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溫暖的行旅
        ——讀於可訓先生的小說

        2019-11-15 08:44:44■李
        長江叢刊 2019年7期
        關(guān)鍵詞:雜記故鄉(xiāng)小說

        ■李 勇

        於可訓先生是我的老師。給老師的作品寫評論,感覺很特別。這就像一趟特殊的旅行,我要走一條完全陌生路,這條路從他1981年發(fā)表《殘雪飄飄的春夜》開始,到2017年底完成《才女夏媧》為止,斷續(xù)綿延三十余年。從跟隨先生讀書時算起,在迄今十多年的時間里,我眼里和心里的他,一直是“學者”“先生”,雖也聽說他有過“長發(fā)飄飄”的文青時代,但卻從未留心找尋過他早年創(chuàng)作的蹤跡。如果不是之前拿到厚厚的《於可訓文集》,如果不是要寫先生的評論,我真的不知道,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始于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牽兩端,一端是珞珈山上的大齡文學青年,一端是古稀之年躍起的“新銳小說家”?;谢秀便敝g,到底哪一個是我熟悉的我的老師?腦海里同時還蹦出的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寫小說的我的老師,和那個做學問的我的老師,到底哪一個才更接近本真的我的老師?“本真”實無從考,但十多年來,面前那個談古論今、詼諧幽默、智慧莊重、舉重若輕的無比真實的我的老師,究竟從何而來?他和深藏在他小說里的那個“他”,又有何關(guān)系?這是我讀他的小說最好奇的。寫自己熟悉的人的小說評論,這種感覺很奇特,我無法做到像面對一個完全陌生或不怎么熟悉的寫作者那樣,單純地從文字進入一個心靈的世界,而是無法回避、不可避免地從人,從一個熟悉的生命開始,進入一個文字世界。這個世界會帶給我什么?

        先生的創(chuàng)作之路不同于一般小說家。他最早發(fā)表的作品叫《殘雪飄飄的春夜》,這是個有著時代印記的作品。同年發(fā)表的《楊院長退休記》,也是如此。時值1981年,作者還在讀大四,之前他下鄉(xiāng)、當工人……這些經(jīng)歷是他們那代人中很多都共有的。這些坎坷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在他最早發(fā)表的這兩個作品里,并沒有完全顯現(xiàn),這兩個作品最突出的還是“觀念”,某種時代性的聲音,而不是他自己獨有的生活。不過,在情節(jié)營構(gòu)、細節(jié)打磨等方面,它們已初初顯露了他寫小說的潛力。

        可惜的是,此后直到1989年開始發(fā)表“浮生雜記”系列,中間大約十年,他都沒有作品問世。以這樣不無遺憾的語氣描述時,我們顯然是在以一個專業(yè)作家的標準在衡量他。然而他并不是專業(yè)作家,而是大學畢業(yè)后一“青椒”,是扶老攜幼、養(yǎng)家糊口的一家之主。應(yīng)該是職業(yè)和生計,霸占了他的精力。從1981到1989年,中國當代文學“黃金時代”的十年,造就的是學者和評論家的於可訓,作為作家的他,卻退卻、歸隱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是翻天覆地的,這十年帶給中國作家什么,只要看看這十年里他們創(chuàng)作的變化軌跡便清清楚楚。可惜的是,先生的小說創(chuàng)作并沒有呈現(xiàn)出這種衍變的軌跡,他的變化是“突?!钡摹?989年之后發(fā)表的“浮生雜記”系列和80年代初發(fā)表的作品相比,已經(jīng)完全改天換地。

        體現(xiàn)這種變化最明顯的,當屬《老春——浮生雜記·八大家之一》。這個小說是《楊院長退休記》的擴寫和改寫。這里改變的不僅僅是篇幅,更是楊院長的生活、性格。那個為了“建設(shè)四化”不愿退休的老楊,八年之后仍然不愿意退休,但卻并不是為了“建設(shè)四化”,而是因為他的生命里還殘存著另外的熱能。這熱能,讓另一個生命同樣幾近凋零,卻沒有完全凋零的老人激發(fā)出來,在都市狹窄的巷弄里,噴薄成西天里一簇燦爛的云霞。在俗世的煙火里覓到幸福的兩位老人,會讓人想起方方或者池莉(尤其是池莉)筆下的那些溫暖的、煙火氣十足人物。我不知道80年代后期曾以評論家身份深度介入“新寫實小說”的先生,是否在他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上也受到了那股文學思潮的影響。總之,從《楊院長退休記》到《老春——浮生雜記·八大家之一》,他已經(jīng)開始進入他自己的生活。

