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勇
這段行程其實在20 1 8年3月就已經(jīng)結束。放到現(xiàn)在才寫是因為一段新的旅程即將開始,同時也是對這段難忘旅程的一個回顧。我還希望能把一些美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為什么總喜歡去云南騎行?因為云南確實是個很特別的地方。云南是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地方,而我對少數(shù)民族又特別感興趣,包括他們的文化、習俗、衣著、美食等等。
這次騎行去哀牢山的路上遇到的有傣族、彝族、哈尼族。其中哈尼族生活在哀牢山的高山之中。哈尼族、彝族都來源于古代的羌族,古代的羌族主要游牧于青藏高原一帶,因為戰(zhàn)爭等原因被迫遷徙到亞熱帶地區(qū)的山中。哈尼族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在山上自耕自足,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家園,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云南雖然不算很大,卻是一個海拔落差非常大、地形結構十分復雜的地區(qū)。哀牢山狹義是指處于水塘鎮(zhèn)、嘎灑鎮(zhèn)的哀牢山自然保護區(qū),廣義是指云嶺向南的延伸,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起于楚雄市,止于綠春縣。哀牢山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從山底到山頂氣候依次可分為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此次騎行的紅河峽谷氣候就非常炎熱,氣溫接近40℃,想想這還只是2月份啊。
D1易門一綠汁
201 8年春節(jié)在家舒服過了幾天,看看還有點時間,果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于是也沒有伙伴,獨自去大山騎行。在喧囂的城市生活久了,內(nèi)心深處總有種想逃離的沖動。去個陌生的地方,做幾天閑散的“三無人員”。
從易門去綠汁要翻越一個埡口,一路爬坡比想象的累多了。到埡口大約有20 km的爬坡路程,綠汁鑲在山谷下,從綠汁鎮(zhèn)無論去易門縣城還是去楚雄地區(qū)的雙柏縣,上下落差都超過1 000 m。進入綠汁鎮(zhèn)要過綠汁七十二拐——云南出名的魔鬼公路之一,很有幸這兩年鋪設了瀝青,想想以前的土路,綠汁當?shù)鼐用裣肴ヒ惶丝h城是多么不容易。這樣的路坐車拐來拐去真的容易暈車,但騎車就很合適,路上還有摩友特意來這里壓彎的。綠汁鎮(zhèn)很小,這里曾經(jīng)是重要銅礦基地,不過現(xiàn)在不開礦了,鎮(zhèn)上有一家加油站,但價格比我們深圳還要貴一些。
D2綠汁一法脿一水塘
這一天,體能極度崩潰??吹铰放齐x哀牢山風景區(qū)還有1 1 km,以為后面沒有什么難度了,于是把最后剩的水一口喝光,體能毫無保留一路狂奔。沒想到水塘鎮(zhèn)是在一個山頭上,居然整整有6 km連續(xù)爬坡。因為這段海拔比較低,所以出發(fā)前做功課的時候完全忽視了這段路。中午也沒怎么吃,加上水又喝光了,最后這段真是又渴又餓,摸黑獨行,總感覺終點馬上就到了,但又看不到盡頭,心里是又急又累。之前一百多公里都沒把我難倒,沒想到結尾這段讓我體能幾乎崩潰。到了埡口一路下坡,以為好日子會來了,沒想到下到山谷仍舊那么炎熱。這里的山是紅的,植物是紅的,河也是紅的,氣溫還這么高,仿佛走進火焰山,真是太折磨人了。
為什么大過年不好好在深圳待著。卻選擇獨自去流浪?也許潛意識里,我享受這樣的生活,只有這樣我才能找回我自己。下山后一路沿峽谷騎行,其實也不完全是平路,一路起伏,還有幾段比較坎坷的,但一路美麗的鮮花倒也消除了旅途的寂寞。
D3水塘一嘎灑一漠沙
這天本來計劃是騎到元江的,但路過嘎灑,被這個漂亮的傣族小鎮(zhèn)深深吸引,停留了很久才舍得離去。漠沙鎮(zhèn)街道就是一個大陡坡,坡度估計有100,所以鎮(zhèn)上基本沒有騎自行車的,我騎著自行車在這里出現(xiàn)已經(jīng)屬于異類了。正好趕上了漠沙當?shù)刈盥≈氐幕ń止?jié)。跳花街相當于他們的春節(jié),也是年輕男女相聚相識的時節(jié),是當?shù)氐那槿斯?jié)。整個鎮(zhèn)上人山人海。據(jù)說這種熱鬧一直延續(xù)到天亮。晚上在漠沙鎮(zhèn)看演出,居然眼眶濕潤,很感動。本來只是想看看熱鬧就算了,沒想到不知不覺站那里看了兩個小時,看他們在臺上載歌載舞,很熱情很開心很享受,而下面的觀眾也同樣熱情,表現(xiàn)出對歌舞的濃厚興趣。這里的人生活可能很簡單,也許沒有我們城市人生活這么多選擇,但他們一樣可以開心地活著。即便是看一場還不是太專業(yè)的歌舞,臺下的觀眾也能得到很大的滿足。要是在深圳,就算更專業(yè)的歌舞表演我都未必去看,因為我們的選擇太多了,工作之外閑下來也可以玩手機看電視等等。而他們生活里選擇可能比較少,一場普通的歌舞演出都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都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滿足。相比之下,我們得到的已經(jīng)太多了,只不過我們一直無法滿足。
D4漠沙一元江一那諾
為了當天能順利到達那諾,早上從漠沙搭大巴到元江。到了元江縣城再次開始騎行。出了元江縣城是連續(xù)6 km爬坡,然后進入元車線又是26 km上坡才到十八彎觀景臺。哀牢山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32 km爬坡翻過埡口以后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山內(nèi)沿途有很多村寨、各種梯田,這里是哈尼族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開辟出來的“新世界”。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業(yè),與世無爭。路上看到有接山泉水的地方,這里哈尼族人很貼心留了個水瓢在里面,天氣炎熱.方便路人路過的時候可以喝上一口。旅行的目的是為了感受風景,這種陌生人的關懷不正是我們旅行過程中尋找的另一種風景嗎?
D5那諾一車古一大羊街一浪堤
從那諾到車古大概45 km,除開始一小段路還可以,中間有30 km都是爛路,那諾到車古居然是不通班車的,而且沿途幾乎看不到有機動車路過,這一段梯田風光依然壯美。但因為交通不便,這一帶村莊顯得很封閉,路上接觸幾個人無一會普通話,而且給我感覺這一帶居民非常貧窮,無論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穿得又臟又破??磥怼耙敫幌刃蘼贰笔钦胬?。大羊街鄉(xiāng)是奕車人的聚居地,央視《百山百川行》欄目有一集是專門介紹古老的奕車人。離開大羊街,再騎十多公里就到了浪堤鄉(xiāng)了。浪堤應該是這一帶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也是個革命根據(jù)地,這里的居民百分之九十都是漢族人。
一個人的旅行,既孤單又充實,既艱辛又瀟灑,痛苦與享受并存,美景與坎坷同在。
之所以總喜歡在大山中騎行,是因為這樣可以看到更原始的風光,可以看到更遠處的景色,可以觀賞到大地的立體的美。對于騎行者來說,回望自己騎過的路那便是風景,因為那里有自己留下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