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先/貴州健康職業(yè)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勢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關鍵。”
在高職院校中,思政序列里,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專業(yè)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尤其是輔導員,幾乎每天都在與學生進行接觸,很大程度上參與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間去,因此輔導員有針對性和充滿親和力的開展思政政治引領工作,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工作的實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職院校中由于很多學校對于輔導員定位、職責以及晉升途徑等不明確的因素,因此在輔導員招聘中僅能滿足中共黨員這一基本要求,學歷層次以碩士研究生為主,在現實中還存在相當比例的本科生。在專業(yè)背景方面,由于很多高職院校沒有明確規(guī)定輔導員招聘時專業(yè)限制,這就造成輔導員專業(yè)結構的多元化。很多專業(yè)背景與思政教育領域相去甚遠,因此在思政引領中造成專業(yè)知識匱乏等問題,很難形成針對性。
在現存情況下,輔導員進入工作崗位以后,一般受學生主管部門和院系的雙重領導,其主要身份或在學生管理部門,或在院系。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一般所帶學生人數較多,有相當部分多于1:200配置,有些學校在輔導員所帶班級中,又并未設置班主任,因此輔導員承擔了所帶班級的全部工作,涉及日常管理、思政教育、黨團引領、心理健康、宿舍管理、班風學風、學生資助、評優(yōu)評先、網絡引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指導等。在此種情況下,很難再有精力集中開展思政引領。
在擔任班級管理的同時,很多輔導員又同時分擔學校相關處室和院系相關科室的行政工作。兼具繁雜性和時效性的行政工作又占據了輔導員的大部分精力。
此外,由于輔導員工作的艱巨性及學生管理事務的繁瑣,且輔導員職務和職稱晉升的不明朗,導致輔導員隊伍的流失比較嚴重。一般存在兩種狀況,一是校外流失,很多輔導員放棄了輔導員工作,出現跳槽現象;二是校內流失,首先是部分擔任行政事務的輔導員,長期表現優(yōu)秀往往會被轉為行政崗位或進行職務上的提升,脫離輔導員隊伍,其次是部分輔導員由于擔任部分相關或相近專業(yè)課程,也有部分輔導員轉崗為專業(yè)教師。不管是哪種流失狀態(tài),都對輔導員整體工作和思政引領業(yè)務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前文已經述及,在所有的思政工作隊伍中,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聯系最為緊密的一支隊伍,如何讓這樣一支“黨的近衛(wèi)軍”更多的與學生在一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向學生傳播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需要高職院校做好思考。
因此要做的就是要明確輔導員的職責,根據教育部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要求,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涵蓋九個方面。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一定要按照43號令的要求,明確輔導員工作職責,將其從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專心從事輔導員工作,做好學生思政引領。
大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輔導員對其有著直接、直觀而深遠的影響,輔導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培養(yǎng)的質量。特別是在高職院校,學生進校分數較低,現在各高職院校又有過半為通過分類招生進校者,此外還有部分中職升高職學生。此三類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大部分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都有待改正,對負向引導的接受力強于正向引導的接受力,對于直觀引導的接受力強于理性引導的接受力,如此對于輔導員的要求就進一步提高,需要輔導員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正向引導。
因此需要輔導員進一步提升自己全方位的素質,諸如對思政理論、黨團知識、文史知識、心理健康、資助政策等各方面進行提升。提升途徑主要從兩個層面,首先是從學校層面,主要通過培訓和技能競賽兩個大的方面加強提升,在培訓上,需要從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兩個方面,有計劃組織輔導員進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技能競賽上,完善院系級和校級的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機制,讓每個輔導員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二是從輔導員自身層面,需要加強自我學習,學習在學生工作中有可能用到的知識,以更好為工作開展提供基礎。如此,則可為輔導員的提質打好基礎,也為學生工作開展的更好打下基礎。
(1)精準定位,認清現狀。高職院校輔導員,由于大多為研究生院?;蛏贁当究圃盒.厴I(yè),本科及研究生院校輔導員工作與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存在很大的差別,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所面對群體的差異。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要認真了解高職學生現狀,特別是根據自己所帶院系、年級、專業(yè)學生現狀,從當前問題、生源情況、民族構成、男女比例、專業(yè)發(fā)展、就業(yè)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探索高職院校學生共性及所負責班級學生的特性,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以解決現實為基礎,以畢業(yè)就業(yè)為導向,以思政教育為引領,做好各方面工作,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凝心聚力,黨團引領。高職院校學生對申請入黨的渴望也較為明顯,經過初步調查,學生的入黨動機由原來占一定比例的提升自我、父母期望和幫助就業(yè),到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看到黨由于自我凈化自我革命而煥發(fā)出的勃勃生機,越來越多的學生入黨動機進一步端正,現在的思政教育、黨課等也越來越得到學生的認可。
這樣的一種大環(huán)境為輔導員開展思政引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輔導員通過專題黨課、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等方式,豐富教育形式,拓寬教育平臺,讓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在學生中生根發(fā)芽,讓學生知道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fā)展中國的史實,樹立堅定向黨靠攏的決心。
(3)利用節(jié)點,加強教育。在我國、我黨、我軍的發(fā)展歷程中,有很多的日子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節(jié)日,這也為輔導員開展思政引領提供了更多的載體。通過諸如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青年節(jié)、端午節(jié)、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特殊時間節(jié)點對學生進行節(jié)日教育,讓學生能夠通過對比,感受到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增強“四個自信”,增強對國家和黨的認同和歸屬感。
(4)構建陣地,網絡引導。隨著95后,乃至00后的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也為大學校園注入了更新的元素,95后和00后對于網絡的應用和熟悉度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并且隨著自媒體的普及,輔導員在處理此類事件都感覺捉襟見肘,因此,要做好95后和00后的思政工作,輔導員必須要占領網絡陣地,在主陣地和自留地為學生做好正確的價值引領,讓歷史虛無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潮沒有生長泛濫的空間。
輔導員可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自媒體平臺或者建立微信公眾號傳播正能量,以圖、文、音、視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宣傳“四個自信”,在網絡上進行正確引領,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思想政治和道德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