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剛
摘要:劉三姐文化蘊含著的追求自由、平等,熱愛勞動,敢于斗爭,崇尚美好自然生態(tài)的價值觀。深入挖掘劉三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價值,將其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劉三姐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堅持文化價值導向,發(fā)揮隱性教育的作用,激發(fā)文化育人的功能。
關鍵詞:劉三姐文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3-0102-03
劉三姐文化植根于廣西這片熱土,對廣西少數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養(yǎng)分。廣西的少數民族群眾從小聽著劉三姐故事、歌謠長大,熟悉劉三姐,被她的精神所感染,可以說劉三姐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是新時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針對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將劉三姐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探索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策略和途徑,使其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劉三姐文化的含義
自古以來,劉三姐(劉三妹、劉三太)就在壯族地區(qū)以能歌善唱而聞名。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彩調劇和電影《劉三姐》的傳播,劉三姐由歷史傳說升華為藝術形象,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對她的研究和傳播更加廣泛,人們更加熟識劉三姐,劉三姐文化逐漸形成。劉三姐文化就是發(fā)端于壯族地區(qū)的,以歌謠文化為核心的包括具有象征劉三姐意義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它的外延非常廣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關劉三姐的歌謠;有關劉三姐的傳說、故事;有關劉三姐的地方志、風俗志等文獻;有關劉三姐的彩調劇、電影、電視等藝術作品;有關劉三姐的歷史遺跡景觀;有關劉三姐的商品、旅游產品等。
壯族地區(qū)的群眾為什么崇尚劉三姐,被劉三姐文化所吸引?歸根結底,那是因為劉三姐文化蘊含的追求自由、平等,熱愛勞動,敢于斗爭,崇尚美好自然生態(tài)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他們。
二、地區(qū)民俗文化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劉三姐文化這樣的地區(qū)民俗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非常契合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劉三姐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價值,將其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因為長期生活在民族地區(qū),處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受到當地民族文化的影響較重,形成較為獨特的心理和人格特征?!白鳛楦挥刑厣膲炎迕褡逦幕牡浞?,劉三姐歌謠文化溶積著壯族人民的人格、情緒、審美理想和心理企求,體現了當地人們的生存智慧和人生理念?!盵1]因此,劉三姐文化更能接近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把劉三姐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能切中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的側重點,契合他們的心理和思想需要,引起他們的共鳴。
(二)有利于拓展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傳播社會所需要的價值觀的依靠形式,好的載體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利用文化載體。文化載體具有滲透力強、影響持久地特點,通過形象、生動、直觀的形式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耳濡目染的效果。劉三姐文化具有歌唱、文學藝術鑒賞、風物景觀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靈活多樣的載體,確實可以彌補現有載體的不足。
(三)有利于豐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少數民族大學生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也要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過去,我們只注重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愛國主義的教育,忽視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內容,比如審美的教育、生態(tài)的教育、人格的教育等。既然在廣西民族地區(qū)有少數民族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劉三姐文化形式,就應該整合這些文化資源,豐富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三、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將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文化價值導向,發(fā)揮隱性教育的作用,激發(fā)文化育人功能。
(一)堅持劉三姐文化的價值導向
任何文化都具有價值導向作用。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文化載體要更突出其文化價值導向。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所倡導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切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就是先進的文化。我們要凝煉劉三姐文化當中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部分,使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如果不能明確這一點,我們將偏離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要把劉三姐文化所倡導的追求自由、平等,熱愛勞動,崇尚生態(tài)自然等的價值觀更加凝煉地表現在有關文學藝術作品、歌謠、風物景觀中,讓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在藝術鑒賞、參觀文化景物中得到啟發(f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發(fā)揮劉三姐文化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以教育目標為依據,有目的、有意識地借助于一定的物質載體或者相應的活動,在受教育者的參與過程中,傳遞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他們在無意識中接受感染和教育,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即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盵2]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的,前者表現更加隱蔽,不是通過直接的方式進行教育,而是通過間接的、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教育。雖然隱蔽,但是它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在育人當中就具有隱性的特點。劉三姐文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影響深,滲透力強,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就能夠接受情感的感染和思想的教育,因此我們要著重發(fā)揮其這方面的作用。
(三)激發(fā)劉三姐文化的育人功能
