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晨 韋國睿
與自然相處的智慧
在人們的印象中,動物大多是野蠻的、毫無秩序的,但在趙序茅眼中并非如此。通過長時間的觀察,趙序茅發(fā)現(xiàn)滇金絲猴擁有許多與同胞、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例如,它們知道某一處的食物不能全部吃光,否則下一輪就沒有吃的了。它們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以協(xié)調(diào)食物資源的爭奪,有著平常發(fā)生沖突但不置對方于死地的默契,也有給其他家庭小猴喂奶的大愛。正是這些智慧,讓它們能夠與自然、同胞和諧相處。
滇金絲猴的主要食物是松蘿,這是一種像粗毛線一樣的條狀植物,它懸掛在冷杉和云杉之上。樹林、松蘿、滇金絲猴三者之間關(guān)系緊密,如果松蘿增長過快,它會對樹木、森林造成危害,如果滇金絲猴把這一塊區(qū)域的松蘿吃光,下次想再吃可能就沒有了。它們之間是如何維持平衡的呢?通過觀察,趙序茅和團隊發(fā)現(xiàn),滇金絲猴會定期遷徙,它們不等到將食物吃光,就會遷移到下一塊地方,如此一來,既能滿足自己的食物需求,又在客觀上起到保護森林的作用?!叭祟惪傉J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萬物皆可為我所用,以前經(jīng)常貪婪地開采資源直到資源枯竭。如今,我們終于明白要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要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這一點滇金絲猴早就做到了。”在長期進化中,滇金絲猴逐漸形成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系列方式,能夠有節(jié)制地對待資源,“從這一點來說,滇金絲猴的做法值得人類參考學(xué)習(xí)?!?/p>
對于一般人來說,滇金絲猴長得可愛但看起來很相似,以至于很難分辨它們。然而,在趙序茅眼中,它們各有各的特點。在觀察猴子的過程中,他根據(jù)特點給觀察對象起了許多有趣的名字:“大嘴花”“紅點”“大圣”……他告訴我們,“大花嘴”得名于跟別的雄猴打架時被咬傷的嘴;“紅點”是因為臉上有紅色的點;而“大圣”這個名字,一聽就自帶主角光環(huán),它也成了書中的主角之一。
和人類一樣,滇金絲猴也是社會性動物,趙序茅十分好奇猴群同胞間是如何和諧相處的。通過長期觀察,他發(fā)現(xiàn)這得益于猴群中嚴格的等級制度?!暗峤鸾z猴以家庭為單位活動,這些小家庭彼此獨立,每個家庭占據(jù)一塊地盤?!庇幸淮危w序茅看到大花嘴帶著老婆、孩子們浩浩蕩蕩地走了過來,去最好的地方覓食,別的猴子都自覺避讓,只能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斑@是因為大花嘴主雄猴的地位決定了家庭的地位,一旦這個等級確立,低等級雄猴家庭就會自覺讓出最好的覓食地點和休息的地方?!薄昂锶旱氖澄镔Y源分布不均衡,如果每天因為爭奪食物而打得不可開交,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消耗,因此猴群在長期進化中形成了這樣的等級制度。”在趙序茅看來,這種能平衡猴群能量收支和分配、對資源分配進行調(diào)節(jié)、減少沖突的制度,是滇金絲猴群相處過程中最大的智慧。
