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嬌
教師如何做研究?以筆者十多年的研究經(jīng)歷來看,教師應該走一條“實事求是做科研,多方聯(lián)動求發(fā)展”的教研之路,概括起來,這條路是源于“思索”,走過“探索”,最后走向教育成功。
思索
2011年1月前的5年半里,筆者在學校先后參與了三個課題的研究。三個課題參與下來,筆者默默地感到——市級課題《問題學生的干預策略》沒有結合具體的問題學生進行干預研究,太虛;市級課題《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建》做了很多提升校園文化的實事,但研究過程是創(chuàng)建過程,研究報告是創(chuàng)建經(jīng)驗總結,沒有總結出提升校園文化的一般規(guī)律,也就是說“實事”沒有求出“是”;省級課題《多媒體背景下的小學古詩文教學策略研究》開始有了科研思想的萌芽,但仍然是參照理論書籍做一些印證式的實事,沒有新的見解和突破。課題研究、科研工作到底怎么做?
探索
2011年2月,筆者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怎么引領老師們從事科研?科研知識哪里來呢?筆者買來很多本教育理論書籍、科研類書籍來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就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鄭金洲博士所著的《教師如何做研究》。它揭示了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誤區(qū),提出了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結合實例指明了教師做研究的科學方法。讀完這本書,筆者感到自己有了底氣。于是在接下來自己主持的省級課題《關于在縣域小學推廣課外閱讀和積累的行動研究》中,筆者努力帶領老師們用書中的科研方法在“實事”中求“是”,在“多方聯(lián)動”中求得發(fā)展,主要做法是:
研究的問題源于長期觀察和調(diào)查研究 筆者長期以來觀察到一個現(xiàn)象:小學語文教師工作之余閱讀和積累詩文少,引導班級里的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和積累詩文也就少,那么這種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呢?2011年3月到6月,筆者對本縣小學語文教師做了一項問卷調(diào)查,從106份來自各校的《關于小學語文教師與學生課外閱讀積累的調(diào)查問卷》來看,調(diào)查結果同時表明了兩個問題:一是老師自身業(yè)余閱讀少,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也少;二是老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少,指望上級來推進學生課外閱讀的多。于是,筆者申報了這個課題,把探索出縣域小學教研部門、校方、教師推廣課外閱讀與積累的有效措施作為課題的研究目標。
做好科研方法的培訓 筆者對教師群體做了一次題為“談談教育科學研究”的問卷調(diào)查,其中有個問題:“關于教育科學研究,您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老師們的回答涉及研究前、研究中和研究后。研究前主要的困惑是“不知道研究方向,覺得很難”;研究中的困惑主要是“沒有理論支撐,缺乏專業(yè)指導,不知道怎樣做到切實有效”;研究后的困惑是“感到推廣難,不知道如何提煉成果,怎樣進行成果推廣”。這些回答都非常實在,是我們都遇到過的困惑。于是,筆者讓老師們理解教育科研的深層意義,給老師們講行動研究的基本步驟(“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計劃”循環(huán)往復),給老師們簡要介紹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的四個維度、如何開展前測后測、圖書管理的一些科學方法,講運用記號體系進行課堂觀察的方法,甚至講到注意研究倫理(如何擬好一份溫情而有號召力的倡議書,即一份參與研究的知情書)。筆者還給基地學校列書單,分類推薦相關書籍。一段時間之后,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老師們的話語體系變了,茫然的眼神沒有了,我們這個研究團隊的凝聚力也自然而然地增強了。
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要素 在研究中,控制變量、自變量、因變量是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要素。對這三個要素,筆者的粗淺理解是控制變量是我們研究對象的一般條件,自變量是我們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因變量則是干預后的結果。研究中,我們設置了實驗班和對比班,在實驗班做大量閱讀和積累的引導,對比班處于自然狀態(tài)。經(jīng)過一個學期,通過完成筆者制作的檢測題,實驗班和對比班橫向?qū)Ρ?,?shù)據(jù)分析明顯顯示自變量干預措施的有效,實驗班的前測和后測縱向?qū)Ρ纫诧@示干預措施的有效性。在開展大量活動、設置相關課程的基礎上,對于縣區(qū)教研部門、學校推廣課外閱讀措施的有效性,我們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和問卷調(diào)查進行分析。
切實推廣研究成果 課題最初預定的推廣方式是基地學校研究成果較成熟時期采取現(xiàn)場觀摩和學校講座、講課的形式面向全縣進行示范推廣,起到由點及面的輻射作用。所以,筆者先后深入4所農(nóng)村學校、召開全縣推廣活動兩次、承辦全市展示推廣一次。
求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017年底,筆者成功申報了江西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互動式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按照《教師如何做研究》這本書中介紹的方法和新學到的方法,并基于過去科研工作的一點經(jīng)驗,兩年來筆者帶領我們的科研團隊遵循“分析現(xiàn)象——查找原因——教學研究——檢驗成果”的步驟開展研究。如今我們已收獲了兩大成果:互動式繪本閱讀教學的一個模式——自主閱讀、思維訓練、加強互動、手作繪本;縣區(qū)推進繪本閱讀的一大策略——教研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多方聯(lián)動。
回首走過的路,筆者內(nèi)心十分感謝《教師如何做研究》,是它讓筆者尋覓到了“實事求是做科研,多方聯(lián)動求發(fā)展”的科研之路,這條路適合我們所有的老師滿懷信心地走下去。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