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迪 葛瑞紅
對相似能愿動詞詞義的理解有助于正確和更好地使用能愿動詞,但相似能愿動詞在語義上存在交叉點,這是導致外國學生犯錯誤的重要原因。為減少誤用,對相似能愿動詞進行語義與語用分析十分重要。
關于能愿動詞“想、要”的語義問題,前人已有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呂叔湘先生的《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的釋義為基礎進行語義分析。
1.“想”
呂叔湘在其著述《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把“想”這個動詞概括出了六種義項:①表現(xiàn)思索;②表現(xiàn)回憶;③表現(xiàn)預估;④表現(xiàn)打算或期望;⑤表現(xiàn)懷念或期盼;⑥表現(xiàn)記住,不要忘了。[1]在這本著述中,“想”為一般動詞。但其中第四個義項,“表現(xiàn)打算或期望”,就有能愿動詞中表意愿的內(nèi)涵,因此,“想”作為能愿動詞時的語義是表現(xiàn)打算或愿望。
2.“要”
呂叔湘在其著述《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給“要”定位了五種義項:①表示做某事的意志;②表示需要,應該;③表示可能;④將要;⑤表示估計。[2]在這里要注意區(qū)別意愿類能愿動詞“要”和動詞“要”的區(qū)別,作為能愿動詞時,主要是表現(xiàn)“意愿”或表現(xiàn)必然性。因此,我們歸納語義主要是:①表意愿;②表理應;③表可能;④表估計。
1.“要”
①表意愿:“要”側重表達意志,語氣堅決。例:“我要學習漢語”,表明自己學習漢語的強烈意愿??梢詥为毣卮?,但不常用。
例:“你現(xiàn)在要去上課嗎?”可以單獨回答“要”,但常用“要去”;
否定形式:表否定時一般用“不想”或“不愿意”。
例:“我要去國外旅行”“他要來中國留學”的否定表達是“我不想(不愿意)去國外旅行”“我不想(不愿意)來中國留學”。
②表理應:多用在將來(未然)的情況。
例:“路很路很滑,大家要小心”,“說話前要三思而后行”。
否定形式:表否定時多用“不要”、“不用”,一般用來表示禁止或勸阻。例:“安靜,不要吵了”,“做事不要沖動”。
③表可能:表示預計,可能性很大。
例:“快點走,我們就要遲到了”中的“遲到”的可能性很大,“天黑了,大概要下雨了”中的“下雨”的可能性較大。
否定形式:表否定時用“不會”或“不可能”。
例:“A:快點走,我們就要遲到了!B:別擔心,不會(不可能)遲到的”。
④表估計:只用在比較句中。
例:“我比哥哥要高一些”,“他的漢語水平要比我好很多”。
2.“想”
表示意愿之意時,有兩種情況:一是僅停留在心理層面的想法;二是包涵著一種有商有量的語氣。第一種表達想法時,可以用程度副詞修飾,例如“我很想學習漢語”,“我非常想學習漢語”帶上這些詞后,意志上的要求更強烈一些。
“想”和“要”是一對相似能愿動詞,在漢語學習過程中,留學生常常將這一對相似能愿動詞的用法混淆,造成偏誤。因此對它們從語義、語用和句法上進行詳細地對比分析,讓留學生能夠清晰地明白它們之間的異同點,才能夠在具體的日常語境中恰當?shù)氖褂媚茉竸釉~進行交際。
根據(jù)上文歸納的語義,二者都有“表現(xiàn)打算或愿望”的意愿,當有表現(xiàn)“意愿”而并不明確強調(diào)行動必然時,可以用“想”,也可用“要”。
但是它們之間也有區(qū)別:表示意愿時,能愿動詞“想”比能愿動詞“要”的語氣弱一點,“想”有商量的意味,能愿動詞“要”偏向于表現(xiàn)行動的必然性。
例:媽媽,我想去上海。
媽媽,我要去上海。
“想去上?!敝械摹跋搿北磉_了自己打算和愿望,但沒有明確強調(diào)自己決心和意志,有和媽媽商量的語氣。而“要去上?!敝械摹耙闭Z氣更強硬,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和意志,沒有和媽媽商量的意味。
①“程度副詞+想+VP”、“表強烈意志的副詞+要+VP”
能愿動詞“想”“要”前出現(xiàn)的詞語不同,“想”前面只能用表程度的副詞“很、特別、十分、真”等修飾;“要”前面可以加上“一定、千萬”這種表示強烈愿望、意志的詞語,但是“想”前卻不能加上這些詞。
例:我喜歡中國,很想學習中國話。
我特別想吃餃子。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漢語。
下雨了,千萬要小心點開車。
②“想+……又想+VP”
當同時存在幾種想法時,只能使用能愿動詞“想”,不能用能愿動詞“要”,能愿動詞“要”是表明某一種時刻態(tài)度堅定的愿望。
例:他想聽老師講課,又想玩游戲。
這個周末,我想在學校寫作業(yè),又想去逛街。
能愿動詞“想”和“要”在語用上的區(qū)別主要是表達意愿的程度不同,當表達意愿強烈并且態(tài)度堅定時,常常用“要”表述;當表達意愿僅僅停留在心理層面,有商量的意味時,常常用“想”來表述。所以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表達意愿的程度,來選擇使用“想”或“要”表達。
①請求他人幫助時,一般用“想”,不建議用“要”,因為能愿動詞“要”在表示打算或愿望時,語氣強硬,態(tài)度堅決,這樣使得在請求他人時顯得沒有禮貌,不符合人際交往中的禮儀。