打架“點到為止”則是滇金絲猴群之間另一種相處之道。猴群社會中,除了一個個完整的家庭外,還有全是雄猴的“光棍群”,單身漢之間不時有沖突發(fā)生。有一天,朋克在覓食的時候,雙疤突然沖過來想占領(lǐng)這塊區(qū)域,并大吼幾聲驅(qū)散了周圍的猴子。兇悍的朋克立即抬起上肢,張開大嘴。戰(zhàn)火點燃,兩只猴扭打在一起。幾個回合下來,朋克占了上風(fēng),體力不支的雙疤前肢伏在地上,低下了頭,這是滇金絲猴表達屈服的行為。朋克一看到雙疤屈服的姿勢,就沒有繼續(xù)進攻了。趙序茅解釋道:“滇金絲猴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叫做‘儀式化進攻。這是一種技能決出勝負又能減少傷亡的固定儀式?!边@樣的打斗大多“點到為止”,一方屈服,另一方也就立刻作罷,很少出現(xiàn)將對方置于死地的情況。這種“友好競爭”的形式也是趙序茅所贊嘆的:“有時,人類會自詡自己擁有最高的智慧,但其實,有些智慧在動物身上也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p>
“人性”和“動物性”
“人為何物?”“人類和動物的區(qū)別是什么?”自從和動物結(jié)緣之后,趙序茅開始思考這些經(jīng)典又富有爭議的問題。在近距離觀察滇金絲猴群生活的一年里,趙序茅發(fā)現(xiàn)人類與同胞和諧相處的種種行為在猴群中屢見不鮮。有一次,八個月大的嬰猴大圣在和另一只嬰猴小四一起玩耍后,大圣遲遲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爸爸媽媽身邊,而小四的家庭也不排斥大圣,所以大圣就留在了小四家,和它們的關(guān)系逐漸親近。幾天后的一個中午,小四正躺在媽媽四娘的懷里吃奶,大圣看見了也湊過來想吃奶。大圣跟四娘非親非故,但她還是溫柔接納了大圣。“沒錯,猴群里的小猴會受到整個猴群的照顧,甚至其他家庭處在哺乳期的猴媽媽也會愿意給它喂奶,”趙序茅說,這種的溫情舉動叫做“義親撫育”,“從這點來看,滇金絲猴群做到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這正是人類社會所憧憬的。”
雖說滇金絲猴偶爾會閃爍“人性”的光輝,但在進一步觀察滇金絲猴時,趙序茅發(fā)現(xiàn)它們也不乏“獸性”的一面。在滇金絲猴群社會中,每個猴群里的主雄猴每隔幾年便會被其他雄猴替換,這個過程通常伴隨著數(shù)次激烈的打斗。但獲勝只是開始,主雄猴只有與這個家庭里的妻子們建立感情,才算真正擁有這個家庭,然而這并非易事。
趙序茅注意到,朋克取代了大花嘴的主雄猴的位置之后,大花嘴原先的妻子們并沒有都接受他。妻子方臉不愿意和朋克親密接觸,一天早晨,方臉看到朋克靠近便立即走開,情急之下甚至把自己的孩子二壯丟下了。朋克又氣又惱地舉起二壯,這時,家庭里的其他雌猴一起沖朋克怒吼,朋克便也不敢造次。但在朋克離開時,不小心將二壯抓傷了,傷勢過重的二壯沒過多久就死了。失去孩子后,方臉似乎很快就忘記了自己的孩子,順從地做了朋克的妻子。對于這個現(xiàn)象,趙序茅解釋說,新來的主雄猴為了讓家庭中的妻子接受自己,可能會做出傷害原家庭的嬰猴的行為,甚至將其殺害?!斑@樣的殺嬰行為主要是為了讓嬰猴的媽媽能盡快和新的主雄猴進行婚配,繁衍新的后代。事實上,這是有利于種群繁衍的?!?/p>
在趙序茅眼中,滇金絲猴身上既存在“人性”,也能看到“獸性”,人類似乎亦是如此。有時候,我們能做到人性中的克己復(fù)禮,但有時也會因口腹之欲等原因殘忍地殺生,甚至令一些物種滅絕?!皠游锝绱嬖谌诵?,人類也有獸性,那么,到底何謂人性,何謂獸性,我們又該如何區(qū)分人性和獸性?”
