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鵬
(四川省儀隴宏德中學 四川 儀隴 637600)
為順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fā)展需要,新世紀為人才提出了建設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而對于學生而言,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和實踐知識以外,應該具備的適應個人全面發(fā)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性能力。與從前的應試教育和單一的素質教育不同,核心素養(yǎng)教育更加突出情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和創(chuàng)新實踐。
而在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具備終身發(fā)展所必需的,與國家、社會公認價值觀相吻合。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素養(yǎng);不僅反映社會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準則。因此,以我國國情為基礎,那么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來建設。根據前文描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相較于課本知識的教育更加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新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缺一不可。所以核心素養(yǎng)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2.1 政治認同。政治認同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這其中不僅包括理性認同,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認同。不僅僅是讓同學們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基礎,更是讓他們明白堅持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在實踐中獲得的重要理論成就。也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國家意志的政治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根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價值表達,是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國家的基本價值標準。
2.2 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為了讓學生形成理性的價值判斷,并作出符合基本價值規(guī)范的行為。對此核心素養(yǎng)的理性精神可以用辯證唯物主義來解釋說明。鼓勵學生主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的理性精神。
2.3 法制意識。通過核心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學生們的法制意識,對學生自身來說可以在現實生活當中遇到問題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約束自己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活動。對于整個社會,結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會讓學生們深刻意識到依法治國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認識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樹立正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與法律觀。尊重憲法和法律,合理運用法律。
2.4 公共參與。公共參與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用良性心態(tài)去面對現實生活,能夠融入到新時代的發(fā)展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當中,使學生擁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思想和能力,強化責任感,使命感。在經濟文化領域能夠有自己的,正確的價值觀。
3.1 尋找情景契合政治認同教育。在課本中講到關于長征對于我國我黨的意義時,同學們雖然對革命前輩心懷敬意,但明顯缺少一種體驗感,帶入感。于是在清明節(jié)學校組織遠足祭掃烈士陵園時,政治學科教師們展開了一場實地的愛國主義教育。獲得了較大的成功。由此我們總結出經驗,政治認同不僅僅體現在內心懷有認同感,還應該在外部行為當中得以體現。我們應當以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材為基礎,從內心情感出發(fā),契合恰當外部情景,營造認同感氛圍,提升學生們以核心素質為跟本的政治認同感。
3.2 討論相關實例開展法制教育,培養(yǎng)公共參與素養(yǎng)。在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的提問往往會引發(fā)同學的反問和討論。善于利用討論,將會把同學們帶入更深入的知識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識點,并在此過程中完成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例如在講到權利需要監(jiān)督管理的教學內容時,有的同學提出擁有絕對權利可以防止相互之間的惡性競爭,能夠將全部精力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我的處理辦法是首先進行理性糾正,根據教材內容指出了他的問題所在,并在全班舉行了一次我國某貧困縣經濟建設股股長貪污9400萬,案發(fā)后逃往新加坡后被遣返回國的事例。關于小官巨貪的事例討論讓同學們明白了權利的確需要監(jiān)管,而且同學們在討論中也學會了合作,提升了辯論探索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
高中政治除了作為考試科目,同時也是在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正確的三觀導向奠定基礎。所以作為高中政治老師,必須要正確理解和重視該問題的重要程度,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為國家和社會輸送能力強、三觀正、品德優(yōu)的應用型全面發(fā)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