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立人
2013年,我拜師侯少奎學(xué)習(xí)昆劇《千里送京娘》中趙匡胤一角,師父精雕細摳,悉心相授。我孜孜以求,在劇場會演中,付諸實踐。
昆劇《千里送京娘》改編于羅貫中的《風(fēng)云會》,其舞臺人物創(chuàng)作于傳統(tǒng),又脫胎于經(jīng)典。
故事情節(jié)與傳統(tǒng)相似,講述了趙匡胤在逃難途中行俠仗義,救了少女趙京娘,為了避免京娘再次遇險,趙匡胤與之結(jié)拜兄妹,千里護送其回家。不同的事,經(jīng)過藝術(shù)家們的重新設(shè)計,如今舞臺上的趙匡胤,不是馮夢龍筆下《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的教化甚至僵化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性的光彩。
趙匡胤的扮相是勾臉,行當(dāng)是武生,要同時具備武生的帥氣和花臉的威風(fēng)。傳統(tǒng)里的趙匡胤是沒有兒女情長的。如今處理起來,趙匡胤眉目有精神氣,舉止鏗鏘有力,唱腔不能像花臉那樣“洪鐘般”,畢竟他還年少,強調(diào)俠義心腸,還要演出動了情又為難的細膩感覺。師父說,這樣較吻合人的感情,正常的交往一定要有眼神的交流。
一、出場氣勢非同一般
戲曲表演是以造形、傳神、寫心來塑造人物的?!肚Ю锼途┠铩烽_場亮相,趙匡胤一出來風(fēng)度翩翩,右手執(zhí)馬鞭,左手握蟠龍棍,雙腿做丁字步式。要胸挺,腰勁,用慢絲邊,步子慢而大,邊走邊揚鞭,再回頭望,這是在提防追兵,但是目光要沉穩(wěn),看一下,再看一下,正如齊如山所言:“觀人莫良于眸子,形容人眼神最關(guān)緊要,若看不見眼神,臉上的神氣哪能知道?!?/p>
轉(zhuǎn)身不能慌,手半握虛拳,手臂看上去要有力度,腳抬得高而平,再目視前方。一步一邁,穩(wěn)健干脆,走小圓場,唱道:“野曠天高,幾畝處,野曠天高,嘆中原,干戈紛擾。”目光遠望,“有志青年”形象呼之欲出,接著念白,交代他在汴梁城內(nèi)殺死土豪,創(chuàng)下了大禍,只往關(guān)西一帶,無所畏懼。念得有豪氣,體現(xiàn)他嫉惡如仇的形象。
這頭場戲,趟馬動作、走圓場、走邊,走得像風(fēng)一樣,速度快而流暢。侯老師曾說:“趙匡胤的出場,一定要有非同一般的氣勢。” 我在表演中,謹遵師父的傳授,在表演的身段、氣勢上未敢率意,當(dāng)然,還要適當(dāng)表現(xiàn)他在逃跑途中,情緒把握必須恰到好處。
二、心理沖突細膩刻畫
在過去小說文本里,主要刻畫他正人君子的形象,如今昆劇舞臺上的改編,拓開了情節(jié),強調(diào)趙匡胤在倫理情感方面的戲劇沖突?!皼_突的創(chuàng)造靠的是一個人物渴望某種難于取得和實現(xiàn)的事物?!壁w匡胤渴望的是天下霸業(yè),非趙京娘的愛。戲臺上趙京娘眉目傳情,她欣賞他的英雄氣,而趙匡胤要作出抉擇。
英雄也不是冷血動物,他是熱血青年,見到美貌年輕的趙京娘難免不產(chǎn)生愛慕之情,動情,卻不戀情。為何?他的身份是在逃犯,心里目標是“俠肝義膽,志在解民憂”,哪能沉迷于兒女情長?
美貌女子的愛相當(dāng)于“障礙”,與這個“障礙”發(fā)生的碰撞就是舞臺上的張力,趙匡胤不僅要流露出 “鴛鴦比翼甚是可羨”的內(nèi)心柔情;還要表現(xiàn)出“沉湎閑情,終難遂鴻鵠之志”的毅然拒絕,把自己的志向告訴對方。收與放,剛與柔,心理沖突衍生出來的身段動作需要細膩刻畫,趙匡胤目光無動于衷,觀眾感受不到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眉目傳情多了,又過了,就不是英雄趙匡胤了。拿捏起來,自有分寸。兩個人的眼神要一看趕緊回避,昆曲有很多程式,重點表達情而不戀。
三、表演層次清晰遞進
這一出戲的亮點在于突出趙匡胤的情義,因為《千里送京娘》是典型的俠義戲。
趙匡胤初見趙京娘,得知她的遭遇,唱道:“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搶奪人家女子,這還了得~哼~”他要去執(zhí)棒追殺強盜。掄起棍子拔腿去殺強盜,右手拖著棍子,京娘勸他不要再追趕,趙匡胤思考一下,覺得有理。此時,趙匡胤似乎忘記了自己要去關(guān)西。救下女子,趙匡胤讓她逃命,她欲行又止,怕再遇到強盜,來求趙匡胤。這時,趙匡胤為難了。手在髯口面前,手腕不停抖動,表示猶豫。接著決定送她回去。
怕路上遭到盤問,就結(jié)拜仁義兄妹。他上前一步,京娘一退。接著京娘一進,趙匡胤一拜,動作要真心實意,一拜一起,京娘成了趙匡胤的妹妹,自然,趙匡胤拿出了大哥的樣子,京娘三寸金蓮,讓其坐馬,自己一路趕腳。下一場再遇強盜,趙匡胤趕走了他們,趙匡胤的一舉一動,隨著劇情的展開,清晰地體現(xiàn)了人物性格,那就是俠肝義膽。
一路上趙匡胤給予京娘細心的照顧,京娘對救命恩人產(chǎn)生愛情是正常的,但趙匡胤心系天下,以拯救蒼生為己任,不被兒女情長牽絆,婉言謝絕京娘的心意。這一段唱詞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活動:“楊花點點滿汀洲,柳絲裊娜垂岸頭。春光點綴山河舊,春意闌珊更惹國愁。云際鯤鵬展翅遨游,天下英豪四海奔走,大丈夫滿腔熱血與世共憂。”
《千里送京娘》偏重于生行做派,藝諺云:身段是車唱是轍。身段與唱腔必須嚴絲合縫。如在唱“地動山搖”時,左手平握蟠龍棍,右手高舉馬鞭,讓髯口至左臂,腿部前弓后箭。唱完,身體做旋轉(zhuǎn)式,體現(xiàn)搖動感覺,左腿做跨虎式樣。其中馬走山路打滑,京娘差點跌倒,這時趙匡胤要單腿鞭馬,用單腿姿勢在原地一圈,跟著京娘的圓場一起,表示為她牢牢牽住馬的意思。原地一圈非常見功夫,這一些片段表演,將趙匡胤的武生形象展露無疑。
《圖像學(xué)——形象、文本、意識形態(tài)》中曾說:形象不僅僅是一種特殊符號,而頗像是歷史舞臺上的一個演員,被賦予傳奇地位的一個在場或人物,參與我們所講的進化故事。
我知道塑造人物需要豐富而厚重的積淀,我將反復(fù)體悟,探究師父侯少奎表演時的精髓,把所學(xué)融會貫通,爭取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