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紹兵
摘要:為了探索不同地理區(qū)域封山育林工程的組織實施情況以及后期成效,對封山育林工程實施前后進行了調查對比,得出了封山育林是安徽沿江丘陵地帶培育森林的一種有效方式。只要選擇適宜的山場,抓好落實和后期管理,將能起到成本小、成林快的效果。
關鍵詞:封山育林;工程;實施;對比;成效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177-02
1引言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條件適宜的山區(qū),實行定期封山,禁止墾荒、放牧、砍柴等人為的破壞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育林方式。
含山縣位于安徽省中東部,屬沿江低山丘陵地帶,部分山場立地條件較差,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由于人員活動較為頻繁,造成目前全縣山場有較多的灌木林、疏林地、天然次生喬木林分布,加上有的山場交通閉塞,森林資源培育難度大、成本高,適宜采取封山育林。
國有含山縣蒼山林場地處含山縣境內,為加快恢復保護森林資源,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充分發(fā)揮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林場經過調查,對部分山場因地制宜于2013年開始實施封山育林工程,到2018年工程達到年限,通過調查,工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具體工程實施情況如下。
2縣域概況
2.1自然資源情況
(1)地理位置。含山縣地處安徽省中東部,長江中下游北岸,東經117°53~118°13,北緯31°24~31°53縣域土地總面積104343.41hm2,萁中林業(yè)用地面積25847.44hm2,占國土總面積的24.8%。
(2)地貌土壤。含山縣地形大體呈西北高、東南低走向,中西部丘陵起伏,山勢大部分坡緩谷寬,海拔一般200m左右,最高峰海拔481m,丘陵區(qū)占國土總面積的75%。成土母巖主要為砂巖、石灰?guī)r等,土壤種類主要為黃棕壤,肥力一般,大部分地區(qū)適宜松類、闊葉類植物生長。
(3)氣候降雨。全縣屬江淮丘陵溫和區(qū)向沿江濕熱區(qū)過渡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5.8℃。全年無霜期235d。年均降水量1008.4mm。春秋季常有干旱出現(xiàn),初霜11月上旬,末霜3月下旬,適合多種植物生長,植物生長期較長。
(4)植被。含山縣地帶性植被以人工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為主,另有少量天然次生林。人工植被主要栽培樹種為楓香、外松、杉木、櫟類、毛竹等;天然喬木植被主要有樸樹、檀樹、黃連木、化香等;灌木及草本主要有山胡椒、山楂、野薔薇、六月雪等。
2.2社會經濟情況
2018年末,全縣下轄8個鎮(zhèn),人口45萬人,其中非農人口8.6萬人。地區(qū)國民生產總值為173.58億元,其中林業(yè)總產值1.6億元,全縣城鄉(xiāng)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334元。
3封山育林項目實施情況
(1)封山育林對象。主要選擇有成林希望,立地條件較差,交通不可及,每畝有樸樹、檀樹、櫟樹等鄉(xiāng)土闊葉樹幼樹30株以上的部分小班地塊進行封山育林。
(2)封山育林規(guī)模。封育小班4個,面積1645畝。
(3)封山育林小班因子調查情況如表1所示。
4封山育林措施
封山育林期限為5年,從2013~2017年。封山育林方式為全封,禁止放牧、砍柴、開荒等。封山育林類型為喬木型。
4.1封山育林技術措施
(1)通過調查。根據(jù)小班內林木數(shù)量多少、生長情況等確定目的樹種為樸樹、植樹、櫟類幼樹等。
(2)清理雜灌。保留目的樹種,將目的樹種外的所有喬木、雜灌進行清理。
(3)疏伐。按每畝110株的密度標準,對目的樹種幼樹分布較密的地塊,選擇無主頭、長勢弱、有病害的幼樹進行疏除。
(4)補植。主要對林中空地按每畝110株的標準,按造林技術規(guī)程選擇2年生樸樹苗木進行補植造林。
(5)撫育。對保留和補植的目的樹種幼樹、幼苗,根據(jù)雜灌和樹木長勢在不同季節(jié)因地制宜的及時進行割灌和塊鋤。連續(xù)撫育2年。
4.2封山育林管理措施
4.2.1成立封山育林工程領導組
領導組由分管領導、生產技術、財務、管理等人員組成,負責工程的領導、實施、檢查和評審等工作。
4.2.2制定封山育林項目管理制度
(1)制定項目質量標準。
嚴格按照安徽省封山育林的技術標準執(zhí)行,制定護林公約進行公示,在工程區(qū)主要山口設立固定標牌,標明工程名稱、四至界線、責任人等,方便對標對牌進行檢查驗收。
(2)制定項目責任制度。
明確各部門、單位等人員的責任,簽訂責任狀,壓實責任,長期抓落實。
(3)制定項目管護制度。
配備護林人員,實行專人管護,進行巡查,嚴禁在封山育林期間出現(xiàn)放牧、砍柴等人為破壞活動,并經常檢查林木生長和病蟲害等情況,便于及時采取其他營林措施。
(4)制定項目績效考核制度。
制定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建立封山育林檔案,定期調查更新封山育林小班各項因子變化情況。將項目實施、后期管護、項目成效等與管護人員的工資、職稱晉升等掛鉤,實行績效考核。
5成效對比調查
封山育林期限達齡后對封育小班進行了詳細調查,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1、表2相關調查因子對比情況如下:
(1)株數(shù)情況:每畝株數(shù)都在110株以上,到達安徽省成林株數(shù)標準的要求。
(2)樹高情況:樹種樹高平均長高了2m,長勢良好。
(3)胸徑情況:樹種的胸徑平均增長了2cm,生長一般,主要受立地條件較差影響。
(4)小班郁閉度和灌草覆蓋度有了較大提升。
6結論
(1)封山育林見效快,能縮短成林時間,達到快速成林的目的。
(2)封山育林使林分灌草覆蓋度提高,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提高了林分質量。
(3)封山育林后的林分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強,生態(tài)效益明顯。
(4)對促進當?shù)亓謽I(yè)經濟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封山育林是一種重要的森林培育方法,只要山場選擇適宜,技術科學,措施得當,抓好落實和后期管理,將能起到快速成林的效果。封山育林適合安徽省沿江低山丘陵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