        在“浮生雜記”系列里,“他自己的生活”在兩個面向上展開:一個是憶舊;一個是寫現(xiàn)實。憶舊系列中,《說聱聲話的北方佬》《趙家姑娘——浮生雜記·藝人之一》《書場春秋——浮生雜記·藝人之二》《決堤——浮生雜記·災(zāi)年之一》,是回憶故鄉(xiāng)和童年;《敲詐——浮生雜記·知青之一》《唐·孫——浮生雜記·知青之二》是寫知青記憶。而前面述及的《老春——浮生雜記·八大家之一》,則是寫現(xiàn)實?!巴?故鄉(xiāng)系列”里,充滿對童年和故鄉(xiāng)的深情,但這種深情,所包裹著的卻是創(chuàng)痛——豬娘嘴、老趙、桂三元這些書場藝人,他們卑微而傳奇的人生,莫不以悲劇收場。桂三元“死在三年困難期間,是吃觀音土和油樹皮憋脹死的,臨死前抓破了胸口,把那塊萬人矚目的梯形也抓得稀爛”——這平平淡淡一句話,道盡了世道的荒唐與殘忍。這種荒唐和殘忍,在“知青系列”中表現(xiàn)得同樣尖銳:《唐·孫——浮生雜記·知青之二》里,迂腐荒唐的唐·孫,一如《班主任》里的謝慧敏,是被時代異化和吞噬的典型;《敲詐——浮生雜記·知青之一》里被迫與人通奸,并受到我們“敲詐”的女知青營業(yè)員,則是那個時代留在“我”心頭最深、最疼的傷痕。

        這一時期的作品,除了《老春——浮生雜記·八大家之一》外,其余皆傳遞出深深的憂憤和感傷。這憂憤和感傷,可能與80年代的啟蒙主義思潮有關(guān),更與作者無法擺脫的生命記憶有關(guān)。《敲詐——浮生雜記·知青之一》所記載的關(guān)于“敲詐”的故事,在他多年后發(fā)表的《特務(wù)吳雄》中又一次出現(xiàn),足見這種生命記憶之深。當然,任何的寫作都不能不與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處境相關(guān),八九十年代之交,身處時代變動之中,作者的個人生活也發(fā)生著他自己可能也無法預知的變動,當此之時,歷史與個體,故鄉(xiāng)與現(xiàn)實,時代和自我,種種力量的對沖,應(yīng)該是造成這些作品感傷底色的真正原因吧?

        不管怎樣,八九十年代之交,初入不惑之年的作者,他的寫作讓我們看到,他已經(jīng)回到了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然而,可惜的是,他這一階段所展現(xiàn)的這些生活,又只是初露崢嶸,便又偃旗息鼓。直到新世紀之后,它們才更大規(guī)模地被展現(xiàn)開來。大約在2014年之后,先生陸續(xù)發(fā)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幻鄉(xiāng)筆記(四則)》《鄉(xiāng)野異聞(三則)》《短篇三則》《金鯉》《男孩勝利飄流記》,以及長篇小說《地老天荒》《特務(wù)吳雄》《才女夏媧》。這些小說,單從篇數(shù)和字數(shù)方面看,已遠超之前的作品。這些作品之所以在這個階段紛紛問世,顯然是和作者這幾年的生命狀態(tài)有關(guān)。大約在2010前后,先生經(jīng)常談?wù)撝笆諗傋印保ㄍ诵荩┝耍夷菐啄晁泊_實進入了一種準備“收攤子”的狀態(tài),甚至連家都搬到了生活起居更方便的南湖。2016年發(fā)表的《鄉(xiāng)野異聞(三則)》,文末標記“寫于多倫多市郊”,《短篇三則》則分別標記寫于“武昌南湖釣字樓”和“多倫多烈治文山”。那幾年,家事等原因所致,他頻繁往來于北美和武漢,多倫多的山河與武漢的南湖被他串聯(lián)在了一起。這一時期,先生自己顯然也是在做著某種生命調(diào)整。可能正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腦海中那原本已沉寂許久(或許從未沉寂)的“他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又一次鼓噪喧騰開來。

