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 黃圣方
一輛2010款上汽榮威350,搭載1.5L發(fā)動機,行駛里程剛超過10 000km。據車主反映,該車在發(fā)動機熄火且關閉點火鑰匙后,危險警告燈一直閃爍(圖1),但按一下危險警告燈開關后又能關閉警告燈,每次關閉發(fā)動機后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另據車主介紹,該車沒有加裝任何附加設備,如:汽車音響、GPS、倒車雷達、防盜器等。
圖1 故障車儀表臺
接車后,首先驗證故障現象。打開車鑰匙,檢查儀表臺顯示正常,關閉發(fā)動機后危險警告燈開始閃爍,按一下危險警告燈開關警告燈就滅了。通過簡單檢查,確實如車主所說,未發(fā)現該車加裝防盜、GPS等后裝設備。與其它同款上汽榮威350車對比,未發(fā)現此現象,說明此車確實存在故障。
用電腦進行檢測,發(fā)現該車蓄電池及各系統(tǒng)功能正常;檢查所有燈光未發(fā)現異常,轉向燈開關及雙閃開關功能均正常。將上汽榮威專用診斷儀T5連接到車輛的數據連接器接口上,打開點火開關、選好年款及車型,按照專用診斷儀T5電腦界面提示進行操作,在燈光系統(tǒng)中未看到任何故障碼(圖2)。
由于上汽榮威350的所有燈光都由BCM控制,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上汽榮威350轉向燈及危險警告燈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原理(圖3)。
圖2 故障車燈光系統(tǒng)中未存儲故障碼
圖3 故障車燈光系統(tǒng)控制原理圖
1.轉向燈的控制原理。當點火鑰匙在AUX位置或打開位置,轉向燈由轉向燈撥桿開關操控,相應的轉向燈將以50∶50的開/關速率閃爍,同時點亮儀表臺上對應的轉向信號燈,并以相同的速率發(fā)出有聲警告。當檢測到轉向燈燈泡故障時,BCM以雙倍的額定速率閃爍,儀表上的轉向信號燈和有聲警告也以雙倍的額定速率工作,從而提醒車主轉向燈出現故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兩側轉向信號燈同時出現故障,則不會使前后指示燈以雙倍的額定速率閃爍。當點火開關處于”AUX”或”IGN”位置,撥動轉向燈開關到左側或右側,BCM點亮左側或右側三個轉向燈,同時儀表臺上的轉向指示信號燈閃爍且系統(tǒng)發(fā)出聲音提醒。另外,輕按撥桿開關且快速釋放,轉向燈將閃爍三次,隨后自動熄滅。
2.危險警告燈控制原理。危險警告燈系統(tǒng)共用轉向燈,通過使用中控臺上危險警告燈開關,選擇操控危險警告燈,選中此操作后,將向BCM發(fā)送信號使轉向燈閃爍。如果BCM檢測到慣性開關出現故障,則危險警告燈將立即閃爍,直到按下危險警告燈開關5s以上危險警告燈才會停止閃爍,這是為了避免開關由于碰撞而被錯誤按壓。將慣性開關復位時,危險警告燈不會熄滅,只有當按壓危險開關時,警告燈才會熄滅。點火開關處于任何位置時,按下危險警示燈開關,接地信號都會輸入BCM,BCM點亮所有轉向燈和儀表臺上的轉向信號燈。
通過對轉向燈及危險警告燈控制系統(tǒng)結構原理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結合轉向燈及危險警告燈系統(tǒng)電路圖(圖4)分析,導致該故障的可能原因有:慣性開關故障、BCM車身控制模塊故障或線路故障。
圖4 故障車轉向燈及危險警告燈系統(tǒng)電路圖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找到了位于發(fā)動機右側大梁上的慣性開關(圖5)。首先檢查慣性開關是否斷開,用手按壓慣性開關,聽到”咔”的一聲且保持在按壓位置,說明慣性開關之前已斷開。打開鑰匙再關閉鑰匙,驚喜地發(fā)現危險警告燈不再閃爍,以為該車的故障原因是慣性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的緣故。
