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家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要實施的核心任務?!墩n標》要求“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一個主要內容是,理解、掌握并應用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關核心概念的內容從微觀到宏觀,范圍廣,覆蓋內容非常多,有許多描述事物本質特點的概念,往往是抽象而不易于理解的。如何界定“生物學核心概念”?是每個生物教師必需探討并明確的。關于核心概念有多種看法,美國著名教育學家赫德提出,組成科學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應該是學科結構的主干部分,它們被稱為核心概念。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學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識,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論等的基本理解和認識,是學科結構的主干部分。生物核心概念是對基本生命活動的概念描述,是生物學的核心問題。它不知所基本概念而是指概念性知識,即與某一生命活動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基本意義和應用等相關概念性知識點有機建構的整體認知或概念模型。站在學生學習的層面來看,對生物核心概念如果僅僅是死記硬背,那作用很少,面對高考題目的結果是一臉的茫然,因為高考的目的就是考查學生對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尤其是在復習課中,很有必要通過系統(tǒng)、條理、透徹講解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全方位理解明白生物核心概念,然后加以運用訓練,從而達成教學目的。本文在平常教學反思和總結的基礎上,以“同源染色體”為例,談談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幾個教學方法。
一、通過連續(xù)性模型圖,厘清同源染色體的來源和去向
生物的模型圖,就是對生物事實最直觀的放大反映。對于某些動態(tài)變化的生物現(xiàn)象,比如細胞分裂過程,就有必要通過連續(xù)性生物模型圖,來增強對該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包含的重要核心概念很多,其中“同源染色體”就是之一。研究同源染色體,首先要弄明白它的來源,它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是如何存在和變化的等問題。如何更有效的研究該過程本質規(guī)律,就必須親自畫出連續(xù)性的模型圖,才能理解清楚。
1.是“受精作用”帶來了“同源染色體”
根據(jù)判斷同源染色體的其中兩個條件: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形狀大小一般相同,結合此模型圖,可以一目了然的理解清楚。
2.通過辨別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同源染色體”,加深認識體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存在形式。
(1)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生殖細胞(精子為例)的過程,理解“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時期
二、通過建構概念圖,系統(tǒng)性理解“同源染色體”的存在與變化
實踐證明,高中生物教學涉及的知識量大且復雜,需要學生理解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新課程改革加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其中概念圖的運用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舉。概念圖的運用將繁瑣的生物知識整合成有機的統(tǒng)一體,以形象生動、邏輯清晰的圖形、圖表將每一個重要知識點展示在學生面前。
三、通過串聯(lián)不同章節(jié)的概念知識,深入理解同源染色體與等位基因的關系
課堂小結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梳理總結使知識點更突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是針對剛剛完成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使知識點更明確,便于學生階段性識記理解。 更好的學習方法,不僅是懂得初步總結,更加是懂得高級串聯(lián)總結。尤其是疑難點、重難點,這些知識往往在不同章節(jié)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善于做串聯(lián)總結的同學在這些方面的解題運用往往更加得心應手。例如“同源染色體”這一概念,就經常跟“等位基因”和“基因重組”這兩個其它章節(jié)的核心概念聯(lián)系起來。學了孟德爾遺傳定律和基因與染色體之間的關系之后,我們就知道,等位基因其實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因此,等位基因的分離,實質上是隨著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與此同時,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實質上是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
四、通過變式練習,強化核心概念的運用能力
任何一堂內容充實、設計合理、講授精彩的課堂,最后還需要一個練習環(huán)節(jié)來支撐,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及時反饋。例如本堂課可以設置如下兩題練習,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能力。
1.如圖是二倍體生物體內某細胞圖,關于此圖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此圖可表示次級卵母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
B.在此細胞形成過程中曾出現(xiàn)過2個四分體
C.該細胞中有4條染色單體
D.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最多為4條
2、(2017年湖北武漢模擬)如圖所示是一個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精原細胞在一次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產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則該過程發(fā)生了( )
A.交叉互換與同源染色體未分離
B.交叉互換與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染色體未分離
C.基因突變與同源染色體未分離
D.基因突變與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染色體未分離
本文介紹了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幾種方法,旨在厘清生物核心概念、達成核心概念的教學目標。教學本來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過程,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相信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體會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