        故鄉(xiāng)就是這樣,離得越遠,隔得越久,思念就會越深。而當先生每每穿行于寂寞的萬米高空,或置身蒼莽寂寥的北美山林時,故鄉(xiāng)究竟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情狀浮現(xiàn)在他的眼前的?中短篇小說《幻鄉(xiāng)筆記(四則)》《鄉(xiāng)野異聞(三則)》《短篇三則》《金鯉》,均寫于2014到2016他個人生活處于變動和微調(diào)的這幾年。這時的他筆下的故鄉(xiāng)山水,相較于十余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讀這些小說,最直觀的感受是,這里的他的故鄉(xiāng),顯然要更豐滿、更充實。這些由短小精悍的短篇連綴成的作品,集中向我們展示了那個他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那個由山巒與湖汊交割而成的湖鄉(xiāng)之地;湖鄉(xiāng)里臨水而居、向湖求生的人們;這些人們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民風習俗,以及他們在歷史的變遷中經(jīng)歷的喜樂哀愁……這些小說寫得活潑多姿,在民風民俗的表現(xiàn)上,在頗具文言古風的語言使用上,讓人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起沈從文和汪曾祺的作品。不過這種相似,只是筆法、情感和意趣上的,這些文字所承托出的,卻是獨屬于作者自己的故鄉(xiāng)——那個永遠消逝了的、再也回不去的鄂東湖鄉(xiāng)。

        作者寫這個湖鄉(xiāng)的時候,并不是靜態(tài)化地展現(xiàn)那個獨存于他的記憶的、屬于過去的故鄉(xiāng)——那個故鄉(xiāng)太具有魅惑力了。他所努力塑造的,更是處于歷史變遷中的故鄉(xiāng)。這個故鄉(xiāng)大致從民國流傳到改革開放的今天,那里的人們,不管是縈繞于他腦際十余年的鼓書藝人(桂三元們),還是流浪于鄉(xiāng)間、身世傳奇或微末無聞的普通鄉(xiāng)民(鞠保們),均身處這種變遷之中,他們的人生命運自然也受其左右,顛沛流離?!痘绵l(xiāng)筆記》中的啞巴精古和尼姑,他們地老天荒的愛情以及關(guān)于這愛情的傳說,當被當?shù)卣鳛椤奥糜雾椖块_發(fā)”挖掘出來之后,他們自己也便如出水之魚,干涸而死了。其實,即便不死又能如何呢?至多不過像精通禽技的“文瘋子”秀和明那樣,被作為“和諧鄉(xiāng)村”的政績加以標榜、展覽罷了?!多l(xiāng)野異聞(三則)》中鞠保家的養(yǎng)豬史串聯(lián)起了近現(xiàn)代中國苦難動蕩的歷史,“文革”后鞠保家族及其個人的遭遇,同樣讓人唏噓?!抖唐齽t》中,祖祖輩輩的“搶灘”風俗,在新時代里被“移風易俗”為“民俗表演”,后來竟至被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為名包裝成“卡通武士秀”,令人啼笑皆非。

        時移世易,滄海桑田。也許正是這種時間和歷史滄桑感,最終促成了《地老天荒》的寫作。這個篇幅并不是特別長的長篇小說,寫的仍是故鄉(xiāng)歷史,相較于之前那些中短篇小說,此作的格局氣象顯然要闊大得多。作品以故鄉(xiāng)人物為原型,寫的是民國以至上世紀80年代的歷史,這段歷史的主角是白鱔爹、費功質(zhì)(及其女兒費馨君)、戢卵生,他們在這片湖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里,或施展人生抱負未果,或背負難言的人生苦楚,在命運的抑揚頓挫間,以濃縮化的形式,譜寫和見證了中國近一個世紀的動蕩變遷史。小說其實體量不大,人物可數(shù),線索明晰,但它傳達出來的歷史滄桑感,卻一如其標題那樣雄渾飽滿、沉郁厚重。尤其因為小說寫的是作者自己的故鄉(xiāng),所熔鑄的是他對于故鄉(xiāng)和童年最深切的眷念,所以里面對故鄉(xiāng)自然風物、民間習俗的追摹,某種程度上抵御著他的憂憤與激切,從而使作品顯得豐沛圓融。

