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
《科學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科學學習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而科學探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實驗。無論是兼職科學教師,還是專職科學教師,都對此非常重視。但是,有的科學教師往往記流水賬;有的只備科學知識點;有的面面俱到;有的忽略實驗,因為其他事情忙;有的缺失備實驗。結(jié)果直接導致實驗效果差、效率低,乃至實驗的成敗。在日常的課堂中,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事情,牽涉面廣,實驗中新問題不斷,活動調(diào)控非常難??茖W實驗開展得如何,關系著科學教學是否成功,是很關鍵的一環(huán),也是科學教學的靈魂所在。要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需先“備好實驗”,那么應該如何“備”科學實驗?以下是自己的教學體會。
備“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準備不足將導致整個科學實驗的失敗?!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在進行實驗教學之前,不僅要準備好實驗所需要的全部材料,還要準備有效的實驗材料。例如,在進行電路實驗前,執(zhí)教者就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活動。上課前兩天,就要向?qū)W校器材管理員申請電路實驗相關的電線、開關、小燈泡、電池、紅綠LED燈等,領到器材后還要對所有的電線、開關等進行測試,甄別電線是否斷開,燈泡是否正常,電池是否有電,如果電池本身沒電,你叫學生如何點亮小燈泡?所以,執(zhí)教老師不是備齊了實驗器材就行,是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才行。
案例:小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物質(zhì)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中,沙子和豆子的混合的實驗。有些教師由于沒有準備好材料,學生在實驗中,混合后豆子上粘有沙中帶的泥土,因為混合后有變化,不利于通過實驗得出實驗中“沒有明顯變化”,更不利于得出“沒有明顯變化”與“明顯變化”同等重要。如果教師應變能力強的可讓學生思考:老師戴上大紅花還是老師嗎?學生還是能理解上述結(jié)論的。如果課前把沙子清洗曬干,實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備“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驗的成敗,如何設計引導學生做好實驗就成了我們科學老師的主要課題。例如,在進行一次“測試橡皮筋為動力的小纜車”的活動中,執(zhí)教者為每個小組準備了相關材料后,就要求小組的同學先進行撰寫“實驗設計方案”。這樣有利于每位同學深化認識,協(xié)調(diào)好實驗步驟,知道如何合作配合。在交流實驗方案時,明確了橡皮筋先纏繞15圈,要3次測試小纜車行駛的距離,求出平均數(shù);再纏繞25圈,測出小纜車行駛的距離;后纏繞35圈,測出小纜車行駛的距離。這樣通過備“實驗設計”,整個小組成員對這個實驗活動,都清楚怎么做,怎么進行,就知道了怎么互相配合。這對實驗效果的影響可不小啊!
備“實驗程序”
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科學實驗活動,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由于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實驗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否則就使實驗教學成了一種“放羊”。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實驗程序的指導??梢栽趯嶒炛埃瑧摳嬷獙W生本次實驗的目的,并讓學生理解并明確實驗操作過程,知道實驗觀察任務,并推測實驗的結(jié)果。程序意識,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要滲透,要培養(yǎng)。例如,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比例是多少?有些化學反應就很講究程序。油和水的混合,油浮在水面上是巧合嗎?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chǎn)生什么氣體?如何一步一步推導?有機滲透開放思維的同時,還需要走程序,講邏輯。
備“下水實驗”
在課堂實驗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有“下水實驗”。要充分準備,做好“下水實驗”。在指導學生實驗前,就應在器材室對課堂上要進行的實驗做多次的預演或試驗。要充分保證實驗探究活動需要的材料、時間、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等問題,從而做到對課堂教學了然于胸,游刃有余。例如,在進行“用碘酒測試是否含有淀粉”的實驗活動時,大家都認為很簡單,只要滴上碘酒就行了。然而筆者進行了“下水實驗”,有了很多的新發(fā)現(xiàn):實驗室提供的碘酒配比有兩種,選用哪種濃度的碘酒實驗效果更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動手進行了實驗比較,四種不同濃度的碘酒,滴在米飯上后,出現(xiàn)了四種不同的藍色。從圖片中發(fā)現(xiàn),最右邊的米飯顏色變化明顯一些,從而選取與之相對應的碘酒濃度做課堂實驗,實驗效果最好?!跋滤畬嶒灐焙苤匾?,一線的執(zhí)教教師往往都能獲得很好的經(jīng)驗教訓,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科學課堂實驗順利、有效地進行。
備“創(chuàng)新實驗”
教科書上沒有科學實驗內(nèi)容的,可有機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師生一起設計科學實驗、做實驗,有利于學生加深知識點的認識,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三年級上冊“蝸牛的認識”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學生自然會提出“蝸牛有聽覺、視覺、嗅覺”等問題,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實驗探究,達到解決問題之目的。應該說,教科書有許多學生非常喜歡的科學實驗,實驗的材料、方法都非??茖W,但是,教材有滯后的一面,地區(qū)有差異,師生有個性,那么,通過改變書上的實驗材料、實驗方法,便于教師找材料或降低材料成本,更適合于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實驗就本身來說,就是師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意義所在。
通過備實驗材料、備實驗設計、備實驗程序、備下水實驗、備創(chuàng)新實驗,教師對實驗才能心中有數(shù),腳踏實地,喜氣洋洋,在課堂上應對自如,結(jié)合備注意實驗的安全性、科學性、可行性、規(guī)范性等,達到駕輕就熟,獲得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馬宅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