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全(重慶市涪陵實驗中學)
龍?zhí)舵?zhèn)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西南部,地處后山坪上地區(qū),氣候獨特,土壤肥沃,山清水秀,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水稻,是重慶市有名的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種植區(qū),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在以龍?zhí)舵?zhèn)為中心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至今還流傳著原來在巴渝地區(qū)較為盛行的一種小型的民間器樂演奏形式——八牌鑼鼓。2011年4月,龍?zhí)舵?zhèn)以“龍?zhí)栋伺畦尮摹睘槊Q,成功申報了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故又稱龍?zhí)栋伺畦尮摹?/p>
據(jù)八牌鑼鼓劉家班第9代傳承人劉家祿介紹,八牌鑼鼓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它起源于唐代,宋、明時期逐漸成型,形成相對固定的曲牌曲體,清、民國時期進入成熟期,曲牌曲體得到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形成固定的套牌曲體和鼓點密集、情緒熱烈、聲情并茂的演奏風格,并有一大批的民間藝人從事八牌鑼鼓的演奏。比較有代表性的演奏班子有龍?zhí)兜膭⒓野唷⑹婕野?,新村的何家班和南川冷水的王家班、高峰的盧家班等。
“文革”時期,八牌鑼鼓被禁止演奏,大量的鼓譜資料、文字記述和演奏樂器被沒收銷毀,使得八牌鑼鼓一度沉寂,從百姓的生活中迅急消失,面臨滅絕的危險。后來,劉家班第8代傳承人劉庭模憑記憶整理、記錄一部分曲牌在家族里悄悄進行傳授,讓八牌鑼鼓得以延續(xù)下來。
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大,八牌鑼鼓得以再一次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傳遞著百姓的情感,豐富著百姓的生活。
由于年代久遠及“文革”時期“破四舊,立四新”運動的影響,對于八牌鑼鼓的確切發(fā)展歷史及早期傳承人等情況尚缺乏足夠的文獻資料或其他的相關(guān)依據(jù)。以前的400余個曲牌也大多失傳,僅剩140余個了。
現(xiàn)今還能演奏八牌鑼鼓的民間藝人已經(jīng)不足20人,舒家班僅有第16代傳承人蘇德成、蘇林生二人,劉家班尚有第9代傳承人劉家祿、劉家治、劉家順、劉家緒、劉家其和第10代傳承人劉建華等,其余的還有陳明志、陳學國、盧中明、陳昌禮、王顯明、余祖杰等。
八牌鑼鼓是由于其演奏的樂曲中主要有八個成套曲牌,演奏樂器為鑼和鼓兩類,故稱為八牌鑼鼓。
八個成套曲牌是龍擺尾、金雞放草、一金、花遼子、一支箭(新十枝)、點水曲、一把傘、一匹草。
每個成套曲牌有10首樂曲,分別是:
龍擺尾:一龍擺尾、二鳳點頭、三獅搖鈴、四象翻身、五虎群羊、六豹金錢、七牛擦癢、八馬過河、九猴獅洞、十豬八戒。
金雞放草:金雞放草、雙燕嘬泥、鳳凰朝陽、四馬投唐、五郎收兵、六位高升、七賢過關(guān)、八仙過海、九龍翻海、十龍過江。
一金:一金、二牛、三王、四安、五丟、六熱、七剪、八半、九上、十下。
