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富
?小學教學課堂中不管是哪門學科,教師的問、學生的答,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教學參與主體能在問答中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的精心設計,適時適度的課堂提問,能最大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在自己幾年的教學課堂摸索中,也在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里,都發(fā)現(xiàn)了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過多提問,學生思考時間短缺
課堂中過多的問答,經(jīng)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二、過多引導,答案基本相當于教師自問自答
雖然給了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有時候,不知不覺地,不放心學生,一直地引導呀引導,學生的回答給打斷了,思維也給打亂了,左右了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把自己的答案通過學生的口復述出來,而不是學生自己思考的答案。
三、過短的候答時間
從教師提出問題,到學生思考問題,到組織語言,再到表達,需要時間的醞釀,教師在掌控教學課堂的時候給予的時間太少,讓學生的思維無法真正進入思考狀態(tài)。
四、過于注重問答形式,而忽略問答實質(zhì)
教師不僅要會問,還要會聽,認真聽學生的回答,模擬學生的思維,在學生的回答中,思考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才能從而真正掌控課堂,否則,問答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以上的問題,嚴重制約著課堂問答的效果,甚至使問答失去它的靈魂,課堂教學中的問答存在于不存在沒有區(qū)別。我們經(jīng)常都能聽到向四十分鐘要效率,那么我們需要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結合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課例,我學到以下一些方法。
提高有效提問的策略,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有效,即是能實現(xiàn)預期的目的,有效果。要做到有效提問,則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而且這種回應或回答是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進來,從而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有效提問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教師設計出來的有效的問題;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恰到好處的有效的提問。為了能達到向四十分鐘要效率的效果,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問答的有效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幾點問題。
第一,課前備課,備教材時要看懂、要吃透、要轉(zhuǎn)化。
這一點是絕大部分教師都聽過,也付于行動,但是,能否真的做到深入、掌握,卻是我們老師需要反思的。想要提高提問能力,對教材的研究,就要到達到看懂、吃透、會轉(zhuǎn)化的目標,這樣對設計問題更加得心應手。所謂看懂,就是要理解教材,我們只有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我們就可以用定義性的問題,“是什么”、“怎么樣”來設計提問內(nèi)容;哪些問題是探究性的,這些是需要讓學生自己討論、探究,我們就要設計好怎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吃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重點和難點,做到對教材掌握透徹,能融會貫通。會轉(zhuǎn)化,就是要使轉(zhuǎn)化位置,也就是會換位思考。教師不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模擬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困難。直郵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第二,課前備課,備學生時要實際。
我們經(jīng)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備學法。要實際,就是我們在備課時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甚至學生對教師的熱愛程度。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提問內(nèi)容,恰當?shù)卣莆諉栴}的難易度,也能更有效地使用提問時機,運用提問策略,使得提問更有效果。
第三,課堂中,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維來自好奇,來自疑問。一般來說,教師覺得讓學生解答疑難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這樣的應答還是被動的,學生被動地接受問題。而學生若能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fā)掘問題,這會使學生得到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nèi)ベ|(zhì)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很自然地問學生:“學會了嗎?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學會了,沒問題。”但是當?shù)綄W生自己解決問題時,各種問題就出來了。因此,總是“沒問題”,那這一現(xiàn)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一個數(shù)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有學得困難的。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皼]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jié)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yǎng)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聯(lián)系實際,針對班上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精心優(yōu)化提問內(nèi)容,學習把握提問的時機,摸索提問的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提問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