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經兵
(貴州省興義市民族師范學院 貴州 興義 562400)
閱讀是一種交際行為,是人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融合。人們?yōu)榱双@取信息,就必須要使用到閱讀能力,并且通過自己的閱讀來獲取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而英語閱讀理解是大學英語大綱和教材之中的要求,在四六級的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之中都是處于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近些年來,英語的閱讀理解的難度變得越來越大,比如生詞量增加,閱讀量加大,語篇、語段的分析加強等。而學生在這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正是本文想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1.1 學生英語基礎不扎實。學生在英語的閱讀理解之中很容易失分,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英語的閱讀理解的難度增加,更多的還是因為學生并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閱讀和理解英語文章。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夠扎實也就是最為首要的原因了。在面對多義詞、形似詞的時候,就會混淆不清,語法和詞匯掌握的不夠準確,在面對較長句子的時候不能夠準確的找準句子的核心部分,很容易造成理解歧義。英語基礎的不扎實,就會很容易的影響到學生的英語閱讀和理解。
1.2 缺少大量的閱讀訓練。大學生的閱讀訓練程度自然是不能夠和中學生相比的。因為缺少了大量的閱讀訓練,在面對閱讀理解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陌生感,而這樣的一種陌生感就會很自然的讓學生產生出緊張感,導致對內容的把控不夠準確,從而影響做題的精準程度。
1.3 缺乏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載體,是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名族風俗的一種體現(xiàn)。學生必須奧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夠明白文章之中的一些事物的特殊含義。畢竟有一些文章是直接從外國的報紙雜志上面截取下來的,所以只有掌握了語言信息才能夠保證精準的理解文章。
1.4 缺乏基本的閱讀技巧。對于閱讀,其實是有著一定的技巧的,但是很多學生在閱讀理解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掌握足夠的閱讀技巧,所以在面對閱讀理解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吃力了。
比如,有的學生喜歡逐字翻譯,這樣子就會使閱讀較長篇幅或者是生詞匯較多的文章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吃力,往往一篇看下來都還是云里霧里的感覺。還有過度的依賴詞典,也是讓學生在面對閱讀理解的時候會顯得手足無措,因為在考試的時候,是不能夠使用詞典的。
2.1 擴大詞匯量,促進閱讀。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閱讀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石。對于很多的學生來說,詞匯量不足就是導致了他們閱讀能力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我們在閱讀之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詞匯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作為基礎,那么在閱讀的時候一定是非常的吃力的。連基本的一個詞匯量都沒有達到的話,那么又談何來理解文章呢?
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外的時候培養(yǎng)出日常背記單詞的好習慣。很多大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后就開始松懈了,對于英語單詞的背記也就沒有這么在意,這也是導致了大學生在面對閱讀理解的時候手足無措的重要原因。所以這也就需要學生的自覺和老師的嚴格把關,來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詞匯量。
2.2 嚴格訓練閱讀。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足,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閱讀訓練。所以這也就需要大學生在平時的時候需要嚴格的進行閱讀訓練。
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很多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效率非常的低,不僅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而且到最后準確率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平時的訓練里面,一定要把自己的速度給提升上去,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考試之中能夠做到準確率和速度并其,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其次,一定要克服自己的閱讀陋習。很多學生在平時積累下來了很多的閱讀陋習,所以就會在考試的時候變得局促不安。比如逐字翻譯,不注意詞組的用法,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等。這一些不良的閱讀陋習,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在自己獨立面對閱讀的時候的判斷,很容易會造成不自信和緊張的心理。
2.3 學會閱讀技巧。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有困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閱讀技巧,有一些學生就算是擁有很多的詞匯量,但是在閱讀的時候就是沒有能夠明白這一篇閱讀的意思,這就是因為學生在面對閱讀的時候缺少足夠的閱讀技巧。所以學會必要的閱讀技巧,也是非常有效的一個辦法。
尋找主題句,理解重點來把握全文。大多數(shù)的閱讀材料都是有主題句的,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來理解全文的重點。有的主題句是在文章的開頭,有些是在文章的尾部,甚至還有的主題句是在文章的中間部分。閱讀時如果能夠抓住主題句的話,就能夠很快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了。一般來說,運用演繹法的文章,主旨句一般在開頭,而采用歸納法的文章,主旨句一般是在結尾處。
除了尋找主題句,在答題的時候,先去看問題,通過問題來看文章,會比看了文章再去回答問題要好一些。因為很多的文章之中生單詞偏多,所以通過問題再去尋找核心句,這樣就能夠較好的保證自己的時間不會被無故的浪費掉。也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
其次,多推理一下詞義會有助于我們的理解。因為有了一定的詞匯量,我們可以用構詞法來推測一些由于在翻轉課堂教學的支持下,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已經將“音樂知識的構建”與“感知”完成,為以后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展開音樂欣賞課時,老師首先需要檢查學生們的課前準備工作,然后依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音樂的內容以及教學的需求,制訂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唱一首歌、模仿一下動物發(fā)音等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克服教學中的一些難點。而且,一定要將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與學生們的疑問進行探討,在解決完一切難點問題后,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自行溝通交流,然后安排一次競賽。讓學生大膽陳訴自己的想法,在深層次的開展探討。而且在整個活動中,老師的角色只能是活動評判者與組織者,不可過多的闡述理論,讓學生自主完成。充分的發(fā)揮出翻轉課堂教學在音樂欣賞課中的優(yōu)勢,使音樂欣賞課中的“教”與“學”合二為一,讓教學的質量水平得到最好的提升。
3.3 發(fā)揮教學評價優(yōu)勢。翻轉課堂教學融入到音樂欣賞課中,不僅肯定與支持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而且在評價時,一定要與時俱進,采用對話的形式,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更深的溝通。一般來說,音樂欣賞經驗豐富的老師能夠更準確的找到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教學的質量。而學生的言行舉止則為老師教學的能力,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依據(jù)。所以教學的評價,不僅可以清楚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隱形問題。另外,在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時,需要在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中創(chuàng)新完善出新的評價模式,讓學生的音樂知識、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在教育不斷的改革中,中職音樂欣賞課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為此院校也提出了更嚴格的需求,而老師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分析課堂教學。而翻轉課堂教學的運用,不僅激發(fā)的學生的學習欲望,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讓教學質量節(jié)節(jié)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