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宇 鞏玥 周吳超 劉強
摘 ?要:近幾年來,練習健身氣功經過實踐表明,具有健身、預防疾病之功效。八段錦習練通過中醫(yī)經絡學理論實踐于健身氣功之中,可以更有效地發(fā)揮健身氣功能及作用。本文針對健身氣功專業(yè)運動員、社會業(yè)余健身人群、健身氣功初學者等人群進行研究,從而對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整套動作進行分解剖析探討,并將經絡學的理論融入到八段錦中,進而深入分析筋肉層次,通過文獻資料、訪談法、比較研究法、邏輯分析等方法進一步研究與分析這些動作到底撐拉到哪些經絡及穴位,繼而確立更為有效的八段錦練習方法。
關鍵詞:八段錦 ?健身氣功 ?經絡理論
中圖分類號:G852.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a)-0209-02
1 ?健身氣功八段錦概述
“健身氣功是一項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以及心理調節(jié)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 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1]。”近年來,經過實踐證明,練習健身氣功能夠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研究表明長期習練健身氣功除增強體質外,還可輔助治療H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疾病,且有明顯成效。一般來說,通過練習八段錦,能夠提高人體心血管機能,調理氣血以及強健筋骨的作用[2]。將中醫(yī)經絡學理論寓于健身氣功八段錦的習練之中,能夠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健身氣功強身健體的功效。
2 ?八段錦技術動作的經絡分析研究現(xiàn)狀
從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歷史源流及其技術動作來看,八段錦將中醫(y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與經絡學說融合。目前,將中醫(yī)學理論用于運動實踐中的研究并不多,通過中醫(yī)經絡學研究人體走向以及在運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及意義的研究更是少見。因此,還需現(xiàn)代科學研究加以證實,使更多的人認識其健身價值與功效。
3 ?健身氣功八段錦的內在經絡剖析
3.1 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
中醫(yī)將身體分為三部分,定義為三焦,分別為上、中、下三焦。將其結合,則氣機得以運轉。從整個運動過程來看,兩手上提時,可撐拉到手三陰經、足三陽經。從手部到頭部,從頭部到足,從足部到腹部,從胸到手部形成一個環(huán)形循環(huán)。經過呼吸運化,有助于三焦氣機運化,亦可撐拉胸廓,按摩拉伸腹腔、盆腔內的臟腑,繼而達到調理氣血、暢通三焦、調養(yǎng)內臟之功效?!半p手托天”即通過雙手上舉撐拉軀干,來調理三焦的生理功能,同時刺激任督二脈,促進大周天的循環(huán)。綜上,此動作主要疏通了任脈、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等經絡。
3.2 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
做此動作時雙眼注視食指,食指尖端有腫脹、麻木的感覺,因此充分刺激了始于商陽穴經過合谷、曲池、肩腧止于人中的手陽明大腸經;期間,拇指、食指緊繃伸直的動作,刺激了始于中沖穴,經過太淵、天泉,止于天池穴的手太陰肺經,具有疏通肺經經氣的功效。在運動過程中兩肩外展,有助于撐拉胸廓,從而刺激督脈和背部俞穴。手太陰肺經位于兩手臂內側,因此該動作亦可刺激始于少商穴,止于中府穴的手太陰肺經,促進肺的健康此外,馬步動作可刺激始于足竅陰穴,經過膝陽關和風市的足少陽膽經,繼而疏通了整條足少陽膽經。綜上,此動作主要疏通了足少陽膽經、督脈、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等經絡。
3.3 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
中國傳統(tǒng)健身氣功中講求的“升降開合”,意為一升一降,一開一合。通過雙手對拉,打開了身體的陰經,而鎖住了陽經;神拉兩肋的肝經和膽經因雙手的對拔相拉,受到了刺激,促進胃腸蠕動,達到健脾養(yǎng)胃的功能。由于兩手交替一手上舉一手下按,兩側內臟和肌肉受到牽拉,因此刺激腹部的腹哀穴和肋側的大包穴,其隸屬足太陰脾經,進而疏通了整條脾經的氣血此外,手臂上舉的動作刺激了青靈穴,因此撐拉到了手少陰心經,對心臟的健康養(yǎng)護具有積極作用。綜上,此動作主要疏通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等經絡。
