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霞
【摘要】信息技術讓英語學科教學抽象晦澀、枯燥單一的語言變成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畫面,使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成直觀性、多重性、發(fā)散性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是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的諸多變化,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因此得到改善。目前,怎樣將英語學科教學同信息技術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值得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課堂整合
英語教學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是缺乏趣味性、枯燥單一的。在全球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將逐漸披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外衣,對學習資料的發(fā)掘、教學元素的增加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都有著莫大的幫助。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將網(wǎng)絡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勢必會帶來更為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和學習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尋求知識,吸納知識。因此,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符合時代的需求,有利于幫助學生擺脫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于因為興趣而主動地探索、運用知識[1]。
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而且要花精力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如何將單純的語言學科教學轉變?yōu)檎Z言文化和科學文化的熏陶。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需要繼承,但是對于現(xiàn)代化的新型教育理念也要不斷吸收。教師不僅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需要思考怎樣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最新的心理學探究表明,興趣的來源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粉筆以外的教學工具,如計算機、多媒體屏幕等現(xiàn)代技術,將英語這門語言同實際的生產生活相結合,挑選順應時代背景的事例,生動形象地將各種語言情景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種置身其中的感覺。這樣更容易引起他們心中的好奇感,喚起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欲望。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展現(xiàn)實際生活的情景畫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聽覺以及視覺器官,不停地帶給他們新的內容。自然而然地,學生也會給以積極的反饋,并且會長期地保持這樣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英語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一、通過信息技術,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譬如,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七年級上冊Unit 1“My name is Gina”這一單元的時候,從多媒體中挑選了很多人物方面的信息以及人們交流時的一些肢體動作圖文,還制作了一些簡易的PPT動圖。筆者開始向學生用英文介紹了自己的名字以及一些簡單的信息,然后使用計算機將常見的英文名字和對應的人物圖片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Bob, Bill, Andy, David等,每展現(xiàn)一張圖片筆者都會點擊對應的名字讓學生跟著朗讀,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很多人的名字。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將制作好的動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利用“口語100”軟件根據(jù)他們的肢體動作輸入語音。最后,有部分學生自告奮勇地使用英文向全班同學介紹了自己。所以,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真真正正地融入到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之中,從深層次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新內容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建立實際情景,引導學生步入新的課程學習之中,會使學生帶著非常強烈的探索欲望去尋找新的知識、新的情境[2]。如果將這樣的教學形式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流暢。
二、通過信息技術,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以前的教學活動中,因為受到教學工具和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往往不容易讓學生充分地吸收,僅僅用粉筆和語言往往會讓學生遺漏很多關鍵的內容?,F(xiàn)代信息技術擁有很強大的圖形處理功能,此功能可以將很抽象的知識轉變?yōu)榫唧w的事物,把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抽象、邏輯等難點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得以解決,學生也會因為新穎的學習形式而產生樂學情緒。
例如,教學“My name is Gina”這一單元的時候,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使用是這一單元的重點內容。這對剛學英語不久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小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的動畫為例,并加以文字說明。這樣,學生就通過直觀的畫面了解了語法的概念,從而擺脫了傳統(tǒng)抽象思維帶來的語法學習困擾。
信息技術的運用充分豐富了教學方式和內容,改善了課堂氛圍,將抽象晦澀、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易懂,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而且有助于教師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理念和教學形式。
三、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充分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將大量的信息集中處理,做到高密度的知識信息傳遞,從而很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圖形與語言相比較,往往包含著更多的信息量,且比語言更加直觀形象。動畫則更加有利于信息的傳達、文字的變動、圖形的更替,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直觀地反映更多的信息,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吸收這樣的信息,教學效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上“人物介紹”這一單元時,通過短視頻的播放,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同時指導學生自己表達包含所學單詞的日常用語。學生就會跟著節(jié)奏調動自己的學習熱情,邊看邊聽,邊聽邊說,視聽說相結合,能很輕松地吸收所學的知識,教學效果也變得很顯著,事半功倍[3]。
四、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主動學習
主動的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之下,學生跟著教師布置的問題導向高度地投入學習活動當中。利用多媒體就能很好地將這些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到英語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點,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者集體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并整理各種意見,通過記錄、整理、分析、總結、對比,從而得出最正確的結果。這種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討論的形式會提高學生的抉擇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
例如“My name is Gina”這一單元,通過學習人物的介紹,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人物信息的基本內容,可以使用簡單的句子向他人介紹自己。為了讓學生深入探究,筆者從一些明星介紹中抽取了兩個例子,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更好地介紹自己喜愛的明星。他們都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熱情,爭先恐后地介紹自己喜愛的明星或者動畫形象。筆者要求他們盡量使用英文來介紹自己喜愛的明星,他們便自主地尋找所有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詞匯。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迅速接觸到大量的單詞,而且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結合已經(jīng)是必然的趨勢,它促進了傳統(tǒng)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改變。以信息技術作為工具的教學形式必將是信息時代占據(jù)重要地位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Z].2001-06-08.
[2]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04):22-28.
[3]何克抗.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01):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