        這一時期的寫作,我們看到,從《幻鄉(xiāng)筆記》到《地老天荒》(也包括《金鯉》),作者在他這個創(chuàng)作高潮期,首先回到的還是他的故鄉(xiāng)。這應(yīng)該是“他自己的生活”里,最讓他難以忘懷的部分。不過,還有另外一部分,同樣讓他難以忘懷,那就是他早年的下鄉(xiāng)和工廠務(wù)工生活。在和先生相處的十余年里,他茶余飯后談及最多的,便是他的這段生活。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浮生雜記”,曾零散地記錄過這段生活,那些“記錄”已隱隱讓我們看到它的豐厚和刻骨銘心。所以作者后來寫《特務(wù)吳雄》,也就不足為怪了。這個小說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大致可以簡括為:一個人(吳雄),一句玩笑(“吳雄是蘇修特務(wù)”),一場冤案(吳雄坐牢),一趟越獄和流亡(從內(nèi)地到新疆),一次意外死亡(吳雄葬身鐵軌)。據(jù)作者所言,吳雄是“有生活原型的”,那原本不過是一個“只知埋頭干活的本分人”,只因不甘“默默無聞”,故而以“蘇修特務(wù)”自居,以圖引人注意,卻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yīng)。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滑稽乖張?!短貏?wù)吳雄》開卷首先讓我們感到的,也是這種滑稽乖張,但隨著情節(jié)推進,以至故事講完,我們卻感到有股暖流在胸。這種感受,相對于十多年前同類題材作品的閱讀感受全然不同,十多年前《唐·孫——浮生雜記·知青之二》中的唐·孫同樣滑稽乖張,他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種難言的沉痛。

        這種清晰的溫暖的感受,讀《才女夏媧》時,感覺同樣明顯。這個小說,讀來最感親切、特別。因為它寫的就是我最熟悉,甚至也曾身在其中的生活。這里面,我能找到我無比熟悉的那些同門——或許也包括我自己的影子:那個頗有些寶氣又讓人憐愛的女博士夏媧,原本去求得導師的指導卻滔滔不絕地“指導”起她的導師;那個裝束隨意,甫上講臺便引得一群口哨聲和哇塞好帥呀驚呼的才子阿丹;還有那個寫博士論文寫得走火入魔、雙眼發(fā)直的師兄劉寅生……讀這些段落,眼前便浮現(xiàn)出先生平日里繪聲繪色講述這些“橋段”的情形。小說此時便化成了戲臺,自己坐在臺下,看那些熟悉和親切的形象紛紛登臺,看他們在臺上你言我語,或歡笑,或癲狂,自己也忍俊不禁。細想來,這么多年,我們這些學生,可能是除了家人外,先生最熟悉的一群人。他之所以記錄這群年輕人和他們的生活,到底是想以第三者的眼光觀察、審視時代、社會和人心,還是只是因為他們著實是他后半生最主要的生活構(gòu)成部分——所以才既有所見,又有所感,進而下筆為記?不管怎樣,這個作品和《特務(wù)吳雄》相比,內(nèi)容雖迥異,卻同樣傳遞出一種人世的溫暖感。

        溫暖感,是讀先生小說最突出的感受。這種感受,從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老春——浮生雜記·八大家之一》,到新近的《特務(wù)吳雄》和《才女夏媧》,體會最明顯。尤其是他年逾古稀發(fā)表的這兩個記人之作,都傳遞出一股濃濃的溫情。在《才女夏媧》中,夏媧與她所在的那個博士高知群體中人,莫不有一種出離于塵世煙火之外的癲癡之氣。抱著形而上理想未婚生子的夏媧自不必說,喜歡“胡言亂語”、自嘲為“胡氏門人”的阿丹,總是不分場合和對象炫耀專業(yè)優(yōu)勢的林俊,甚至鼓吹“無邊界理論”的鐘教授等,均是如此。但就是這種癲癡之氣,卻讓夏媧遇見了姚明亮母子。姚明亮勤奮能干、細心體貼,當夏媧身懷六甲無處安身時,他和他進城賣菜的淳樸熱心的母親收留了她,并對她施以親人般的愛護,待那個寧馨兒呱呱墜地,姚明亮母子又將其視如己出。也正是在姚明亮母子如兄如母的愛惜和護持下,夏媧似乎才一步步蛻去了糾結(jié)在她身上的那種連她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愚癡之氣,當她從這個家庭中走出,她甚至有了拯救他人(阿丹)的沖動和勇氣。這不能不說是源于那股溫暖的力量的護持。

