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廣璐
太原成成中學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陳陶
在人類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事情莫過于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悲慘不僅僅是無數(shù)青壯年戰(zhàn)士血灑疆場,更重要的是萬千生靈涂炭和各種生離死別的悲哀。那些發(fā)動戰(zhàn)爭的帝王將相心中最糾結(jié)的也還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或者他們并沒有想得那么深入,也沒有想的那么徹底,但都是說為了老百姓才發(fā)動所謂的戰(zhàn)爭。但老百姓始終是老百姓,他們或許并不懂太多的家國情懷,或許也不知道那么多是是非非,他們最期待的就是過好他們自己的小日子,平平安安過完一生。在戰(zhàn)爭的車輪面前,老百姓或許連一點小小的泥濘都不算,根本阻礙不了戰(zhàn)爭的進程,他們才是真正的炮灰。
“一將功成萬骨枯”是對戰(zhàn)爭的最真實寫照,翻開代表正史的“二十四史”,無處不體現(xiàn)著“萬里覓封侯”的宏愿。這些文官武將們,不管是投筆從戎還是擊楫中流,也不管是年少萬兜鍪還是橫戈馬上行,他們都有一個愿望,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搏一個封妻蔭子,靠自己的實力拼一個家國天下。
自從平王東遷,自鄭伯忘卻了周禮開始,中華大地上的這些同袍們,在朋友和敵人之間游走,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幾乎在戰(zhàn)爭中度過。邊城中的這些人們,也過著朝秦暮楚的日子。始皇帝是統(tǒng)一了六國,但這期間經(jīng)歷著有記載的戰(zhàn)爭死亡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百萬。百姓生活尚未鞏固,秦末之亂又來,大澤鄉(xiāng)是農(nóng)民的第一次怒吼,也淹沒在楚漢爭霸之中。綠林赤眉挑動了王莽的新王朝,劉秀的戰(zhàn)火隨之燒過。黃巾軍雖沒有天下大吉,但三分天下也是在相互摩擦中匆匆而過。司馬炎經(jīng)過祖輩功績收拾起來的江山卻被五胡亂華的大火給生生燒毀。一統(tǒng)天下的楊堅并沒有給老百姓多少的安寧,瓦崗寨中亂又起。盛唐又能怎樣,被逼得走投無路的黃巢一樣能滿城盡帶黃金甲,帝國分崩離析,宋只是在少數(shù)民族的夾縫中休養(yǎng)生息。紅巾軍打得過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但是還是被不納糧的闖王給收拾得支離破碎,滿族趁火打劫,卻被拜上帝會動搖了根基。細數(shù)這期間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戰(zhàn)爭,又有多少人能記清楚中間的老百姓……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離人淚……不管失敗與成功,離別人守著一點殘念,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的民族,不管內(nèi)部斗爭多么慘烈,共同抗辱是全中國人的共同目標。且不說五胡亂華時的抗爭,也不說蒙古和滿族的入主,這些所謂的外來民族從根本上被泱泱中華所同化。就說近代的抗日戰(zhàn)爭,就能充分體現(xiàn)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的英氣和決心。
爺爺念念叨叨的兩個故事,一直在心頭徜徉。
一
那是1931年9月19日,秋風習習,一點沒有冬的涼意,也許是熱血裹挾著民族情懷,籠罩著青島碼頭上的萬物。一輪橘紅色的圓日悄然躍出海面,海水霎時間被染成了血色,波光粼粼。
她有些木訥的佇立在碼頭,為即將出征的他送行。她深知,此一去,漂洋過海,浴血疆場,生死未卜……但東北也都是中華民族的領(lǐng)土,豈容胡人覬覦......她癡癡的望著他的身影,緊緊攥著他們已然有些褶皺的新結(jié)婚照,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將他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剛走上甲板的他突然駐足回首,向著她高喊:“一定等我!等我回來!”那是一雙她從沒見過的堅定而又溫柔的眸子。她嘴角暈開一抹淺笑,喃喃道:“嗯,等你......”她心中早已蕩漾開層層漣漪,一如那波光粼粼的海。
二
那是1937年9月的一天,北平的空氣中彌漫著的硝煙似乎已經(jīng)散盡,宮殿附近的昏鴉撲朔,似乎在無聲的警告著人們,日寇已經(jīng)驚擾了這個酣睡多年的千年古都,小巷里的秋菊獨自盛放著,香氣氤氳。
她撫摸著他炙熱的臉龐,半晌無言,他怎么能不知道如今國難當頭,需力挽狂瀾,沖鋒陷陣。可她又怎能不留戀新婚燕爾的愜意生活。他輕輕為她拭去眼角的淚花,繼而下定決心,轉(zhuǎn)身闊步,留一句——:“從此之后,歸期未問?!彼谎?,看穿了他佯裝的決絕,只是任淚水滑過臉頰,他傲然,一如那煢煢孑立的菊,雖有秋霜重重,但仍然要傲立枝頭。
三
暗夜吞噬了最后一縷陽光,帶著僅存的一絲掛念,葉翩然墜落,跌進了那如水的月華。
她端詳著鏡中的容顏,白發(fā)又添了幾許。她一直以來小心翼翼守護著期盼著的那個諾言,卻還是在一次次的噩耗前不堪一擊,支離破碎,一聲聲有氣無力的敲門聲響起,像垂暮的老人拼盡了力氣卻不過蚍蜉撼樹。門外落魄的士兵用沙啞的聲音說道:“嫂子......哥.......他沒了......”她一陣眩暈,囁嚅著:“怎么會?你還是騙了我啊?!彼橐蝗缒遣坏貌粩財鄨?zhí)念的葉,飄零無依。
四
又是一年深秋,戰(zhàn)火停息了,可那絲絲動人心弦的菊香也不復存在了。秋高氣爽,北平的天澄澈如鏡,一切如常,可那叢菊不會忘記,遭人踐踏的它們,以枯槁的枝葉在風中搖曳,棕黃的花瓣凋零在泥土中。
本該是一個舉世歡騰的時代,可她卻瘋了一般的搜尋著他的消息。再一次見到他的名字竟是在烈士名單中,她摩挲著他送給她的詩集,失了魂似的慟哭不知。她鋪開宣紙,寫下:”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淚水洇濕了半張紙,他為國捐軀,死而后已,一如那一地殘菊?!盎鞔耗喔o花”。
本應(yīng)白頭相守,卻因戰(zhàn)火連天,只得望穿秋水,離人未歸。傷別離,但不損氣節(jié);民族魂,傲然挺立。中華民族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直貫穿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激勵著我們延續(xù)他們的足跡,將這種精神轉(zhuǎn)化為前進的動力。歷史一次一次地將“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進行警示,我們更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