但是,將慣性開關復位之后,經過試車又發(fā)現許多其他怪異的故障,主要的故障有:
1.儀表照明燈無法熄滅,反復多次嘗試,均無法關閉儀表臺照明燈。
2.發(fā)動機無法熄火。關閉并拔出點火鑰匙,發(fā)動機竟然繼續(xù)運行,完全不受點火開關控制了,但在拔掉慣性開關插頭后,發(fā)動機立即熄火。
圖5 故障車上的慣性開關
插回慣性開關插頭后,打開鑰匙再關閉鑰匙,危險警告燈又開始閃爍。把慣性開關復位,儀表照明燈立馬點亮,發(fā)動機啟動后無法熄火。如此反復試驗多次,故障現象也跟著反復變化。
難道慣性開關內部有問題?拆下慣性開關,并對其進行檢測,未發(fā)現任何異常,各針腳也沒有發(fā)現有腐蝕、變形等情況。利用替換法,換上新的慣性開關之后故障依舊出現。這說明慣性開關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已經被排除。
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慣性開關的作用。當車輛發(fā)生碰撞,且撞擊速度達到一定值時慣性開關會自動斷開,BCM收到慣性開關斷開的信號以后,將會切斷燃油泵電源,以防止汽車自燃,同時點亮危險警告燈,讓路人及救援人員更容易發(fā)現汽車的具體位置。
正常情況下,慣性開關是接通的。如果慣性開關處于斷開位置,發(fā)動機將無法啟動車輛,而該車慣性開關斷開以后發(fā)動機卻能啟動,慣性開關復位之后又出現儀表臺照明燈常亮,且發(fā)動機無法熄滅的怪異故障。
根據之前的思路,接下來重點檢查車身控制模塊BCM。根據故障車燃油泵和慣性開關電路圖(圖6),先測量慣性開關插頭。在關閉點火鑰匙時,慣性開關3#腳有電,且電壓正常;打開點火鑰匙時,慣性開關1#腳有電,但電壓不正常。根據電路圖可以看出,慣性開關1#腳連接油泵繼電器R8的30#腳和BCM26#腳,拔掉BCM插頭,慣性開關1#腳仍然有電壓,說明該車故障不是由車身控制模塊BCM引起的,基本可以排除BCM存在故障的可能。
到目前為止,已經排除慣性開關和車身控制模塊BCM存在故障的可能,只剩下線路因素還沒有排除,接下來需要重點檢查油泵繼電器這一部分的線路。
圖6 故障車燃油泵和慣性開關電路圖
圖7 故障車發(fā)動機艙熔絲盒示意圖
圖8 燃油泵繼電器上異常接線
查閱維修資料發(fā)現,燃油泵繼電器R8位于發(fā)動機艙熔絲盒內,具體位置如圖7所示。打開熔絲盒檢查燃油泵繼電器R8,未發(fā)現有異?,F象。撥掉慣性開關插頭和燃油泵繼電器,直接測量30#腳插座依然有電,這說明熔絲盒內部異常,可能存在短路的地方。是熔絲盒內部線路板質量問題,還是熔絲盒下面的插頭線束有破損而導致的短路呢?斷開蓄電池負極,拆開發(fā)動機艙熔絲盒,通過查閱資料及測量,拔下與燃油泵繼電器30#腳相連接的插頭,發(fā)現有一條不太一樣的線(圖8)連接在一起,但包扎還比較規(guī)整。順著這條線找到它的另一端,經過測量這條線連接到保險F29。也就是說,熔絲F29與燃油泵繼電器R8的30#腳之間是短接的。
查閱維修資料發(fā)現,熔絲F29是通過點火開關給發(fā)動機控制模塊ECU供電。這條線是橫著跨接的,不像原裝的,查閱電路圖上也沒有這條線,經過仔細排查后確定是加裝的。于是就拆除掉這條加裝線路,重新焊接并包扎好,恢復原車線路并接上蓄電池負極,再次測量燃油泵繼電器30#腳,電壓為0。
再次連接上汽專用診斷儀T5讀取并清除所有故障碼后嘗試啟動發(fā)動機,發(fā)動機無法啟動,且危險警告燈閃爍。把慣性開關重新復位后,發(fā)動機順利啟動,但危險警告燈以然閃爍。按照維修手冊上的要求,慣性開關復位后需按下危險警告開關5s以上,危險警告燈才會停止工作。反復多次試車,該車故障被徹底排除,一切均恢復正常。
雖然該車故障已經被徹底排除,但依舊有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分析:
1.慣性開斷開后,為什么發(fā)動機依舊能夠啟動?
2.關閉點火鑰匙后,為什么危險警告燈會自動閃爍?
3.慣性開關復位后,為什么儀表臺照明燈立即點亮,且發(fā)動機無法熄滅?