        《特務(wù)吳雄》更是如此,小說前半段,吳雄一步步將“蘇修特務(wù)”的帽子戴定,這中間有陰謀,有自私,有算計,但是隨著故事一步步推進,我們發(fā)現(xiàn),躲藏在陰謀、自私和算計背后的面目,并不那么可憎。汪師傅、汪師傅的丈人紀師傅,他們并不想加害吳雄,他們只是在那個人人自危的變態(tài)年代里乞求自保罷了,所以一嗣事態(tài)回轉(zhuǎn),他們自然都露出他們本來的良善面容。這種良善,在慷慨好義的王守金身上,在李小菊和師父身上,在敢愛敢為的海海身上,在吳雄奔逃途中遇到的孫得喜、養(yǎng)蜂漢子等人身上,都有鮮明體現(xiàn)。當然,體現(xiàn)最明顯的,還是吳雄。小說前半段,和王守金斗氣,硬往自己頭上扣特務(wù)帽子的吳雄還有點心胸狹窄、拎不清輕重,到了奔逃至新疆,因為一個不切實際的夢,執(zhí)著地尋找到被冤死的紀師傅兒子一家,并護送其遺孀和孩子不遠萬里回到故鄉(xiāng),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個吳雄確實如孫得喜形容他的那句話所說的——“你真是個好人哪”!

        其實,“好人”吳雄在小說前半段為了幫助鄉(xiāng)下窮親戚而私藏“饅頭”一節(jié),已經(jīng)顯露,那個細節(jié)當然同時也顯露了吳雄的貧苦出身,聯(lián)想到同樣出身貧苦卻淳樸厚道的姚明亮和他的母親,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對于這些底層世界的卑微生命,總是有一種濃濃的溫情。這種溫情,又一次讓我們聯(lián)想到他筆下的那個僻遠的湖鄉(xiāng)世界。那里是這些卑微而善良的生命的聚居地。所以談?wù)撃切剀办闩淖髌罚務(wù)摐厍?,我們便無法忽略那個世界。當然歸根結(jié)蒂,這溫情的來源,是從那個世界走出來的作者本人。不過,能夠用筆再造那個世界的作者本人,他的溫厚與良善,又有多少是來自他的故鄉(xiāng)和童年?

        在他新世紀之前的那些作品中,我們并不難看出,它們的批判色彩是很鮮明的。除了《老春——浮生雜記·八大家之一》,其他各篇不管回憶知青生活,還是追憶童年與故鄉(xiāng),都如《決堤——浮生雜記·災(zāi)年之一》所描寫的那個令人震驚的故事(用犯人的身體堵決口)一樣,充滿了一種難以抑制的悲憤。這種悲憤,其實某種程度上而言,也主導著他新世紀之后的故鄉(xiāng)書寫。比如《地老天荒》和《金鯉》,兩個小說都以悲劇結(jié)尾(其實《特務(wù)吳雄》何嘗不是以吳雄之死結(jié)尾),前者荒老的不只是地和天,還有白鱔爹和湖鄉(xiāng)所有原本活得酣暢淋漓、元氣充沛的生命,后者則讓那個湖鄉(xiāng)精靈一樣的男孩子水伢被泥石流埋葬。兩個作品中,都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了那段關(guān)于“什么最深(人心最深),什么最淺(人眼最淺)”的對話,這對話顯然包含著作者的悲憤。

        但是讀這些悲憤為底色的作品的時候,我們也驚訝地發(fā)現(xiàn),作品中卻總是有一種隱隱的力量在抵御著這悲憤。這抵御的力量,首先來自天地自然,在《地老天荒》里,湖鄉(xiāng)有一塊“息壤”般的湖灘:

        宛戢兩姓人爭的不是祖上傳下來的這些田地,而是堤外的那片大湖灘。這湖灘也是塊息壤。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神仙寶地。湖灘上水草豐茂,又有蘆根菱藕,荸薺芡實遍布湖蕩,是豬牛野放的理想場地。禹王湖一帶的大小牲畜終年就靠這些東西過活,養(yǎng)得肥肥實實,不用多費生熟飼料,碎米谷糠。這大大地刺激了禹王湖的養(yǎng)豬業(yè),不知從哪朝哪代開始,蓄養(yǎng)豬娘,出售仔豬,就成了禹王湖人的一大祖業(yè),代代相傳,至今不衰。春洪夏汛,禹王湖的水漫上湖灘,又是圍捕魚群的大好時光。這時節(jié),禹王湖的魚車載船裝,村村戶戶,堆得大山小山一樣,也大半都是湖灘上的出產(chǎn)。所以禹王湖人把這片湖灘看得比那四萬畝水面還金貴。

        這片湖灘,以及那遼闊無垠的湖面,是湖鄉(xiāng)人的命脈,它們形成了湖鄉(xiāng)的風俗(如“搶灘”)、產(chǎn)業(yè)(如“養(yǎng)豬娘”),塑造了湖鄉(xiāng)人的性格,讓他們懂得自然與人的互相善意。所以在《地老天荒》里,白鱔爹看不慣后世人的急功近利,他預知、也痛苦地見證了卵生一代人的自毀;在《金鯉》里,一條魚,一葉舟,一對少年男女,所構(gòu)成的那個和諧靜美的童話境地,最終被毀棄于一場人為因素導致的泥石流。不過,在這些作品里,死亡和悲劇卻并不具有根本性的力量,它們似乎都隱隱地匍匐在另一股力量之下,這股力量綿延不絕、恒常如新,灌注在湖鄉(xiāng)天地間。所有生命(包括人),所有歷史,在它面前都是有限。在它面前,人世、生命理應(yīng)有一種恒定而自在的狀態(tài),與它和諧共生:是的,那就是戢家墩,晴天滿地灰,下雨滿地泥,雞飛狗叫,孩子哭大人鬧的,亂哄哄,臟兮兮的戢家墩,現(xiàn)在竟讓那些五顏六色的顏料涂抹得一片熱氣騰騰。他好像看見大雨過后,自己的一雙赤腳就插在那熱烘烘的泥里,還粘著同樣是熱烘烘的新鮮的豬屎牛糞。在那些黑的布瓦、黃的谷草敷蓋著的屋頂下面,他好像看見自己正偎在紅紅的灶火前,端著粗大的瓷碗,大口大口地喝著稀粥。碗沿邊堆起一撮腌制的老芥菜,頭頂上撲撲地冒著白色的蒸氣。又好像看見自己正睡在溫暖的被窩里,身上壓著厚重的老棉絮,身子底下的鋪草悉悉索索地響,散發(fā)出新收割的稻子的誘人的氣息。清晨,走過靜悄悄的村巷,聽鄰居的堂客哄孩子呀呀低語。夜半,起來撒泡熱尿,站在墻角的陰影里,借著月光,偷看對面屋子里年輕夫婦在調(diào)笑打鬧。過大年了,一家人圍著爐火盡情地吃喝。在漫長的冬夜,和伙伴們裹在干草堆里放縱地取樂……

        而這樣一個人世、生命的所在,顯然又不是超脫世俗的。自然的和諧,本應(yīng)包含著生命自身的律動,包含著正常的人性人情,包含著生民之欲、人生之樂。在作者描寫故鄉(xiāng)的那些文字里,我們常常贊嘆他民間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的豐富:打銃子的水伢爺爺,葷葷素素的《打豬草》戲文,追腳魚的細火,捉鱔魚的國旗,養(yǎng)豬娘的鞠保……這些早年生活積攢下的點滴,本身便見出作者對民間世俗生活的價值的體認。所以他筆下的湖鄉(xiāng),更是一種生命態(tài)度的展示:湖鄉(xiāng)人樂天知命,大水來了便在水上安家,硬把躲水的日子過成節(jié)日;湖鄉(xiāng)人貧寒艱辛,卻也在貧寒艱辛中自得其樂——寒冬聽臘戲,元宵節(jié)抖狠,猖日里偷情……湖鄉(xiāng)人不在乎禮法,卻知冷知暖,有情有義——《猖日》里偷情的淦生媳婦和元貞的六哥,不被鄉(xiāng)人指責,反受憐惜和心疼;《才女夏媧》里姚明亮的母親,把未婚先孕的夏媧當成女兒和媳婦般照料,不避禮俗的她,也來自湖鄉(xiāng)。這里,包含對生命的尊重,包含著慈悲。