隨著對動物本性的深入了解,“從動物的視角探討人性的答案”給趙序茅的帶來了新的思考角度?!笆聦嵣?,在自然界,人性和獸性本就同時存在?!敝劣谌绾谓缍ㄈ诵院瞳F性,趙序茅認為有一句話說得很到位:“世界上但凡能用進化論解釋得清楚的事情,就屬于‘獸性,而所謂‘人性的光輝,則閃耀在那些用進化論無法解釋的地方?!?/p>
“不應(yīng)該把人類的善惡加在動物身上”
2012年,趙序茅來到中國科學(xué)院動物研究所讀研,從此與動物結(jié)緣。在碩士階段,他主要研究鳥類,用三年時間跑遍了新疆各地。博士階段,他開始研究靈長類動物,在云南、西藏、四川奔波。總結(jié)這些年驚心動魄的科考經(jīng)歷,他用一句話輕描淡寫地總結(jié)了出來:“西域探鷹獵、卡山入雕巢、天山尋兀鷲、踏雪尋猴?!?/p>
在接觸的這些動物中,與趙序茅結(jié)緣最深的動物當屬滇金絲猴。滇金絲猴是世界上六百多種靈長類動物當中生存海拔最高的一種猴子,生活在2600~4500米的原始森林之中,主要位于中國川滇藏三省區(qū)交界處一個狹小地域里。要研究滇金絲猴,首先要找到它們,趙序茅來到了云南省維西縣白馬雪山,因為他聽說這里最有可能遇見滇金絲猴。
雖說白馬雪山是滇金絲猴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但要找到它們并非易事。曾經(jīng)有一年時間,趙序茅曾無數(shù)次上山找猴,采集滇金絲猴的糞便,以搞清楚滇金絲猴的生存環(huán)境和食物種類。發(fā)現(xiàn)猴子后,要想研究猴子們?nèi)绾吻笈肌⑷绾畏敝?、吃哪些食物等行為?xí)慣,還需要數(shù)百小時近距離的觀察。為讓猴子不怕人,研究團隊需要先讓猴子們“習(xí)慣化”。結(jié)合前輩的經(jīng)驗和前期的考察,趙序茅和團隊選擇對當?shù)氐捻懝朋浜锶哼M行習(xí)慣化:“我們會定期給猴群投喂食物,和它們搞好關(guān)系,讓它們知道人類不會傷害它們,久而久之才能實現(xiàn)‘招安?!庇辛饲捌诘哪托匿亯|,才有了團隊之后數(shù)百小時近距離的觀察資料,才有了《紅唇美猴傳奇》《滇金絲猴生活史》等一系列生動的科考故事,讓趙序茅有機會與讀者一同分享滇金絲猴的智慧,探討人性與獸性之間的復(fù)雜又有趣的關(guān)系。“有些謎團已經(jīng)明朗,有些還在探索之中。不過有一點已經(jīng)明確:進化之路上,人與動物殊途同歸,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p>
在科研工作之余,趙序茅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做科普。他開展兼職科普工作已有七八個年頭,他主講的公益科普講座不下百場,寫下了八十多萬字文章,并出版了多本科普作品。除了今年的少兒科普作品《紅唇美猴傳奇》當選“2018中國好書”之外,他之前寫的《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曾當選“2017中國好書”,《西域?qū)そ鸬瘛犯谦@得第五屆“梁??破摘劇币坏泉?。談起寫書的初心,趙序茅坦承,自己拿到的稿費和做科普付出的時間精力根本不成正比。他開玩笑說:“如果我用出書的時間去搬磚,沒準掙得比稿費還多?!钡?,他對此并不在意,在他心里,做科普過程中得到的快樂和成就感是無價的。
為打發(fā)漫長的野外科考時光,趙序茅自研一起就開始了科普作品的創(chuàng)作,但把精力轉(zhuǎn)向少兒科普作品則源于一次偶然。有一次,趙序茅在書店看到了幾本少兒科普書籍,發(fā)現(xiàn)編者把人類的善惡陰謀盡數(shù)強加在動物身上,將動物的一些斗爭行為說得非常不堪。這些觀點對于研究出身的趙序茅來說簡直荒謬至極:“動物界確實存在斗爭,但這些斗爭有底線,僅僅是動物為獲得生存權(quán)力采取的一種手段而已。”更令他接受不了的是,這些觀點還披著“科普”的外衣誤導(dǎo)著孩子。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去做“干干凈凈的少兒嚴肅科普”,避免用人類的觀念去過度解讀動物的行為,盡可能用準確又生動的語言客觀講述動物的故事和科學(xué)知識。
