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毫 羅軍 張挺
摘? 要:在當前足球課教學活動當中,對領會教學法和理解性學習策略的應用,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而具體足球課的教學上,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從科學角度入手,對教學策略和思路進行適當調整。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當中做好全方位的合理嘗試和改進優(yōu)化。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領會教學法影響下足球課教學活動開展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領會教學法? 足球課?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154-02
作為奮斗在體育教師一線和校園足球工作一線的一員,在從事與足球這些相關的活動中,我們一直努力將所學、所思不斷內化形成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并嘗試將新的見解付諸于實踐,設計更趨于合理的足球課堂。本文研究了當前足球課教學設計的一些新思路,圍繞領會教學法的角度,分析了其對足球教學的具體影響,并結合相關案例進行了探討分析。
1? 相關理論和思考對課堂設計的影響
1.1 理解性學習和領會教學法對筆者教學的沖擊
同其他學科一樣,體育課也在進行著不斷的變化和改革。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重視教師的“教”而且要更重視學生的“學”,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本課的設計就是基于對領會教學法和理解性學習策略了解的基礎上,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角度進行嘗試和改變。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中,教師就需要先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就需要在過程中理解自身在學什么、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應注意那些要素、怎么樣完成好的動作。
1.2 足球訓練相對成熟的理論支撐
中國足協(xié)教練員培訓中將技術訓練的環(huán)節(jié)概括為“技術—技術轉技能—接近于實際場景的訓練—真實的比賽”。以本課學習內容“兩人傳球”為例,技術就是兩個人用腳完成傳球;技術到技能轉化就是兩個人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完成傳球;接近于實際場景訓練就是在有防守的情況下完成傳球;比賽就是傳搶練習。
1.3 “曼聯足球課”帶給筆者的思考
2013年,筆者參加了幾次“曼聯足球課”的培訓。從自身的理解層面來說,將“曼聯足球足球課”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概括如下“技術應用要素的教—技術方法的教—技術要點的教”。在隨后實踐的教學中筆者將這種方法和足球訓練法做了一個融合,既將一類練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解決認識和認知的問題,第二階段解決具體技術的問題。第一階段在“曼聯足球課”理念的基礎上加一個環(huán)節(jié)即“目標認知—技術應用要素的教—技術方法的教—技術要點的教”;第二階段足球遵循訓練理念將技術細化分類,分別采用“技術—技術轉技能—接近于實際場景的訓練—真實的比賽”進行教學設計。
2? 足球課堂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2.1 體育課的定義和目標
體育是中小學必修課之一,根據體育教學大綱,按照班級授課制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體育課新課程標準將體育課目標設置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個方面,但是往往在體育課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忽略掉部分目標達成或者是很難實現全面目標的達成。
2.2 足球課的作用
足球課作為體育課的一種,在作用方面廣義概念理解同于體育課,但是具體到項目特點狹義理解應為主要有三個方面:提升協(xié)調、柔韌、靈敏、速度、足球技術技巧等素質品質;培養(yǎng)責任、拼搏、勇敢、決策、意識、應變、抗壓等心理品質;提高溝通、合作、競爭、團結等社會適應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從開始到結束一直有意識地選擇讓學生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完成各項任務和挑戰(zhàn),并注重兩人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如牽手跑、傳球人之間的呼應等。在練習的過程中力求更全面地對孩子的素質進行鍛煉和提升。
3? 足球課設計的具體案例分析
通過觀察和記錄本課學習的量和強度都能達到課堂的要求,學生在合作和競爭共同作用的氛圍中得到了更多方面的素質提升。通過觀察,在遵循了科學練習方法的前提下,學生的技術、技能掌握效果更為明顯和有效。多樣的方法和手段讓孩子更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提高帶來的成就感給學生增加了學習動力和興趣。我們應從實踐發(fā)現問題,尋求理論和新型教法的指導,讓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對于實踐過程中重新的認識和認知,概括出新的理論體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抓住該運動特性和培養(yǎng)重心,利用遷移發(fā)揮類教學的特征,并且做好教學執(zhí)行方面的合理完善(見表1)。
4? 結語
盡管教學效果有提升,但是學生技術和技能掌握情況還不是最好。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學生數量較多,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解決的多是普遍性問題,對于個別性問題解決起來較為麻煩,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有多局限。二是教學時間大都是40min,學生在每個階段練習時間較少,從練習效果來看每個環(huán)節(jié)很難很好地完成任務。從田麥久的項群訓練理論得到啟發(fā),教師應該重視教學設計的遷移性,將教學設計遷移至本項目同類技術和相類似的項目中完成教學。
參考文獻
[1] 耿海軍,梁迎,尹素清,等.領會教學法應用于體育教學的理論探討[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2):57-59,79.
[2] 王潤斌,肖麗斌.籃球領會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效果比較的實證研究[J].運動,2010(1):4-6,9.
[3] 朱全飛.關于領會教學法的研究現狀[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71-72.
[4] 田麥久.項群訓練理論與競技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8(3):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