新十枝(一支箭):一支箭、雙鬧梅、三角羊、四季花、五皮凡、六能麻、七匹草、八月蘭、九菜葉、十美圖。
一把傘:一把傘、二枝梅、三梅記、四平安、五梅花、六牡丹、七金錢、八神仙、九蓮燈、十樣景。
一匹草:一匹草(八牌十枝)、二龍翻八牌、三中八牌、四下八牌、五順八牌、六花八牌上、七花八牌下、八連八牌、九快八牌、十后八牌。
花遼子和點水曲兩個套牌的十支曲子沒有準確的名稱,按從一到十的順序排列組合而成。
(另有一種說法是:除有八個成套曲牌外,在八牌鑼鼓中還有八種心子,其中一種心子叫八牌心子,而多數(shù)曲牌最后所接心子都是八牌心子,故名八牌鑼鼓。)
八牌鑼鼓的樂器:
八牌鑼鼓古樸小巧,由5件樂器組成。
鼓:八牌鑼鼓中用的鼓很有特點,該鼓一頭較大,一頭較小,單面(較大一頭)蒙皮,形似腳盆,故又稱腳盆鼓。
大 鑼
鈸 鈸
碗 鑼
包鑼(金鑼、金鼓、挺包鑼)
演奏時,5個演奏者呈弧形順序排列,鼓在最右邊并略靠前,一般的曲牌都由鼓發(fā)點開始演奏。少數(shù)曲牌由馬鑼發(fā)點。
在八牌鑼鼓的鼓譜中,常用字有杜、仝、專、X、當、龍、不、一、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杜、仝、專、X、當5個,它們的讀音和相應的字義是:
杜(du):此字對應鼓的演奏,是指鼓在演奏時用左手輕觸鼓面,發(fā)出較暗、悶的音色。
仝(dong):此字對應鼓的演奏。
專(dang):此字對應大鑼演奏。
X(ce):此字對應鈸演奏。
當(lang):此字對應碗鑼演奏。
不(bu):現(xiàn)鼓,即此處只有鼓的演奏,其余樂器把該節(jié)奏點位空出來。
一(yi)、龍(long)、而(er)等字用法及作用相同,就是在此字之后所接的樂器在演奏到這個地方時,要空出此節(jié)奏點位,為自己的準確節(jié)奏點位留白。
尾子:也稱滾筒尾子、龍擺尾尾子,是一個固定的段落。
心子:一種有一定變化的相對固定的段落,在演奏時,心子的速度一般要比前面的段落的速度適當加快些,情緒比較熱烈。
在龍?zhí)栋伺畦尮闹?,有樓萬金心子、龍擺尾心子、睡林心子、季季心子、快活山心子、正牌心子、掛帶心子、八牌心子等8種心子。每種心子又有幾種不同的變體,稱為“換”。其中前5種心子各有3換,后3種心子各有9換。一般情況下都只演奏到3換。
遼子:八牌鑼鼓演奏過程中的一個固定段落,此段落主要是為了展現(xiàn)鑼的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其長短主要由鑼來控制。在遼子之前的銜接處一般都要弱下來,進入遼子的段落力度突然加強,前后形成強烈的對比。遼子部分在演奏時速度會越來越快,氣氛熱烈歡騰,情緒昂揚,是全曲的高潮。
干鼓:八牌鑼鼓演奏過程中的一種固定段落,這一段落的演奏樂器只有鼓、碗鑼、包鑼3種。這一段落主要是為了展現(xiàn)鼓的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干鼓多數(shù)情況是加在樂曲的中間,也有極少數(shù)樂曲由干鼓開始的。如《小獅子》《活身傳》《金銀花》《馬蓮蕭》等。
在八牌鑼鼓的鼓譜中,每個譜字一般都代表半拍的時值。如果有其他不同的時值、段落需要標注的,則用●、○、雙、二、匕、還頭子等符號、字詞加以標注。
雙:標注在一個段落最后一個譜字的右下角,表示前一段落要反復一次,相當于音樂中的||::||記號。
二:標注在一個較短的小段落(一般相當于一小節(jié)的長度)的最后一個譜字的右下角,表示該小段落(該小節(jié))要重復演奏一次,其作用與“雙”相似,相當于音樂中的小節(jié)重復記號。
●:標注在鼓譜常用五個字的右下角,表示該字的時值為一拍。