為便于分析,筆者特意畫了一幅電路簡圖(圖9)。
圖9 故障車電路簡圖
正常情況下,上汽榮威350在發(fā)生碰撞之后,慣性開關會斷開,同時切斷燃油泵及啟動機電路,防止再次發(fā)生意外。故障車進廠時,慣性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但由于有一條短接線(圖9所示紅色虛線)從熔絲F29接到燃油泵繼電器R8的30#腳,點火開關接通時,電源從熔絲F29到燃油泵繼電器R8的30#腳,同時也給了BCM車身控制模塊的26#腳,這就相當于慣性開關接通時B+提供的電源(圖10)。BCM和燃油泵繼電器因此有了電源,所以發(fā)動機能夠啟動。此時,電流的走向是:
蓄電池B+→點火開關→共同節(jié)點FCS12→發(fā)動機艙熔絲盒→熔絲F29→R8燃油泵繼電器30#腳→燃油泵繼電器→燃油泵。
蓄電池B+→點火開關→共同節(jié)點FCS12→發(fā)動機艙熔絲盒→熔絲F29→車身控制模塊BCM的26#腳→車身控制模塊BCM。
上汽榮威350所有燈光系統(tǒng)都由車身控制模塊BCM控制,如果BCM檢測到慣性開關出現故障或斷開,即BCM的26#腳沒有電時,則危險警告燈將立即工作。故障車在慣性開關斷開時,由于圖9所示紅色虛線短接到BCM上,當點火開關接通時BCM的26#腳就有電,當點火開關斷開時BCM26#腳就沒電,所以在打開鑰匙時正常,關閉鑰匙之后BCM沒有接收到慣性開關提供的常電,所以就開始閃爍,按下警告燈開關后又停止工作。此時,其電流走向是:
BCM→轉向燈→接地。
慣性開關復位后,常電源通過慣性開關到車身控制模塊BCM的26#腳的同時也到燃油泵繼電器R8的30#腳。由于有一條短接線從F29熔絲短接到燃油泵繼電器R8的30#腳,經過慣性開關的常電源通過這條短接線反串到熔絲F29,再反串到共同接點FCS12,給ECM發(fā)動機控制模塊提供電源的同時,也給車身控制模塊BCM及儀表臺照明系統(tǒng)供電。在點火開關關閉的情況下發(fā)動機控制模塊ECM、車身控制模塊BCM、儀表太照明系統(tǒng)都能被供電,所以慣性開關復位后儀表臺照明燈立即點亮,著車后拔掉點火鑰匙發(fā)動機也無法熄火。在此過程中,系統(tǒng)電流的走向是:
蓄電池B+→熔絲→慣性開關→車身控制模塊BCM→燃油泵繼電器R8→發(fā)動機艙熔絲盒→熔絲F29→ECM(同時流向FCS12→BCM和儀表臺照明)。
交車時,通過與車主溝通得知,該車右前翼子板處曾發(fā)生過碰撞,事故發(fā)生后發(fā)動機無法啟動,被拖到一家小型修理廠進行過維修。之后就出現了發(fā)動機可以正常啟動,但關閉點火鑰匙后危險警告燈開始閃爍的故障現象。由于車主并不清楚此次維修對線路進行過改動,再加上改接的線路也比較隱蔽,使得筆者診斷起來大費周折,走了不少彎路。
通過此次維修,再次證明運用傳統(tǒng)的方法,簡單地去更換部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在不了解控制原理及線路走向,又沒有全面資料的情況之下,盲目地去改變或者接、拉線路是行不通的,這樣只會制造出更多的麻煩與問題,很容易給車主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特別是現在的車輛車上裝有很多的控制模塊及電子設備)。只有掌握、了解故障現象所屬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并查閱及運用相關資料,結合故障現像逐一分析檢查,才能順利地解決故障問題。
專家點評
李玉茂
上汽榮威350,關閉鑰匙后危險警報燈開始閃爍,但用危險警報燈開關可以關閉。作者查詢BCM電腦無故障碼,然后根據圖3分析危險警報燈控制原理,寫的非常清楚仔細,可以作為學習教材。作者檢查慣性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意味該車受過碰撞),經復位使其觸電閉合,不僅危險警報燈仍然不正常,還出現怪異現象。作者第一次閱讀的圖4未畫出BCM的“26”針與燃油泵繼電器“30”針相聯(lián),第二次閱讀的圖6帶來新線索,順著線路查故障點,發(fā)現燃油泵繼電器“30”針與熔絲F29之間加裝一條臨時電線。
加裝臨時線的原因,應是上次修復右前翼子板碰撞事故的那家小型修理廠所為。由于慣性開關在碰撞時觸點斷開,導致燃油泵繼電器“30”針無正電,造成發(fā)動機不能啟動。不知是哪位修理工根本不檢查無正電的原因,就對燃油泵繼電器“30”針強拉一條鑰匙火線。這位修理工可謂“江湖高人”,如他拉的是長期火線,則不會出現危險警報燈故障,但車輛受到碰撞后會失去強制發(fā)動機熄火等安全性功能。他拉的是鑰匙火線,當關閉點火開關后BCM的“26針”應仍是正電,而現在沒電了,這樣給BCM帶來邏輯判斷混亂,發(fā)出指令使得危險警報燈閃爍。
給汽車看病采用中醫(yī)的望、聞、問、切,結合西醫(yī)的儀表儀器檢測最為恰當。當發(fā)現慣性開關觸點斷開后,第一步“望”,觀察車輛有無碰撞事故車修復痕跡,這個科目對于二手車鑒定評估師最內行;第二步“聞”,對此故障不用;第三步“問”,向車主了解上次事故車維修情況,即便“江湖高人”沒告訴車主拉過一條臨時電線,但車主也會想起車輛受碰撞之前沒有此故障;第四步“切”,利用診斷儀檢測,做出維修方案。
本案例在安裝慣性開關之前缺少對線路的測量,雖然已發(fā)現慣性開關觸點斷開,那么線路、控制單元是否也存在問題?雖然花費一點時間但可驗證故障點,所以在中職、高職學生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中,要求不僅測量元件還要測量線路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