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龍 劉志鋒
(廣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廣西 河池 547000)
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逐漸的推廣與普及,使得我國不同類型的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信息化技術在羽毛球技術課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運用信息技術中的聲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借助常用的辦公軟件、視頻播放和編輯軟件、音樂播放和編輯軟件、專業(yè)的網站和手機APP 以及動畫制作軟件等,以此來進一步優(yōu)化體育教學過程中信息傳遞的滯后性和師生交流的單向性。
相關研究表明,20 世紀90 年代初信息化技術開始應用于體育學科,并已經逐漸開始應用于學校體育中,比如信息化技術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方面的積極影響、信息化技術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所具備的優(yōu)越性、信息化技術在學校體育師資培訓中的重要性以及對學校未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等方面[1]。此外,國家和地方也出臺一系列政策積極引導在體育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技術。2002 年教育部印發(f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在運動實踐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后,我國大學體育課程信息化建設逐步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截止到2016 年6 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名單,其中體育課程就有21 門[2]。與此同時,國家和各級地方的教育部門也相繼舉辦了許多不同級別的信息化教學大賽以及培訓,而作為其分支的體育學科信息化教學比賽也在2015 納入其中。其中高職類信息化教學大賽項目主要有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課堂教學、信息化實訓教學、微課教學、信息化教學論文。
在體育教學中,每一位體育教師自始至終都在努力尋找一種受學生歡迎并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試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喜歡上體育課,主動地參與課堂體育鍛煉,不斷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但是結果始終難令人滿意。相關研究顯示,以微課程、視頻教學、網絡課程、手機APP 等為主的信息化產品正逐漸成為從小在網絡技術環(huán)境下長大的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也給部分不擅長使用信息化技術的體育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zhàn)。實踐也表明當今的體育教師倘若僅憑單一的教學方法遠遠無法來調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更遏制不了存在已久的體質下降問題,主動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為了加強學生耐力素質的練習,可以讓學生下載計步類APP 春雨計步器、Keep 健身、咕咚運動等,借助以上APP所具有的運動軌跡、運動時間、配速、排名以及分享朋友圈等功能,進行有效監(jiān)督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又如,在體育技術課教學中為了讓單一技術動作更加直觀地展示出來,可以借助支持動作慢放的手機APP(如抖音)來高效地指導體育教學,其成本低且易于操作。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公共體育教學評價上也是“照抄照搬”文化理論課的考核模式,即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出勤情況)+期考成績(技能測試),沒有充分考慮到體育課程的特殊性。一味地加大期末技能成績在總分中的比例,從而忽視了學生在體育課堂內外的表現,導致部分學生因先天運動能力不夠而無法獲得比較理想的成績,極大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容易出現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窘境。同時,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紛紛提出要加入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課堂表現或其他客觀性的指標;但是,一方面因部分教師工作繁忙不能保證每節(jié)課都及時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另外課外體育鍛煉這類指標無法實行有效監(jiān)控,易出現該類評價僅僅依靠教師的主觀評價。而以微信、藍墨云班課、企鵝直播、虎撲跑步、每日瑜伽等為主的APP,可以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體育教學評價的不足,既可以合理地在課外時間對學生的體育活動情況實施監(jiān)督,也可以使體育教學評價更加多樣化。例如,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在啦啦操教學上就積極引入了信息化,建設了本校啦啦操慕課網絡教學空間,讓課程相關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與學生進行話題討論和多向評價,避免了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3]。
正手擊打高遠球技術是所有羽毛球愛好者學習各項技術動作的基礎,如何準確、合理、高效地掌握該項技能是所有羽毛球選修課學生在初學階段增強羽毛球興趣、提高羽毛球技術水平和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關鍵所在。本次課選自羽毛球運動基礎篇--正手擊打高遠球作為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易清楚和掌握的技術動作如擊球拍面的高度與角度,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來促使他們更加準確、有效地掌握該項技能。
教材內容:選自劉靜民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大學生體育與健康》第九章第三節(jié)正手擊打高遠球。本課程是高職學生公共體育課中的一門選修課程,而本節(jié)所講授的技術動作是這門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授課學生為2 個學時。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正手擊高遠球規(guī)范動作的重要性及其輔助練習方法。(2)技能目標:正手擊高遠球動作技術。(3)情感目標:在練習中體驗相互配合的趣味性。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拍面的高度與角度,難點是擊球的時機和鞭打協(xié)調發(fā)力。
教學對象:為廣西現代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2018 學年下羽毛球選項3 班。優(yōu)點為興趣濃厚愛表現、喜歡對打與實戰(zhàn),缺點為動作缺乏規(guī)范性、專項技能較薄弱。
