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跆拳道來源于朝鮮半島,是經過朝鮮三國時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來形成的一種對抗型的競技運動,自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而高職院校創(chuàng)建的目的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用性技術為主,采用專業(yè)課程與社會實習的結合方式,而在對于學生的體制教育上往往采用的是傳統(tǒng)體育項目,場地、場館的建設也是以籃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為主,很少開設跆拳道教學。隨著高職院校體制改革的深化,跆拳道的日漸普及,跆拳道越來越深受廣大學生的熱愛,但由于目前各高職院校對于跆拳道教學無論是在師資力量上,還是跆拳道教學的教學內容上、場館與基礎設施的配備上都存在有一定的問題,那么針對這些問題,如何進行有效應對,以此提高跆拳道教學的質量。
教師作為教學質量的核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些高職院校雖然對體育教育進行改革,設置跆拳道教學課程,但是在教師的配備上面,一些高校采用的是其他教師兼職上崗,這些教師受傳統(tǒng)體制教學方式的影響,對于新興事物跆拳道的知識基礎比較弱、認識不足,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高校則聘用的是初入跆拳道學習的教師,他們的職稱、學歷及教學經驗均不滿足國家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的要求,在教學中對于知識和技能也不能做到全面到位的講解與傳授。因此師資力量的薄弱[1],使得跆拳道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學生跆拳道水平的提高。
豐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吸引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前提。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跆拳道教學時,教學內容單調、重復,一直采用的是教師十分鐘的知識灌輸、十分鐘的動作技巧師范,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學生自由練習或者是對一種跆拳道動作反復練習的教學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打消學生對于跆拳道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習跆拳道的熱情,使得學生對于跆拳道理解的片面性,不能更好的掌握跆拳道的技能,從而失去開設跆拳道教學的意義。
眾所周知,跆拳道在進行教學時,無論是對于場地設施的建立還是對于教學器材的硬件配備上都有比較高的要求。然而一些高職院校為了降低體育經費的開支,將現(xiàn)有的籃球館、羽毛球館進行稍加改良,供學生學習跆拳道使用,在教學器材的硬件配備上也是能省則省,能減則減。這種跆拳道教學場地的不足,教學器材的匱乏,讓學生常常會覺得對于跆拳道學習的不專業(yè),只是一個業(yè)余愛好者,因此在學習上會出現(xiàn)散漫、應付的情況。
在跆拳道教學中,無論是對于學生的指導還是對教學內容的制定上,教師都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師資力量,建立一支專業(yè)的跆拳道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給本院校的體育教師提供進修機會,組織對教師進行跆拳道的學習、培訓,符合要求者才能具有跆拳道教學的資格,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外聘專業(yè)的、高學歷的跆拳道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指導和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的將跆拳道的精神傳播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跆拳道水平。
跆拳道的學習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反應能力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學生素質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要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采用分層次教學,分內容教學。同時,除了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加實踐練習的教學方法,還應結合時代的主流的教學模式,比如利用多媒體[2]教學,通過觀看視頻教程中的動作技能,教師給予學生示范,并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練習,這種教學手段的引入不僅很好的解決教師表達不出的效果,同時也很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如果說專業(yè)的跆拳道場館是跆拳道教學的充分條件,那么硬件設備就是跆拳道教學的必要條件。試想:如果學生對跆拳道館、跆拳道教學中的服裝與訓練器材都不了解,那他們能領略到跆拳道的高雅嗎,能體會到跆拳道的技巧嗎,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對跆拳道的認識,必須建立專業(yè)的跆拳道館,配備完善齊全的訓練器材與服裝,從而讓學生進入場館就能從專業(yè)中深受感染,以此推動跆拳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總之,高職院校跆拳道教學改革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孜孜不斷的學習,通過創(chuàng)新、新穎的教學方法,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領略跆拳道精神的精髓,讓跆拳道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中發(fā)揮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