先進的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劉三姐文化之所以為人民群眾所接受認可,是因為它是符合社會需要的先進文化。它是一座思想文化的寶庫,在廣西這樣的民族地區(qū),要深入研究其文化育人價值,整合文化資源,凝煉其價值導向,不斷創(chuàng)新其表達形式,使其更加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更加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激發(fā)其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彰顯民族特色和地區(qū)特點。
四、劉三姐文化融入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們將劉三姐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中,豐富課堂主渠道教育的內容、開發(fā)劉三姐校本課程、開展特色的校園劉三姐文化活動、運用新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傳播。
(一)豐富課堂教學主渠道教育的內容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彼枷胝卫碚撜n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這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了主要的作用。那么在廣西這樣的民族地區(q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要適當融入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內容,比如在課堂教學中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可以通過欣賞劉三姐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美好生活的價值取向,講授正確愛情觀,也可以通過講述劉三姐故事,欣賞劉三姐歌謠來傳達正確愛情觀。另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可以選擇研究劉三姐文化、參觀考察有關劉三姐歷史遺跡、整理劉三姐傳說故事等形式。將劉三姐文化融入到課堂主渠道教育內容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親和力和針對性,更加有的放矢,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能夠讓少數民族學生接受和認同。
(二)開發(fā)劉三姐文化校本課程
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其他課程,尤其是文化類課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補充,因為這些課程屬于隱性課程,發(fā)揮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文化、體驗文化的過程中獲得價值觀的啟迪和影響。在廣西高校學生當中,少數民族大學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大思政”的格局下,可以根據當地和高校的實際設置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指開發(fā)彰顯當地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的課程。我們所要開發(fā)的校本課程要融合本地劉三姐文化,同時能夠符合“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發(fā)揮其在少數民族大學生當中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是僅僅為了豐富文化教育而設置。
從廣西高校的實際出發(fā),我們要遵循精煉的原則設置具有吸引力,又能夠發(fā)揮育人作用的劉三姐文化課程。首先,要在少數民族學生當中進行調查摸底,以便了解他們最喜歡哪種課程和哪種方式授課,把最適合他們的課程設計出來,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課程教學安排要更加注重實踐和體驗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在高校當中增設劉三姐歌謠文化鑒賞與研究、劉三姐彩調劇欣賞、劉三姐電影電視藝術作品賞析等課程,通過文化調查、研究和體驗,把學生帶入劉三姐文化殿堂,在文化的海洋中汲取知識,認識劉三姐文化及其所蘊含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比如,讓學生欣賞一段彩調,同時讓他們穿上彩調服練習一些簡易動作,體驗選段當中的人物心理變化和唱詞意味,從而體驗劉三姐文化魅力,引發(fā)其思考文化折射的人生價值問題。
(三)開展特色的校園劉三姐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舉行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來吸引和影響少數民族學生。近幾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廣西高校將劉三姐文化引入校園,比如舉行劉三姐彩調劇巡演、創(chuàng)辦劉三姐文化藝術團等。但是還沒有形成影響面較寬的活動品牌。在數量上還需要加強,在質量上還應該更加注重精品。
為了使劉三姐文化在廣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中更加深入人心,發(fā)揮其育人功能,一方面,要加強投入,使更多的資源能夠整合到劉三姐文化活動中;另一方面,在活動形式方面,要根據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需要,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其中,發(fā)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可以從社會實踐類、文學藝術類、社團研究類等三個類型的活動舉辦劉三姐文化活動,逐漸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活動精品。比如在文學藝術類方面,學??梢远ㄆ谕瞥霾收{表演、劉三姐歌謠傳唱比賽、劉三姐小說,讓少數民族學生參與并欣賞。在藝術作品的欣賞中,會受到文化的滋養(yǎng)。
(四)運用新媒體信息技術傳播手段
傳播學認為,信息的傳播要通過適當的媒介來進行,而且有效的媒介才能有效傳播信息。在網絡信息時代,因為科技的進步,新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成為異常重要的傳播媒介。只要有智能手機,社會上人人都是“記者”“廣播員”“發(fā)言人”,網絡和新媒體已經深深影響人們思想觀念。而這個新型媒介對青年大學生影響更為深刻和廣泛。思想政治教育要贏得青年,就必須掌握新媒體信息技術手段。我們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在當今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也深受新媒體的影響。據調查發(fā)現,針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新媒體產品幾乎沒有,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缺憾。在廣西高校,將劉三姐文化作為向少數民族學生傳播,要善于運用新媒體加強宣傳和引導,讓他們在新媒體中接觸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新媒體不讓主流價值觀占領,那勢必被其他價值觀占領。所以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新媒體產品,各高校要未雨綢繆,所開發(fā)的新媒體產品既要有劉三姐文化價值內容,又要有鮮活的形式,足以吸引人。要充分利用QQ、微信、網絡社交媒體傳播精心設計的劉三姐文化產品。比如,創(chuàng)建高校劉三姐文化傳播公眾號,將劉三姐歌謠、藝術作品、傳說故事、風物景觀等進行共享,另外要開發(fā)互動功能,吸引少數民族學生評論、參與互動,引導他們認同主流價值觀。通過這些鮮活的形式,可以引領他們明辨是非,提高文化涵養(yǎng),增強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羅相巧.劉三姐歌謠的審美文化內涵[J].貴州大學學報,2012(1).
[2]許典利.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開發(fā)研究——以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高校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3).
[3]楊聰等.中共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4]潘琦.劉三姐文化研究[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5]李中耀,粟迎春.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疆社會科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