傳遞嚴謹?shù)目茖W(xué)知識只是第一步,趙序茅還有著更高的科普理想。他認為,科普最大的魅力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認識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xué)思維,最終感受到科學(xué)的魅力。這是他創(chuàng)作少兒科普作品時貫穿始終的原則。“我不喜歡告訴孩子們答案是什么,尋找答案的過程才是科學(xué)的魅力。比如,我在講滇金絲猴時,不會直說滇金絲猴的食物有哪些,這些枯燥的知識沒有意義。我會告訴孩子們,想不知道滇金絲猴吃什么?我們來看看它的便便吧,食物的奧妙隱藏其中……”他希望自己能為孩子們的科學(xué)思維和科學(xué)精神的培養(yǎng)做出一點貢獻,在他們心中播下一??茖W(xué)的種子,孕育出未來的科學(xué)家。
野外考察的經(jīng)歷,同樣激發(fā)了他通過寫作為動物發(fā)聲的熱情。響古箐地區(qū)世代居住著傈僳族人民,他們習(xí)慣用樹木搭建房屋,這意味著需要砍伐樹木,也會直接破壞滇金絲猴的生活家園。此外,它們的食物也受到了威脅,竹筍是另一種已知的滇金絲猴越冬時的重要食物,盡管當?shù)卣呀?jīng)下令猴子棲息地山上的所有植被一律禁止砍伐,但仍有一些人為謀取眼前小利偷偷砍伐竹子。竹筍的產(chǎn)量減少,同樣對滇金絲猴的生存和發(fā)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感到深深憂慮的同時,趙序茅也明白自己能力有限,“因此,我希望能通過寫作和做科普為動物發(fā)聲,讓人們能夠關(guān)注這些可愛的動物,從而激發(fā)保護動物的欲望。”
給孩子們做科普講座是他另一項感興趣的科普工作。通過科普跟孩子們結(jié)緣,要追溯到他讀研究生的時候。那時他在新疆研究鳥類,被邀請到白湖給孩子們講白頭硬尾鴨的故事?!霸谝蝗盒∨笥训膰@下,我侃侃而談。那天講了什么我早就忘了,但當時的場景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孩子們對我的研究充滿了好奇,這是我第一次在孩子們眼中感受到做研究的價值?!本瓦@樣,他愛上了跟孩子們面對面做科普的工作?!靶∨笥褌兛傆性S多奇思妙想,并且會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給成人做講座時體驗不到的?!毙∨笥训那楦姓鎿炊苯?,曾有個小朋友告訴趙序茅,他是她聽過的講座里講得最好的老師;還有個小朋友給他送了自己最愛的山楂片和棒棒糖……每每想到這些,趙序茅心里就會泛起暖意。
此外,“我還期盼有一天人們能意識到自己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大自然的客人。人們能平等地對待動物,不再企圖消費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實現(xiàn)生態(tài)文明?!壁w序茅將這個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因此,他樂此不疲地奔波在科普的路上。
今年九月,博士畢業(yè)的趙序茅入職蘭州大學(xué),成為一名青年研究員,將繼續(xù)從事氣候變化生物學(xué)和保護生物學(xué)方面的研究。工作之余,趙序茅還會時不時出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中,孩子圍坐在他身邊,興趣盎然地聽著他講述紅唇美猴的故事。我們相信,趙序茅和白馬雪山里滇金絲猴的傳奇故事還在延續(xù),山川之外的科研工作、科普工作也將繼續(xù)。
“人為何物?”這一追溯人類本源的問題始終盤踞在趙序茅的腦海里。數(shù)十年的一線科考經(jīng)歷,讓趙序茅目睹了動物與大自然相處、與同類相處的過程,動物們的傳奇故事讓他驚嘆之余,也讓他開始思考人性和動物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嘗試“從動物的視角探討人性的答案”。也因此,趙序茅每一部作品里都隱含著他對人性和動物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