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如
一、問題的提出
材料給了幼兒操作與互動的機會,它是教育意圖的物質(zhì)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guī)定的活動方式?jīng)Q定著兒童可能獲得哪些方面的發(fā)展。小班的美工區(qū),剪紙學習材料如何投放?怎樣投放才能讓幼兒的剪紙學習變得更有效?
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小班下學期幼兒
研究方法:觀察法、案例分析法
下面就將本次研究的案例和分析進行闡述和梳理。
案例一:
軒軒在剪小梳子的活動中,右手握住剪刀的鐵把兒,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它把大拇指伸進一個剪刀洞洞里,食指和中指伸進另外一個剪刀洞洞里,上下一起剪,牙齒并在一起,張開剪刀剪,牙齒緊緊的并在一起。拿到小梳子的畫紙后,只見曾子軒左手拿著紙,右手拿著剪刀,開始剪黑線。軒軒剪一點抬起來剪刀,剪一點抬起來剪刀,一點一點的剪下部分第一條黑線,然后他放下剪刀,手從剪刀上拿出來,放在身體側邊抖了抖手。過了一會,他又把大拇指伸進一個小洞洞,食指和中指伸進另外一個小洞洞,開始剪第二條黑線,他依然是一點一點的剪,剪刀黑線的一半后他停下來,把剪刀放在桌子,吐了一口氣。在老師的輔助下,軒軒的小梳子完成了一半,他笑著將作品放回了成績口袋。
案例二:
心心在進行小魚骨的剪紙活動時,把大拇指伸進一個洞洞,食指中指伸進一個洞洞,沿著黑線基本上吻合剪紙,大嘴巴張開合攏,張開合攏,一下一下剪,差一點小黑線沒有剪到。心心左手食指大拇指緊緊捏住小魚骨的簡筆畫,離剪刀遠遠的,剪刀上下一點一點的剪,眼睛盯著小魚骨的紙,速度很慢,嘴巴里小聲嘟噥著“別剪到手,我得小心點”,大概用了三十秒,堅持把一條黑線一點一點剪完。
案例三:
果果在進行小風車的剪紙活動時,她手握剪刀,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別伸進一個剪刀洞洞里,眼睛看著黑線,一下一下剪,一會的功夫,果果剪完了一條小黑線,她放下紙,換了一個方向,又開始用剪刀剪第二條黑線,基本上沿著黑線基本上吻合進行剪紙,在剪完黑線后,果果開始制作風車。
從上述的三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兒在用剪刀方面的機會和能力都是欠缺的。在活動區(qū)時間,是幼兒很好的利用時間進行自我游戲和自我知識建構發(fā)展的最好機會,然而從觀察的現(xiàn)象來看,小班下學期幼兒還是很少有幼兒能基本的沿著線進行直線剪。
從案例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軒軒這個孩子在用剪刀時,由于手部力量較弱,他中途停頓了下來,休息一會后他又繼續(xù)開始剪??梢钥闯鲕庈幵谄匠?赡芎苌儆眉舻?,接觸剪刀的機會較少。經(jīng)過后續(xù)的溝通了解,了解到班級中的老師針對軒軒的情況,推薦給他一本可操作的書籍,鼓勵家長多帶著孩子進行操作,也針對軒軒的手部力量進行了鍛煉。還把小梳子的簡筆畫紙給了軒軒的媽媽看,指導軒軒的媽媽把小梳子的長短變小一些,梳子之間的間隙變大一些,讓媽媽照著老師的樣子,回家?guī)е⒆釉偌粢患?,陪著孩子一起剪小梳子。在一段時間后,軒軒能夠基本獨立的剪下小梳子,老師把他的小梳子放在班級幼兒梳頭的小框上,他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
三、促進幼兒個別化剪紙學習的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設有意思的剪紙游戲情境
小班幼兒喜歡在探索、感知中進行體會、感受,從而獲得學習與發(fā)展,教師提供有趣的材料、可操作的材料,促進幼兒能夠主動參與操作活動。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講,一些漂亮的直觀的、幼兒便于動手操作的材料,更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他們也愿意積極參與活動。
如:在進行剪紙活動的創(chuàng)設時,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條一條的彩色紙,幼兒用剪刀剪小面片,一片一片的剪完后放在娃娃家玩炒面片。幼兒在操作中快樂,在操作中嘗試使用剪刀。
在我們的案例中,老師創(chuàng)設的剪小魚骨的游戲,很有意思,幼兒幼兒要先釣魚,釣上來幾條魚,就剪幾條小魚骨。在游戲中進行剪紙活動,既學著使用剪刀,又能有一個一一對應的概念滲透。
(二)剪紙內(nèi)容貼近幼兒生活
剪紙材料的投放,既要具有可操作性,又有趣吸引幼兒主動地參加剪紙活動。因此老師在選擇剪紙的內(nèi)容時就要考慮到幼兒的原有生活經(jīng)驗,他們的原有認識,先從幼兒熟悉的生活中的物品、形象開始,為幼兒選擇貼近生活的剪紙內(nèi)容。
如面條幼兒都吃過,老師可以為幼兒準備白紙,引導幼兒剪小面條。面條這一生活中的吃的,一定會非常吸引幼兒。
小梳子這一物品是女孩子經(jīng)常使用的物品,她們非常了解,班里的男孩子也在生活中看到過家里人用梳子,所以在選擇時我們就可以優(yōu)先選擇小梳子,指導幼兒進行剪紙活動。也可以通過觀察花朵,引導幼兒利用紙杯進行花朵的剪紙活動。
相信經(jīng)過老師思考后的剪紙活動內(nèi)容一定會很豐富,從幼兒本身出發(fā)進行思考和設計,巧妙的選取折紙內(nèi)容,讓貼近幼兒生活的剪紙活動,為幼兒帶來更多的收獲和經(jīng)驗。
(三)提供不同難度層次的材料
每一位幼兒都是獨特的,幼兒的發(fā)展也存在階段性,不同年齡的幼兒其發(fā)展水平不同,就同一年齡的幼兒來講也因根據(jù)其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來提供材料。因此材料的投放不能一樣,應通過觀察、評估每一幼兒的發(fā)展水平,為他們提供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通過長短、間距、多少、難易程度分出不同的難度層次,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發(fā)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