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平
我縣是紅色革命的故里,淳樸善良的人們,為了生計,大部分人不得不遠走他鄉(xiāng),留下自己的孩子,讓年老的父母照顧。而我校是偏遠的山區(qū)小學,有學生1000多人,而留守兒童的比例站到54.36%,看似僅僅過半的數字,可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卻成了制約教育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因為他們的成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事關農村的社會穩(wěn)定,和諧社會的構建,所以,我們必須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做好孩子的教育問題。但僅僅靠學校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的力量的支持和幫助,才能為孩子們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才能使農村孩子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才能擁有快樂的童年,那么,如何讓農村孩子們具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健康的心理?怎樣使校內外教育有效銜接,發(fā)展壯大校外教育,形成整體化的育人環(huán)境,真正實現我們的大教育。我就來談談我校校內外教育整合的幾點嘗試。
一、現實教育的迫切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管好三尺門里,還要管好三尺門外,為學生撐起一片藍天,開辟一塊凈土。要使校內校外教育協調統(tǒng)一,要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校外活動與學校課程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目前,校外教育與我校學校教育相比,發(fā)展相對滯后,還不能滿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社會中的真善美假丑惡不時進入孩子的視野。孩子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要抓住日?,嵤?,幫助孩子辨別是非。針對問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鑒別能力。而我校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劇增,留守兒童問題的層出不窮,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他們性格孤僻、內向,內心壓力大,在學校多是問題學生,他們需要溫暖,需要親人的呵護,需要別人的傾聽。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去做學生的家訪工作,多與他們談心,時刻讓他們感到溫暖,進而使他們性格開朗,減輕他們心理壓力,促進健康成長。
二、案例呈現校外教育的作用
1.案例初探:一抹新綠帶來的“煩惱”。
這學期我擔任六年級數學老師,一位叫楊xx的留守兒童走進了我的視線。從小楊xx的媽媽就離家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從記事起就跟隨爺爺生活。在這之前,在辦公室里,他的科任老師總是把他當成壞的典型來宣揚,他的“英雄事跡”我也耳聞不少。這回總算近距離接觸了,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天天上課打瞌睡,夢游太空;一下課則龍馬精神,追跑打鬧總少不了他的份兒。書寫潦草,作業(yè)時常完不成,學習成績很差。偷家長的錢上網吧打游戲。經常有人告他的“狀”,不是打了同學,就是不遵守紀律。對于老師說的話,也是不屑一顧,而且每次還會搬出一大堆的歪道理進行狡辯。記得有一次,因為一位學生不小心碰了他,他就一拳把張xx打得滿臉流血,我得知情況后,便把他揪到教室外面,對他一頓狠狠地訓斥,沒想到,他不但不服氣,還理直氣壯地頂了我,說:“誰讓張xx先碰了我!”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我說:“張xx不是當時就給你道歉了嗎?”“道歉也沒用!”他惡狠狠地說。我當時沒有給他下馬威,而是讓他跟著我一起去給被他打傷的張xx包扎傷口,看著張xx疼痛的樣子,我讓楊xx扶著她,讓楊xx目睹了整個過程,后來,我替學生付了醫(yī)藥費,一路上楊xx沒有說一句話,我想這就是最好的反思過程。
第二天,我準備改作業(yè)時,發(fā)現里面有一張紙條,上面寫道:“老師,你一定非常討厭我吧!但我不討厭你,我知道你狠我這塊鐵不能煉成鋼,昨天的事,你一定很生氣吧!其實我心里也很難過,我錯了,以后我一定改,再也不打同學了?!笨粗@張紙條,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一張紙條驚醒了我,我決定找他好好談一談。
2.案例策略:校內外共同攜手教育。
(1)研究病情,對癥下藥。通過談話,我了解到他的母親是云南人,在楊xx 4歲時離家出走再沒回來。為了生計,父親外出打工,把他留給了年邁的爺爺。每當看到其他同學的媽媽來學校接自己放學時,他直愣愣的眼神里分明充滿了羨慕和渴望??梢钥闯鎏厥獾募彝ケ尘靶纬闪怂缕?、傲慢的性格。
我還通過了解其他同學,才知道他雖然學習成績不理想,但乒乓球打的不錯,這整個年級一是數一數二的。這說明他頭腦聰明,智商不低,具有好好學習的基本因素;他下課活躍,玩法花樣繁多,上課睡覺只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說明他精力充沛,能夠創(chuàng)新。而且他的父親雖然重視他的教育,但是不懂怎樣與孩子溝通,實行棍棒教育。我又是新接手這個班,我了解他,他不了解我,這是極為有利的教育契機。綜上所述,從內因到外因,都有改變的可能。只要對癥下藥,改變他我是很有信心的。因此做好了打陣地戰(zhàn)、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
(2)校外教育,走進心靈。校外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校外教育場所要不斷開發(fā)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發(fā)布的活動資訊要與學校教育多溝通,確保與學校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我縣的“青少年活動中心”為學生提供很好的興趣和愛好發(fā)展的平臺,經過校內校外的共同努力,楊xx成為了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乒乓球班級的一員,青少年活動的趙主任也為他免去了 所有費用,讓每周日去訓練,就這樣他的得到了大家的關愛,也自信了許多,懂事了許多。他會主參與校外活動,同時作業(yè)也能主動去做,雖然成績進步不太明顯,但他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了許多,這就是進步,這就是成長,這也是校外教育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功勞。
最近一段時間,楊xx還代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了市里的乒乓球比賽,還獲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他更加自信,更加積極,學習成績也大幅度地提高!同時,學校派我和另外一名教師到校外教育心理輔導站去學習,并對十多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校外輔導。同時為了使留守兒童校外生活同樣豐富多彩,近年來,我校不斷調整校外輔導站工作思路,輔導形式豐富多樣,既有文化輔導,也有心理輔導;在校外心理輔導站的幫助下,我們學校成立了“向陽花”愛心小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學習上得到了幫助,身心上感受到了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