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
【摘 要】黃梅戲作為我國戲曲藝術的經典代表在美育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價值。本文從分析了黃梅戲進校園的重要意義,提出了黃梅戲進校園發(fā)揮美育價值的措施,旨在促進黃梅戲進校園活動取得實效。
【關鍵詞】黃梅戲;進校園;美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J82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8-0177-01
黃梅戲作為我國傳統(tǒng)戲劇的代表之一,不僅是古老的戲曲藝術,更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今黃梅戲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年輕人群中越來越受到排斥,這些優(yōu)秀而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問題越來越突顯[1]。
校園是我國實施文化傳承、保護以及民族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我國傳播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陣地。黃梅戲進校園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一代成為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主力,不僅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更是為了培植黃梅戲繼承與發(fā)展的土壤,培養(yǎng)更多黃梅戲表演藝術人才以及更廣泛的傳統(tǒng)戲曲愛好者。
一、黃梅戲進校園的重要意義
黃梅戲風格自然而淳樸,更貼近于社會現(xiàn)實生活,其藝術生命力、感染力較強。黃梅戲通過念白、舞美等藝術形式表達人物的情感以及視覺的美感。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戲曲類別,集文化、樂曲、樂器、美術等為一體,通過表演者聲音、舞蹈等形式共同展現(xiàn)故事情節(jié),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戲曲之一,黃梅戲具有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特征,更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代表。繼承和發(fā)揚以黃梅戲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和文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既能培養(yǎng)、培育民眾高尚的民族精神、積極向上的人文素養(yǎng),又能通過其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承傳播展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
二、黃梅戲進校園發(fā)揮美育價值的措施
黃梅戲進校園活動如何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人的美育價值是目前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老師應著重思考的問題。通過課題的深入研究,課題組成員對此達成了一致性的建議,其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建立黃梅戲進校園活動的常態(tài)化機制。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擯棄以演出為目標的“做秀”行為,腳踏實地策劃好黃梅戲進校園的活動實施方案,制定完善與教學計劃相應的每一階段的活動計劃,系統(tǒng)科學地設立階段性的目標,尤其重要的是必須切實推進每一個階段活動計劃的開展。另一方面,在黃梅戲進校園活動開展過程中更要擯棄急功近利的思想,黃梅戲來源于生活,需要長期的積累,其教學活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點點沉淀、一天天感悟。此外,與其他傳統(tǒng)文化、戲曲的學習一樣,黃梅戲進校園活動需要長期的堅持,在活動過程中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必須要保持較好的心態(tài)、持續(xù)的熱情和激情,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總而言之,就是需要常態(tài)化的機制,即:教學、思維以及藝術氛圍營造的常態(tài)化。
第二,堅持“老師走進課堂,學生進入劇場”的原則?!袄蠋煛敝傅氖墙厅S梅戲的老藝人、老師傅、傳承人,而不是指在學校里從事教學活動的人員。這些老師對黃梅戲戲曲藝術、歷史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傳承等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應該成為黃梅戲進校園活動中“老師”的主要力量,用好用活這支重要的力量,可以使得黃梅戲進校園活動取得真正的實效。黃梅戲是一種綜合的藝術門類,一臺完整的黃梅戲是音樂、文學、舞蹈、美學等專業(yè)藝術的完美結合,舞臺的表現(xiàn)更是音效、燈光、道具、服裝以及演職人員演技的結合[2]。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黃梅戲進校園活動,充分發(fā)揮在美育教育的價值,必須堅持堅持“老師走進課堂,學生進入劇場”的原則,一方面把專業(yè)藝術請進課堂,同時也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更多的黃梅戲教學活動走進劇場。
第三,做好“普及與提高、學習與欣賞合、校內外”三方面的相互結合。黃梅戲進校園的初衷是營造更好的戲曲文化傳承傳播氛圍,培育更廣泛的黃梅戲愛好者、普及黃梅戲藝術的基本常識,讓更多的人會看戲、看懂戲,感受黃梅戲所帶來的美感,從而提升國民的素質。當然,通過開展進校園活動培養(yǎng)更多的黃梅戲藝術人才也是將傳統(tǒng)戲曲技藝傳播傳承的重要手段。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圍繞黃梅戲進校園的初衷,做好“普及與提高、學習與欣賞合、校內外”三方面的相互結合,多開展諸如:黃梅戲基本常識培訓、黃梅戲經典唱段演藝、黃梅戲視頻資料觀看或欣賞、青少年黃梅戲票友大賽、校團(劇團、協(xié)會)“掛鉤”“校際聯(lián)合”等模式,通過學生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專題講座、示范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推進黃梅戲藝術教學和欣賞活動。
三、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新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傳統(tǒng)文化在學校教育中進行傳承已成為近年來我國美育教育領域的一個共同關注的問題?!白屆總€學生都能夠從欣賞傳統(tǒng)戲曲文化學會審美”,對于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強學生個體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建立文化自信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黃梅戲融入美育教育中來,這是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黃梅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傳承傳播了黃梅戲藝術,又豐富了校園生活,更是提升其美育價值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張朗.安慶市黃梅戲的傳承與保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5.
[2]鄧琪瑛“戲曲進課堂”活動的綜合考察研究[J].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