本節(jié)課除了運用了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法、指導幫助法還積極運用小組競賽法、評價鼓勵法和小群體學習法,同時還借助了學生比較喜歡的微信社交平臺,以及藍墨云班課、專業(yè)類健身類APP 來實現課堂互動教學。課前--主要利用藍墨云班課、班級微信群來發(fā)布教學任務,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器材服裝的準備。課中--借助班級微信群和藍墨云班課上傳老師教學和學生練習的視頻,并隨時指導糾錯。課后--首先利用MPE 羽毛球公眾號進行理論知識與技能動作的再次鞏固學習,主要包括推送教學微課和學生在練習中容易出錯的圖片和視頻;其次利用愛羽客APP 進行深入學習拓展;最后則利用微信、抖音進行課外訓練的監(jiān)督以及藍墨云班課的作業(yè)點評。
高職公共體育課的結構一般可以分為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個部分[4]。其中準備部分主要包括課堂常規(guī)和熱身活動,也是體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準備充分且合理的準備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基礎部分技能的學習。而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基礎部分,同時也是整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所以在體育教學教學過程中組織好基礎部分尤為關鍵。
2.5.1 準備部分(20 分鐘)
環(huán)節(jié)一:課堂常規(guī)、布置任務。主要包括集合整隊、清點人數、安排見習生、布置本次課的教學任務。
環(huán)節(jié)二:熱身活動、預防損傷?;顒?--羽毛球操:教師以帶廣播體操的形式,在音樂的配合下和學生一起做羽毛球操,同時教師在帶操時利用語言、手勢進行教學提示。如做什么(繞8 字揮拍、交叉步、并步等)?向什么方向(向前、先后或向左、向右)?要求是什么(手腕手臂放松,要體現靈活發(fā)力)?活動2--狂轟亂炸小游戲:該游戲的對拋動作與后面學習內容具有相似,不僅可以充分活動上肢關節(jié),而且有利于后面技能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三:播放視頻、導入新課。播放陳雨霏、山口茜運用高遠球技術來創(chuàng)造得分機會的的比賽視頻集錦,創(chuàng)造出與教學內容相似場景,以此引出新課,讓學生直觀了解對陣雙方的擊球特點,以及正手高遠球技術在比賽中的重要性。
2.5.2 基本部分(60 分鐘)
環(huán)節(jié)一:講解示范、動作定向。教師集體進行正手擊打高遠球分解和完整技術動作的示范,引出本次課的重點內容擊球拍面角度和高度。圖片正面展示,強調本次課重點內容一擊球高度。圖片側面展示,強調側身架拍和擊球拍面的角度,這是本次課的重點內容二。動圖展示,讓學生了解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擊球動作才能打出快速、有力的最美弧線-高遠球。
環(huán)節(jié)二:徒手揮拍、鞏固重點。通過多次分解徒手揮拍練習,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由技能掌握的泛化階段向分化階段的轉換;多次連貫揮拍練習,促進學生由技能掌握的分化階段向鞏固階段的轉換。
環(huán)節(jié)三:微課播放,強化鞏固。再次觀看分解與連貫揮拍的微課演示,加深學生對正確技術動作的印象,同時教師可再次對學生不清楚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參照視頻講解并示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技術環(huán)節(jié)(以右手握拍為例):(1)側身架拍、大臂與小臂夾角小于(等于)90 度,左手自然上舉且目視來球方向。(2)轉腰引拍呈擊球準備動作,身體面對網且握拍放松。(3)擊球點位于右肩前上方,前臂快速內旋擊球,拍面角度約120 度。(4)擊球后右腳向前邁一小步,收拍于左側腰間。
環(huán)節(jié)四:有球練習、突破難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掌握了徒手揮拍動作的前提下,積極引入有球練習,告訴學生擊球點要位于球拍的甜區(qū)(球拍中間區(qū)域),這樣才能打出強而有力、落點準確的球。其中擊球時機與鞭打協(xié)調發(fā)力是本次課的難點。首先,讓學生觀看擊打吊線固定球操作方法的微視頻,以此來輕松地幫學生找到合適的擊球時機(正確的擊球點),而且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全身協(xié)調發(fā)力鞭打動作的優(yōu)越性;緊接著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幫助。其次,再觀看一拋一打多球練習的微視頻并開展小組形式的配合練習。通過以上練習一方面可以有效預防學生倦怠感與疲勞感的產生,如拋球者打球者不同角色的扮演來增強訓練的趣味性;另外在拋打練習中球始終是移動的,這樣更接近于實戰(zhàn),能更有效鍛煉學生的判斷與起動能力;進一步提高鞭打動作的有效性,從而打出又高又遠的飛行軌跡--高遠球。
環(huán)節(jié)五:小組競賽,升華建構。學生分組競賽,比賽規(guī)則以2 人2 分鐘為準,以擊球拍數最多的勝利。該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技術,加強技能自動化的形成同時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又設置了懸念,為下節(jié)課學習移動正手擊打高遠球做好鋪墊。在結束后進行懲罰與獎勵,推小車游戲既可以鍛煉輔助者的上肢力量也可以鍛煉被懲罰者軀干的核心力量。
2.5.3 結束部分(10 分鐘)
環(huán)節(jié)一:拉伸放松、恢復心率。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根據抒情的音樂伴奏進行專項的放松練習,可以進行單人、雙人達到放松心情、恢復身心的效果。
環(huán)節(jié)二:反思總結、歸還器材。首先對整堂課上同學們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其次再對個別優(yōu)秀同學進行表揚,然后對掌握較欠佳的同學也要給予一定鼓勵,再次提醒課后利用APP 學習,最后安排學生歸還器材。
本次課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主要有微課、微信群、專業(yè)類APP 等;一方面充分挖掘教學素材構建與課堂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利用多樣化的信息化手段讓學生學習更加直觀,如對重難點的標注、球飛行軌跡和技術動作的慢放等。最后在授課結束前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發(fā)布了有關學生對實施信息化教學后的反饋,根據投票結果顯示:有87%的學生認為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他們對羽毛球選項課的興趣,有90%的學生對羽毛球教學信息化感到滿意,有91%學生反饋信息化教學對掌握專項技能有幫助。
在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當中要想順利開展信息化教學,首先體育教師要具備過硬的信息化素養(yǎng),尤其需加強學習課堂中所需運用的設備和軟件的操作;其次學校也應該在資金投入上給予支持,以便及時配備信息化教學所需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如在室內球場內配備投影儀或一體機,最后也需要學生對信息化教學這一“新模式”不排斥,能夠在教師指導下熟練地使用信息化體育教學中的各種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