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橋仔 江西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院
少年強則中國強,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如果大學生具備正確的三觀與健康的體魄不僅利于他們自身未來的發(fā)展,同時也利于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實現(xiàn)國家的復興。但是,時代在高速發(fā)展,社會上充斥著各種文化信息,其中有很多不良的文化信息正一步步侵蝕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這對于三觀尚不穩(wěn)定的大學生而言是十分容易受到影響的,因此,現(xiàn)階段,在體育課程中也應該不斷加強思政教育,以此才能使大學生擁有健康的生活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課程思政”首次被提出是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向教育界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與方向,要求各學科的教師要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各學科的專業(yè)課程當中,以此促進全面育人,促進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內涵不同,傳統(tǒng)教學的內容主要是圍繞教材中的知識點展開,并根據(jù)教材中的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課程思政”的內涵在于將思想政治不斷外延,要求各學科的課程內容進行思政教育的延伸,并積極發(fā)揮出這門學科本身所帶有的思政教育功效,以此促進思政教育要素與學科之間的融合,促進各學科育德樹人的功效。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并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與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最終教學目的有著非常高的一致性,因此,在“思政課程”視角下,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該從提升學生的體魄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發(fā)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育人效果,積極促進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基于此,在“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革。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體育運動技能和相關的其他體育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是片面化的,沒有注重對學生思想與心理的引領,因此容易造成體育教學不能發(fā)揮其育人的本質?;诖耍凇罢n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應該思政教育方面延伸,突出其課程樹德育人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不管是在制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時,還是制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與教學方式與教學評價時,都應該緊緊圍繞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展開,并全面落實到體育課程中去。比如,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避免使用以往單一的只以學生的體育技能為評價標準的教學評價方式,而是應該將運動技能與學生課堂上所反映出的團結友愛精神、愛國情懷、集體觀念等方面的內容相結合,制動更加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此使教學評價也可以促進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從而突顯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學科育德樹人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
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施教者有著極大的關系,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學的主導人是教師,因此,想要提升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生的思政水平,使學生樹立健康的體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yǎng)?;诖耍瑢W??梢约訌妼處煹南到y(tǒng)性培訓,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以此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同時使教師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升教師的榮譽感與使命感,使教師明白,自己現(xiàn)在的教學工作是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從而促使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深挖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性,進而提升思政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師應該意識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文化知識,掌握專業(yè)的技能,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應該包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使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益處的人,從而促進民族的興旺,祖國的繁榮,基于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應該積極提高自身的思政素養(yǎng),并積極挖掘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思政內容,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以此促進學生思政水平的提高,使其日后能夠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