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月
(遼寧省鐵嶺縣熊官屯鎮(zhèn)中心小學 遼寧 鐵嶺 112000)
青作家韓寒曾經抨擊說:孩子撒謊首先是從寫作文開始的。的確,很多孩子一提到寫作文就犯愁,別看平時說話滔滔不絕的,一寫作文卻無話可說,毫無真情實感。于是老師經常給孩子一個框架,一個模式,孩子往里生搬硬套,或者干脆拿來優(yōu)秀范文,死記硬背。沒有好的指導方法,孩子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不出來,就造成了孩子寫作文時說假話,說套話,沒有真情實感。那么如何指導孩子習作呢,有以下幾點建議,可謂是寫好作文,激發(fā)孩子寫作興趣的法寶:
第一大法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有些同學在寫作文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總覺得肚子里空空如也,缺少作文的材料。而當讀到一篇好的作文時,人家寫的人和事,自己的身邊也有。為什么別人看到了,自己卻沒有看到呢?道理很簡單,因為自己沒有認真觀察。對于我們來說,不是缺少好的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缺少觀察的能力。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學會觀察。
記得我在帶領孩子們學習寫觀察日記的時候,我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fā)豆芽的活動。孩子們首先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發(fā)豆芽的方法,他們把豆子、容器、紗布等材料帶到班級,我們就在班級展開了發(fā)豆芽的實踐活動。孩子們每天都細心的觀察豆子的變化并做好記錄。記得有一個孩子寫到:豆子泡上大約五個小時左右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原本光溜溜的豆子表面變得皺皺巴巴的,像老太太那爬滿皺紋的臉。后來豆子表皮的皺紋漸漸消失不見了,體形變得胖乎乎的,好像嬰兒那白胖潤滑的臉……當看到孩子們寫出這樣的文字,我很開心。還有一個小組的孩子因為沒有及時換水,把豆子泡臭了,那些泡臭了的豆子只好當做花肥倒掉了,發(fā)豆芽失敗,孩子們寫到:看到泡豆子的水變得發(fā)白了,聞起來有一股臭臭的氣味,懶惰導致了發(fā)豆芽失敗,看著這些泡臭了的豆子很可惜,大家又上網(wǎng)查閱資料,了解到這樣的豆子做肥料很好,于是他們就廢物利用,讓這些實驗垃圾做了最后一點貢獻,給班級的花施肥了。孩子們這次的觀察日記寫得特別成功,記錄了豆子發(fā)芽的整個過程,也記錄了他們看到試驗成功或是失敗后的真情實感。所以說指導孩子學會觀察很重要,讓孩子養(yǎng)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
第二大法寶:學會調查和采訪。
調查和采訪是信息收集的重要途徑。一個人的觀點往往具有片面性,要想更全面了解一個人或事物就要從多角度去收集更多的信息,調查和采訪是個有效途徑。
例如,寫作中要寫一個熟悉的人,我們除了從自己的角度上去了解,還要聽聽別人的口中這個人是什么樣子的。記得我?guī)Ш⒆觽儗戇^我們學校的校長。首先,我給孩子們一個星期的時間自己去認真的了解校長,孩子們注意觀察了他的音容笑貌以及工作中的樣子;接著,我讓孩子們選派代表對校長本人進行采訪,了解他的工作及生活習慣;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對校長經常在身邊的人進行采訪,了解他們看到的校長是個什么樣的人。經過這樣的一番調查和采訪以后,孩子們對校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我讓孩子們把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挑選,把校長的精神面貌體現(xiàn)出來。這次習作也是非常成功,孩子們有話可寫,而且習作中描寫的校長更加貼切真實的人物。
第三大法寶:有針對性的閱讀為習作做基礎。
博覽群書是培養(yǎng)孩子語文素養(yǎng)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于機械的寫作訓練。寫作衰竭的本質是閱讀的干涸。如果寫作方式或者表達方式比較單一,寫出的作文或者枯燥無味,或者千篇一律,那根本問題在于讀的不夠多。畢竟只是小學生,學習寫作,需要家長、老師、社會告知我們這個世界豐富多彩的一面,給予認識多彩世界的機會,創(chuàng)造認識多彩世界的條件,需要建立系統(tǒng)性的閱讀,有機會有條件地立足于閱讀而建立屬于自己的表達。
會寫作文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推薦給他們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志,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并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yǎng)。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yǎng)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譬如,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根據(jù)名著改編的連環(huán)畫,小學高年級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專門給少年兒童看的名著簡寫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1.童話,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葉圣陶《稻草人》、張?zhí)煲怼秾毢J的秘密》等。
2.寓言,如中國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3.故事,如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4.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詩選》《革命烈士詩抄》、中外童謠、兒童詩歌等。
5.長篇文學名著,如吳承恩《西游記》、施耐庵《水滸傳》、老舍《駱駝祥子》、羅廣斌和楊益言《紅巖》、笛?!遏敒I遜漂流記》、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夏綠蒂·勃朗特《簡·愛》、高爾基《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另外,教師也要根據(jù)需要,從中外各類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學生補充推薦。
總之,掌握了以上三大法寶,孩子們就會覺得寫作文并不難,不害怕寫作文。我們的宗旨就一個:引導孩子找方法,讓孩子們敢寫,放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