例:老師,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我想麻煩您一件事,可以嗎?
我最近身體不太好,想請個假。
表達請求他人幫助的意愿時,用“想”會讓對方感到舒服,也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在與他商量,并渴望得到肯定的回答。
②表示做某事的態(tài)度時堅決時,一般用“要”,不用“想”。
例:我一定要去中國學習漢語。
今年暑假,我一定要去上海。
(三)從句法上比較
能愿動詞“想”和“要”后都只能接謂詞性成分,不能接名詞性成分。句法的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想”后面接賓語一般較復雜,而“要”后面接的單個動詞做賓語的情況很常見,所接的賓語也較剪短。
在表示否定時,“想”與“不”直接組合成“不想”,但是“要”具有肯定與否定不對稱的現(xiàn)象。在前面關于“要”的語用分析中有詳細的講解,并非直接加“不”,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可以看出,能愿動詞“要”由于自身的義項較多,又存在肯定與否定的不對稱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對能愿動詞“要”講解時要注意方法;因其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區(qū)別。
在前面對能愿動詞“想”“要”的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根據(jù)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原則,從課堂教學上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先易后難的教學順序,讓學生掌握好能愿動詞“想”和“要”之間的不同和相同之處。能愿動詞“要”與“想”雖然都可以表打算和愿望,但是在語用上存在一些差別,教師可以針對它們的不同,設置對比練習。
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調(diào)整教學側重點。如果學生在學了幾個義項之后就出現(xiàn)了偏誤,這時就不要再繼續(xù)講其他的義項,否則會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增加他們學習的心理負擔。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真實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很多學生在學習了能愿動詞“要”與“想”的義項和使用規(guī)則后,僅僅在課堂上做練習時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甚至不會使用。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境,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達的句子。
例如:可以通過設置情景會話練習,鼓勵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老師:下課后,你想去哪兒?
學生1:下課后,我想去圖書館看書。
老師:今天晚上,你想吃什么?
學生2:今天晚上,我想吃餃子。
老師:這個周末,你打算做什么?
學生3:我要和朋友去看電影。
這些與日常生活比較貼近的句子有利于學生思考和記憶。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后可以給予恰當?shù)谋頁P,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以致用,才能算是成功的語言教學。
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練習包括課前測試、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練習進行講解。針對能愿動詞“想”和“要”,課堂上不需要設計大量的堆砌式的練習題,提倡“精講多練”,并且要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在形式上可以參考游戲教學法的設計,通過分小組比賽的形式,設置一些獎勵,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練習題的熱情,并針對學生錯誤率較高的地方再次進行講解和鞏固。
同時,要重視課后練習題,這是再次鞏固和拓展知識點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掌握能愿動詞“想”和“要”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相似能愿動詞??傊?,對外漢語教師要讓學生在“精講多練”中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注 釋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2009
[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