3.4 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后瞧
五勞是指肝、心、脾、肺、腎,因工休失衡,調理不當而引起的五臟受損。七傷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過激對內臟造成的損害。本動作的主要目的是使精神放松、疏通氣血和調節(jié)神經機能。因前臂外旋牽張,可撐拉始于關沖穴的手少陽三焦經。往后瞧的轉頭動作可刺激頸部的大椎穴,進而撐拉督脈,達到防治五勞七傷的目的。《循經考穴編》記載,大椎穴能“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骨蒸盜汗……當刺大椎第一間”,同時刺激手足三陰、三陽經及脊椎的督脈,進而由表及里刺激五臟六腑,保持它們之間正常的氣血流通,從而保持身體健康[4]。
3.5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中醫(yī)學將人體的內熱稱之為心火,表現(xiàn)為五臟燥熱、口干舌燥等癥狀。在運動過程中由于頸部擰轉從而刺激督脈的陶道穴、大椎穴,隨后促進整個督脈的氣血循環(huán),達到疏筋驅熱的作用;通過身體上半段的搖擺可刺激足厥陰肝經中的起始點期門穴,改善了整條肝經的氣血運行,具有驅散肝火之功效;馬步半蹲,可刺激陰谷穴,繼而帶動足少陰腎經的運行。綜上,此動作可疏通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督脈等經絡。
3.6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該動作幅度較大,身體由屈曲至伸展,由對折至直立,促進整條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運行;借助手以攀足刺激按摩承山穴、合陽穴,繼而撐拉整條足太陽膀胱經,促進腎臟的健康?!兜罉小け娒钇吩唬骸白笥沂忠耘势渥悖灾纹溲覽5]?!贝耸街饕\動腰部,利于疏通腰間肋下神經及其周圍內臟器官的運行,如腎、膀胱、下腔靜脈等。長期堅持鍛煉,可促進帶脈及任督二脈的疏通。綜上,此式利于疏通足太陽膀胱經、帶脈、督脈等經絡。
3.7 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
中醫(yī)學說講求陰陽調和,而五行中講求脾主肌肉,馬步可加強股四頭肌周圍肌群,此動作可刺激血海、箕門等穴位,繼而疏通足太陰脾經的氣血;此外,睜大雙眼,保持凝視,可刺激章門穴,進而疏通足厥陰肝經之氣血,利于肝臟的健康。握固則是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術中常見的動作,長期堅持握固能固精補腎、烏須黑發(fā),對改善“虛火”非常有好處。
3.8 第八式:背后七顛百病消
此式的提踵動作,能刺激足陽明胃經中的厲兌穴、充陽穴、解溪穴,有利于胃部健康。雙腳下落時的振動有助于腿部的氣血流動,繼而調和周身的氣血平衡;伴隨著足部的顛簸,機體在松沉的狀態(tài)下,五臟六腑也隨之顛簸,在胸腹腔中有節(jié)奏地上下震顫,氣血得以運化,流速加快,調理三焦的生理功能,改善疏通水道、膀胱排泄尿液的功能。綜上,此動作可改善腰背肌肉、關節(jié),促進周身臟腑的氣血運行,促進機體陰陽調和,改善身體機能。
4 ?結語
本文對八段錦的各個動作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在練習健身氣功八段錦之后,正經十二脈與被撐拉與疏通,還有小部分經絡在練習的八個動作中被反復撐拉到,對強身健體有著積極的作用,應當大力傳播與習練。
在習練八段錦的初期階段時,呼吸方法應以胸式呼吸為主,節(jié)奏柔和均勻,不可追求深長,待動作熟練后再根據習練動作調整呼吸方法。練習動作時應當循序漸進,撐拉時感覺到肢體輕微麻木即可,隨后再根據自身情況完善動作的規(guī)格、幅度。長期堅持習練,可有效疏通身體各部位經絡的氣血運行,使五臟六腑陰陽調和,促進機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楊柏龍,劉玉萍等.健身氣功新功法叢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
[2] 侯雯.“健身氣功八段錦”調節(jié)心身的研究現(xiàn)狀[J].才智,2018(15):239-240.
[3] 王炎炎.健身氣功八段錦的經絡健身原理探索和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15.
[4] 佚名.循經考穴編[M].上海:群聯(lián)出版社,1955:15-88.
[5] 曾慥.道樞[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