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警長白山邊防支隊 祝小茗
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編輯部 王鳳芹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總是以新思想、新理論為標志的。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在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明確了新的歷史方位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基本方略和戰(zhàn)略部署,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它不但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氣象,而且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確了方向,也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指導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行動指南。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zhàn)略工程,它能有效增強大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大會深刻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黨建等各個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寶貴經驗,就新的歷史方位與社會主要矛盾轉換雙重背景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做出了科學判斷,就推進黨的各項建設與深化治國理政確立了清晰深邃的路線圖,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在中國共產黨發(fā)展史、新中國發(fā)展史上以及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劃時代的意義。[1]高等院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站在新時代的歷史節(jié)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樹牢“四個意識”,切實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的主陣地作用、實踐育人環(huán)節(jié)的主戰(zhàn)場作用,積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來促進學生發(fā)展,指引學生成長,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各項部署要求上來,確保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在大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正在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地發(fā)展。偉大事業(yè)需要眾多合格人才為之努力奮斗,進行偉大斗爭。緊跟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步伐,推進院?!叭M”工作,是加強高校理論武裝、確保院校建設正確方向和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基本經驗和根本要求。[2]人才是強國之本,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縱觀人才要素,“德”乃才之帥,“才”是德之資,這里的“德”指的就是可靠的政治素質。當代大學生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生力軍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與輸送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率先推進“三進”工作,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乃至長期工作的頭等大事,科學安排、統籌領導、強化引領、突出示范、逐級帶動。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步,在學習宣傳上帶好頭、學懂弄通上帶好頭、組織引導上帶好頭、貫徹落實上帶好頭,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確保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武裝學生頭腦,使之轉化為高度的政治自覺、科學的思想方法、強大的工作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盵3]黨的十九大的最大亮點,就是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上,提出并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高校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新理論的傳播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則是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主陣地,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無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廣大教師要在教學中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進行無縫對接,把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結合每門課的教學內容,把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度融入各個教學專題之中,循序漸進地傳遞給學生。要深入貫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堅持內容為王,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緊盯薄弱環(huán)節(jié),把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重要課程。
高等院校要牢牢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根本要義和基本方略的理解與把握,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理論自信與實踐自信。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基本方略,內涵豐富,蘊意深遠,既是黨的十九大在理論創(chuàng)新中的歷史性貢獻,又是我黨治國理政經驗的歷史總結,更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高校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主陣地和各學科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充分發(fā)揮當代社會主義新型智庫的重要作用,堅持問題導向,秉承中國立場,保持世界眼光,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借鑒西方的科學理論、先進概念、學術話語和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學術范疇與話語體系。要注重學科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基本規(guī)范與基本范式的建構工作,加強國際與國內間學術交流,善于運用跨界思維,借鑒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方法與學科體系。廣大學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和方法,走出書齋、走進實踐、走進田野,結合中國實踐,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話語創(chuàng)新與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現真問題,解決真矛盾,提出真建議,以“歷史——現狀——未來”的時空視角,以變革中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嬗變作為開展科學研究的源泉活水。全體教師要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工作要求,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在與時代前行、理論前行、技術前行和青年大學生的同步成長中始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引導力。要扎實做好“融”字文章,將知識傳授與課堂教學融入到青年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三個意味著”的深刻內涵,堅定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為青年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 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盵4]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使命,這就要求他們必須理解與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與根本要求,切實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轉化為堅定的政治信仰、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嚴謹的行為遵循。大學生這一群體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關系到能否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對黨忠誠、政治可靠的人才保障。廣大教師要根據當代大學生具有的思想活躍、求新求變、參與意識強、接受能力好,但缺乏長久耐心,自我主義明顯、逆反心理強等特點,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思想特征和學科特點,采用情境式、探究式、滲透式、互動式、學導式的教學方法,加強理論引導,注重思想反饋,有效改變“你教我學、你說我聽”的境況,提高“三進”工作的實效性。要遵循“全面融入、各有側重”的總體原則,以最快的速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滲透到思政課相關章節(jié)的教學之中。要充分挖掘其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專業(yè)課程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運用比較研究、抽象思維、經驗提煉等研究方法,總結不同專業(yè)課程中所蘊含的政治基因和文化范式,將其轉化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體化、生動化的教學載體,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教師是關鍵。廣大教師隊伍作為“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一支值得信賴的隊伍”,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夢之隊”的筑夢人。因此,要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關鍵是要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一方面要采取專家授課、外出訪學、集體備課、學術交流、專題探討等形式,使廣大思政教師和專業(yè)課教師成為學深、悟透、堅信、善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先知先覺先行者,使他們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中自覺成為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擁護者和傳播者,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最鮮亮的底色。另一方面,要在政策引導、制度設計、激勵措施等方面適度傾斜,擺脫以往“量化難、評估難、檢驗難”的尷尬局面,將“軟指標”轉化成“硬杠杠”,調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yè)課教師、黨務工作者投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使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轉化變得“可學、可見、可親、可信”。
