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必須采取具體措施,落實的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習慣。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的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僅僅是第一步,必須通過反復實踐,嚴格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掌握方法發(fā)展到養(yǎng)成習慣是一個很大的飛躍,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
合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合作交流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進行交流,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如學習了乘法以后,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題:把下列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學生思考后列出了三種不同算式,然后,教師讓學生針對這三種情況分小組進行討論、比較、交流,使學生明白前兩種算式含有加減運算,不能算為一個乘法算式,只能算為一個簡便算式,只有第三種算式才符合要求。這一過程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已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于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jié)課40分,現在是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因此,我認為在新課改中,我們必須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上課時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服務于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以更好的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要求,為學生精心打造一把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