○:標注在鼓譜常用五個字的右下角,表示該字的時值為兩拍。
匕:一般與“雙”配合使用,表示在反復的時候不是反復整個段落,而是從“匕”此處開始反復。
還頭子:一般用在樂曲結(jié)尾的地方,表示演奏到此處要從頭反復開始演奏前面的頭子部分。
例如《雙絲》鼓譜片段
它的實際演奏效果應該是:
仝不 龍仝 杜仝 杜 |專專 杜 |專專杜 |專專 杜專 杜X 專 :||
由于八牌鑼鼓的鼓譜用字、詞及各種記號相對簡單,因此在演奏的過程中,具有相對的原則性和較大的靈活性。這樣既對演奏者提出一定的規(guī)范,以保證其風格的純正,同時也給演奏者留下較大的個性發(fā)揮空間。
在八牌鑼鼓的演奏中,樂器演奏與譜字有固定的對應關(guān)系,其中杜(du)、仝(dong)對應鼓,專(dang)對應大鑼,X(ce)對應鈸,當(lang)對應碗鑼,凡是各自對應的譜字的地方必打(必須演奏);其中大鑼只能在對應的譜字處演奏;碗鑼除一些特定的地方外,每拍演奏一次。
各種樂器在演奏各自對應譜字的同時,其中的碗鑼、鈸、鼓還可以有比較靈活的處理。
其中鼓的靈活性最強,主要體現(xiàn)在根據(jù)樂曲的速度和演奏者的演奏能力不同,可以比較自由地增加或減少鼓點的密度。一般來說速度相對較快的曲子或演奏能力較差的,可以把鼓點演奏得稀疏一些。速度相對較慢的或演奏能力強的,則可以把鼓點演奏得密集一些。
碗鑼和鈸在演奏中除在自己的譜字處必打(必須演奏)外,可以視樂曲的樂器組合和樂曲結(jié)構(gòu)情況,在其余地方靈活加入演奏,以豐富其音響效果。
八牌鑼鼓的節(jié)奏(鼓點)密集、緊湊,鼓點中多用十六分節(jié)奏和三十二分節(jié)奏。演奏時初速較快,在演奏過程還會逐漸加速。
八牌鑼鼓中的節(jié)拍復雜多變,有2/4、3/4、4/4、5/4等基礎拍子,這些拍子在同一首作品中以各種不規(guī)則的變拍子形式進行組合,形成復雜多變的節(jié)拍重音。
再加上八牌鑼鼓中的鼓、碗鑼、鈸在演奏中具有相當?shù)撵`活性,每一次的演奏都會有不同的音響組合,所以八牌鑼鼓以情緒熱烈奔放、音響豐富飽滿、節(jié)奏節(jié)拍復雜多變而廣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八牌鑼鼓的結(jié)構(gòu)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有換頭合尾、同頭合尾、同頭換尾等幾種。
換頭合尾的結(jié)構(gòu)主要用在套牌曲體中,其特點是前面段落不同,最后的結(jié)尾段落固定。
如套曲《龍擺尾》的10支曲子,其結(jié)構(gòu)為:
換頭 合尾
………… 干鼓+干鼓尾子+龍擺尾尾子+遼子
同頭合尾也是用在套牌曲體中的一種結(jié)構(gòu),其特點是以固定的小段落(一至二小節(jié))開頭,中間段落各不相同,結(jié)尾又以相同的段落結(jié)束。如套曲《金雞放草》的10支曲子,其結(jié)構(gòu)為:
同頭 合尾
杜仝杜仝?!駥!駥!駥!瘛?心子+尾子
同頭換尾的結(jié)構(gòu)主要用在散牌樂曲中。散牌樂曲在演奏中可以多次反復,但在反復的時候樂曲后面所加的心子有不同的變化(稱為換)。如《團魚》的反復演奏過程中,第一次加心子一換,第二次加心子二換,第三次加心子三換。
其中正牌心子、掛帶心子、八牌心子各有九換(九種變體)。但在一般情況下,樂曲演奏都只反復三次,分別加心子一、二、三換。
龍?zhí)栋伺畦尮臍v經(jīng)千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有待進一步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