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農民工是中國特殊的勞動群體,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他們常常被排除在城市安全體系之外,難以享受工傷保險的權益。這個群體雖然龐大卻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他們常常從事著高強度高危險的工作,尤其是在建筑業(yè)、采礦業(yè)等行業(yè),不僅高危且極其容易患職業(yè)病,以往人們對于農民工的認識一直存在著不足,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也開始認識到農民工這個弱勢群體,在實踐中如何解決農民工在工傷保險中存在的問題及所處的困境,從而切實維護好農民工所本應享有的合法權益,已成為現實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原因;對策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yè)工人構成的變化,農民工逐漸成為產業(yè)工人的主體。工傷、職業(yè)病高發(fā),工作強度大時間長,健康甚至生命都無法保證。研究表明,近幾年來,農民工工傷事故發(fā)生率幾乎與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平行。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調查研究等方法分析了當前農民工工傷保險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我國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論及實施現狀
農民工工傷保險是指企業(yè)為農民工繳納工傷保險金,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工傷事故、遭受職業(yè)病危害時,國家為其提供醫(yī)療救助、經濟補償的一項法律制度。2004年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而在2011年,又頒布了新的“工傷保險條例”,詳細規(guī)定了保險范圍和工傷認定等重要問題。就實施現狀來看,我國的雙保險覆蓋率仍較低,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2016年全國參加工傷保險人數占全國就業(yè)人員比例為,23.2%、25%、26%、26.8%和27.6%,而農民工參保人數占農民工總人數比例分別為,27%、27.6%、27.1%、26.5%和26.8%,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總量和參加了工傷保險的農民工總人數兩者均較低。
二、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傷認定、處理程序進程緩慢
在工傷保險索賠過程中,農民工往往面臨著難以取證、周期漫長等問題,一旦面對工傷、職業(yè)病傷害,他們更傾向于選擇一次性補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果在訴訟中雇主惡意使用程序規(guī)則拖延時間,對工傷結論進行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或者拒絕支付工傷保險金,農民工也只能受這種繁瑣的程序,工傷保險制度的缺陷也是農民工傷害保護的障礙。
(二)基金區(qū)域統(tǒng)籌不合理
首先,實施農民工工傷保險基金與農民工省際地區(qū)流動的區(qū)域協(xié)調是矛盾的。農民工轉業(yè)后農民工傷害保險關系沒有辦法轉移和維持,農民工難以真正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二是總體規(guī)劃水平較低,保護能力較弱。目前,工傷保險仍處于縣,市一級(相當一部分省或縣級統(tǒng)籌),社會化程度不高,抗風險能力較弱,有的縣市資金有很多余額,有些縣市無法支付?;鹫{整很困難。沒有收到款項和財政困難的縣市首先排除了職業(yè)病的防治,并承擔了醫(yī)療保險費用。另外,一些地區(qū)尚未建立職業(yè)傷害保險準備金,即使準備金已經建立,準備金規(guī)模也不大。
(三)民工工傷保險的地區(qū)差異性嚴重,大部分地區(qū)受保待遇低
在北方廣深等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工傷保險的實施情況較好。同時,政策法規(guī)的支持和政府的監(jiān)督為其他地區(qū)樹立了榜樣。但是,在大量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民工工傷保險率較低,潛逃和失蹤保險現象嚴重,付款問題令人擔憂。因此,在一些工傷事故頻發(fā)的行業(yè),農民工很容易因工傷事故而無法獲得工傷賠償。
三、完善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的對策建議
(一)農民工工傷保險與工傷預防相結合
中國農民工工傷保險缺乏有效的預防和傷后康復機制。中國工傷保險一直專注于治療(即工傷賠償),對預防和康復沒有特殊要求。但對于農民工而言,工傷預防工作相關傷害補償和職業(yè)康復三個步驟不太明顯。因此,將農民工工傷保險與工傷預防相結合,重視職業(yè)康復工作應成為維權工作的又一重要事件。
(二)加強工傷保險基金管理
努力“擴大”工傷保險基金規(guī)模,同時切實解決保險資金來源和安全等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開源”,一個是“節(jié)流”?!伴_源”主要是加強工傷保險費的收取,防止企業(yè)上報和漏報,同時提高工傷保險基金投資收入?!肮?jié)流”主要體現在及時阻止資金流失的“漏洞”中??梢圆扇〉拇胧┌ǎ航⒁粋€非自愿雇用的員工數據庫,以防止出現虛假表象。事故的發(fā)生;發(fā)生工傷事故后,參加工傷保險并繳納保險費的公司應當自處理退賠之日起享受福利待遇;定點傷害醫(yī)院和定點藥房制度到位,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措施。
(三)加強工傷保險宣傳、提高農民工參保率
負責這項工作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農民工進行必要的宣傳。代表工人階層的工會部門也有責任協(xié)助培訓農民工工傷保險知識,以便他們在與雇主簽訂勞動合同或服務合同時了解其要求。它為自己處理工傷保險。同時,負責工傷保險的政府部門要全面檢查用人單位聘用的農民工人數,進行工傷保險統(tǒng)計,迫使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增加工傷保險費用公眾參與和加大監(jiān)督力度,提高農民工參與率。
參考文獻:
[1]張開云,呂惠琴,許國祥.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現實困境與發(fā)展策略[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
[2]孫德超,閻宇.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的運行現狀及改進途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
[3]睢利萍.和諧社會構建背景下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現實困境與發(fā)展策略[J].理論與改革,2013.
[4]王蕾.關于我國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的法律思考[J].商品與質量,2016.
[5]陳剛.工傷保險[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6]王麗蘭.農民工工傷保險政府責任研究[D].暨南大學,2011.
[7]張圓圓;我國工傷保險制度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8]余美美;企業(yè)社會責任視角下的工傷保險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6]李哲;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問題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9]卞建秋;論家政工的工傷保險制度[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年.
[10]工傷保險條例
作者簡介:李夢婷(1996-)女 河南信陽人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 主要研究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