        所以天地自然之外,那個充滿世俗生活之樂的湖鄉(xiāng)世界,以及貫注在這個世界中的慈悲,也構(gòu)成了對“悲憤”的抵御。而這個充滿世俗生活之樂的湖鄉(xiāng)世界,以及慈悲,當然都更為直接地關(guān)聯(lián)到作者本人。先生的故鄉(xiāng),那個湖鄉(xiāng),是位于鄂東的黃梅,禪宗祖地。先生本人更是懂得世俗生活之樂的人,他能食能飲又能睡,心性豁達。而有這樣一種樂生的秉性作底,我想,即便對人世有不平,也不會憤世嫉俗,對眾生有悲憫,也不至痛哭流涕罷。

        佛家常說“慧根”,這算是慧根么?在先生晚期的這些小說中,我能清楚地感到一種各種力量表面上相對沖,實際上卻相互化解,最終達成和諧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精神狀態(tài)的根基,在天地自然,在世俗民生,在平淡空靜,在慈悲。論者有言,先生的小說“通于道禪之境”, 可謂切中肯綮。

        先生做了一輩子文學研究,晚年回到文學創(chuàng)作,那些畢生研習的文學觀念和理論難免不發(fā)生作用,但這些作用究竟有多大?先生曾以其親身體驗,調(diào)侃過理論的無效,不過我想至少有一點應(yīng)該是和理論有關(guān),即他是有一種文體意識和風格追求的。這一點不便展開。只能談一點粗淺的個人閱讀感受,即在他近年發(fā)表的這些作品里,沉郁悲愴的《地老天荒》,純潔明凈的《金鯉》,逍遙自在的《男孩勝利漂流記》,分別代表了他的故鄉(xiāng)書寫在不同情感路向和藝術(shù)風格上的一種自我開拓。而《特務(wù)吳雄》和《才女夏媧》,我雖感動于它們共有的溫暖,但卻對前者的敘事風格更感親切、投緣。這個小說不尚技巧,全篇皆用順敘,多事白描,語言簡白如話,有明清小說的味道。而它所呈現(xiàn)的人物故事,也在掩卷之后,仍如畫面和鏡頭般清晰異常——這個作品無一句寫吳雄相貌,我們卻分明感覺到,有一個敦實厚道的后生,戴著那個時代的一頂舊帽子,面朝遠方,站在西去的列車軌道上。

        先生自己說過,他寫吳雄,原想寫的是事情的“滑稽”,寫來寫去,最后卻是寫的“善意”。我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情感或原因,讓他找到了“善意”,但他總是忘不了那個滑稽以至成為笑柄的吳雄的原型,說明他的心里本就有這善意。這善意,在他回望故鄉(xiāng)的目光里,在他描述吳雄一路風塵走向生命終點的話語里,都能找到。而這善意,在文章結(jié)尾這一刻,也讓我眼前又一次浮現(xiàn)出那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總是掛著溫暖和煦微笑的師者和長者的面容,它曾給我以鼓勵,給我以護持,而今還更給我以新的期待。

        猜你喜歡
        雜記故鄉(xiāng)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故鄉(xiāng)的牽掛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8
        走在故鄉(xiāng)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4
        歐拉秀瑪雜記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44
        泰安雜記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42
        月之故鄉(xiāng)
        老友(2019年9期)2019-10-23 03:31:58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故鄉(xiāng)》同步練習
        国产精品白浆视频免费观看|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精品|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丰满少妇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 国产激情内射在线影院| 无遮挡中文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中文字幕| 午夜天堂av天堂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2021在线| 夜色视频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男女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日本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双大乳头| 免费国人成人自拍视频| 亚洲av日韩一卡二卡| 中文字幕人妻被公上司喝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日韩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长腿校花无力呻吟娇喘的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开心激情视频亚洲老熟女| 粗大猛烈进出白浆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3d| 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熟女高潮| 超碰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久久婷婷综合色拍亚洲|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专播| 色婷婷五月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 狠狠爱婷婷网五月天久久| 国产精品 人妻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