持續(xù)推進“三進”工作,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既是相對獨立的部分,又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從實踐的眼光來看,“系統進教材”是前提,“生動進課堂”是關鍵,“扎實進頭腦”是目標,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得益彰,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回路。
對理論體系而言,“進教材”是進課堂、進頭腦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并將其寫入黨章,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科學指南與指導思想。因此,在教材編寫與理論宣講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理論建構的整體性和接續(xù)性,從歷史的宏觀視野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實地位、歷史沿革、發(fā)展脈絡分析清楚;從時間、空間的雙重維度把新時代新方位新矛盾新使命闡釋清楚;從執(zhí)政黨建設的角度把反腐倡廉、作風建設,以及 “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這樣一個重大命題解釋清楚。不斷增強青年學生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清晰認知,不斷校正人生航向,找準奮斗目標。此外,高等院校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訓為契機,深刻理解新修訂教材及其教學大綱的時代要求,做好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學科化、理論體系進入教材體系的接續(xù)工作,第一時間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教材、進入講義、寫入教案,使其成為學生政治課、思想課和德育課的重要內容。要通過備課會、微信群、QQ群等多種形式,及時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教材體系建設。此外,要在系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礎上,認真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卷)》《之江新語》《擺脫貧困》《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等原文原著,理解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時代淵源、豐富內涵與實踐要求,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這一重要輔導讀物,使教材與輔導讀物相得益彰,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統一到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最新成果的學用能力。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生動進課堂”的主導力量。他們既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研習者,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與宣講者,更是引導大學生成長進步的良師益友。推進“三進”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作表率,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真正學懂弄通、融會貫通,自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擺脫以往那種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的泛泛講解、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針對學生提出的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緊密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進步、社會轉型、經濟發(fā)展、法治建設等前沿理論做出回應。院校要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專家輔導與自學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方法,聘請知名學者、專家為全體教師進行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切實提升授課教師的水平和能力。
有效開展“三進”,提高課堂理論教學效果至關重要。課堂教學既是教師傳授知識、揮灑才情、展現魅力的“主戰(zhàn)場”,又是學生汲取養(yǎng)分、提升思想境界的“主渠道”,既直觀體現理論宣講的成效,又深度影響“進頭腦”的客觀效果。因此,要繼續(xù)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涵蓋人文經管心理課程、國學文學課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教育課程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識課體系,通過挖掘各學科中蘊含的“育人”元素,實現以“隱形嵌入”方式將思想引導融入教學。[5]要發(fā)揮好“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作用,通過精心策劃文體活動,狠抓校園精神、校園文化、校風校訓等軟環(huán)境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面對網絡信息多元化、復雜化的現實,要將課堂教學和信息化工作深入融合,開創(chuàng)門戶網站欄目,用“網絡課堂”“線下課堂”“大圖片+千字文”等方式傳播黨的聲音,展現師生亮點,講好校園故事,打造出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官方微信。
“扎實進頭腦”這一根本目標能否實現,主體在學生,關鍵也在學生。因此,調動學生學習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至關重要。
一是要激發(fā)廣大師生,尤其是青年學生的參與熱情。網絡時代的到來,不但充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的話語模式。高校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時代的便利條件,根據青年心理發(fā)展特征,采取微宣講、微黨課、微視頻等不同載體,用“微教育”的形式,讓黨的十九大精神“接地氣”,入心入腦。要逐步組建由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骨干與大學生黨員組成的網絡宣講團,通過校園官方微信以及“中國青年在線”“青春旋律”等微信公眾號,以生動的形式對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行宣講,進一步擴大影響。充分利用網絡宣講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優(yōu)勢,真正打造出師生員工“口袋里的宣講團”。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微黨課大賽、“青春踐行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PPT設計大賽和“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采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小故事中”講好“大道理”,持續(xù)激勵廣大師生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一流大學事業(yè)之中。
二是要立足實際,豐富拓展實踐育人的領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青年的教育不能脫離實際,要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6]為此,高校應充分發(fā)揮學科門類廣泛,知識分子云集的優(yōu)勢,因地制宜探索成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宣講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社團組織,依托駐地“新時代傳(講)習所”教育資源,采取項目制與班團制相結合的方式,讓大學生宣講員走進課堂、宿舍、社區(qū),通過讀書會、研討會、講座、論壇、社會實踐等形式,面向全校學生及周圍居民進行宣講學習,大力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和馬克思主義傳播人才。繼續(xù)開展大學生假期實習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項目,組織實施好“牢記時代使命,書寫人生華章”“重走改革開放之路,砥礪愛國奮斗情懷”等新時代社會實踐精品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解、提高認識,體驗新時代的巨大變化,感悟新思想的實踐偉力,切實增強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拓展充盈“個人——學?!鐣比灰惑w的育人領地。
總之,新的時代催生新的偉大理論,新的理論引領新的偉大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既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我們要抓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方向”、抓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這一“主陣地”,抓住政治理論課程這一“主渠道”,抓好教師隊伍這一“主力軍”,抓緊廣大青年學生這一“主動力”,堅持點滴滲透、不斷落地生根,讓理論春風吹拂求知心田,讓21世紀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最鮮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