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環(huán)境控制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污水處理工藝中運行數量最多、技術最成熟的工藝方法是活性污泥法,曝氣鼓風機是該處理工藝的核心設備,占整個污水處理廠能耗的50%~60%[1-4]。目前,污水處理廠使用的曝氣鼓風機主要有羅茨鼓風機、低速多級離心鼓風機、齒輪增速單級高速離心鼓風機、磁懸浮單級離心鼓風機及空氣懸浮單級離心鼓風機5類。磁懸浮鼓風機采用高速電機直聯(lián),變頻驅動及調速,省去了齒輪增速箱及潤滑系統(tǒng),具有無摩擦、無需潤滑、壽命長、振動可控、噪聲低及安裝維護方便等優(yōu)點[2-5],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絕對無油的運行環(huán)境,是污水處理行業(yè)曝氣鼓風機的發(fā)展趨勢。
目前高速電機和變頻器效率已接近當前技術極限水平,唯有提高或保證鼓風機整機效率,整個系統(tǒng)的綜合效率才能提高。本文以我單位GM110型磁懸浮鼓風機為研究對象,對鼓風機整機流動情況進行了數值模擬,分析葉頂間隙對葉輪效率的影響,著重研究整機氣動性能,并進行了試驗驗證,結果表明,數值模擬結果可用于預測整機氣動性能及指導優(yōu)化設計。
GM110型磁懸浮鼓風機性能參數,設計點流量80m3/min,排氣壓力75kPa,b2/D2=0.06,長短葉片共計18個,采用整機模擬,包括葉輪、無葉擴壓器和蝸殼,計算域網過采用六面體劃分,見圖1。
圖1 鼓風機網格圖Fig.1 Blower grid diagram
基于雷諾平均的N-S方程和湍流模型模擬鼓風機內部的氣流流動,選用與葉輪一起旋轉的非慣性坐標系來描述相對運動,忽略定子與轉子之間的間隙,不考慮兩者之間的漏氣損失,忽略非定常因素,按定常穩(wěn)態(tài)可壓縮流進行處理,采用理想氣體模型、標準k-ε湍流模型[6-11],速度壓力耦合方式采用SIMPLE算法,差分格式中,壓力項采用標準格式,速度、湍動能和湍流粘性系數各項均采用二階迎風格式,松弛因子采用默認值。
邊界條件給定進口總壓、總溫和出口流量,葉片設置為旋轉壁面,相對于旋轉流域以零轉速周向旋轉,葉片表面、輪轂等壁面采用無滑移邊界條件,近壁面采用標準壁面函數。
半開式葉輪,葉頂間隙0.5mm時,設計工況時整機流場分布見圖2。
圖2 級壓力、馬赫數分布圖Fig.2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Mach
設計工況模擬計算時,輸出數據見表1,多變效率計算公式為[12]:
式中,p1,p2分別為級進、出口壓力;T1,T2分別為級進、出口溫度;k為空氣絕熱指數;Wpol為級多變壓縮功;Wtot為級總功耗;M,ω分別為葉輪轉矩和角速度;為多變指數系數。
表1 模擬計算輸出數據表Tab.1 Output data of simulated calculation
從表1可知,兩種計算多變效率偏差為1.0%左右,表明該方法模擬鼓風機整機氣動性能是可行的,為方便計算以下多變效率采用式(1)。通過對多種工況進行數值模擬,得到鼓風機整機多變效率、壓比隨流量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3所示。其中,N表示設計轉速,相對流量為不同工況下進口體積流量與設計流量(80m3/min)的比值。
圖3 多變效率、壓比隨流量變化曲線圖Fig.3 Polytropic efficiency,pressure ratio and flow rate curve
從圖3可以看出鼓風機多變效率曲線為拋物線型。當流量過小或過大時,由于沖角增大,以及輪阻損失和摩擦損失也會增大,使效率降低。轉速降低最高效率點向左偏移,這與鼓風機實際工作特性相符;并且發(fā)現設計轉速最高效率略低于95%轉速的最高效率,設計點多變效率約為84.7%。
為了進一步提高鼓風機效率,本節(jié)研究葉頂間隙對半開式葉輪效率的影響,分別計算了葉頂間隙為0(閉式葉輪),0.5,1.0,1.5,2.0mm時葉輪的多變效率,葉頂間隙與葉輪出口寬度b2的比值稱為葉頂相對間隙,葉頂間隙對葉輪效率的影響,見圖4所示。由圖4可知,在研究的區(qū)域內,隨葉頂間隙的增加,效率下降,下降約7%,葉頂間隙對葉輪效率有較明顯的影響,為鼓風機設計以及合理的裝配間隙提供依據,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閉式葉輪;間隙從約3.5%到7%內變化時,效率變化最為敏感,其它區(qū)域變化時效率變化有所減緩。
圖4 葉頂間隙對葉輪多變效率影響Fig.4 Influence of impeller tip clearance on polytropic efficiency
從圖4可知,葉頂間隙為0.5mm時,葉輪多變效率約92%,從2.1小節(jié)的級多變效率84.7%可知,擴壓器和蝸殼等靜止部件損失7%左右,下一步將開展如何降低擴壓器、蝸殼等部件的損失,以及與半開式葉輪的匹配問題。
為了使結構簡單以及安裝方便,葉輪與電機前端軸頭直聯(lián),推力磁軸承布置于電機軸后端,徑向磁軸承位于電機永磁體兩側,見圖5所示。工作時轉子熱膨脹使葉輪向前移動,葉頂間隙變小。因此,為了驗證數值模擬結果,試驗時葉頂間隙要與模擬時葉頂間隙一致。
圖5 磁懸浮鼓風機轉子結構圖Fig.5 Magnetic suspension blower rotor structure
轉子浮起穩(wěn)定,在開機前測量轉子軸頭距一固定點距離;試驗時,調整工況至設計的轉速及排氣壓力,運轉至電機定子繞組溫度穩(wěn)定,快速停機,再次測量轉子軸頭到該固定點的距離,兩次差值近似為轉子的熱膨脹量(約0.60mm)。實際值略大于0.60mm(按0.60~0.70mm考慮),因此,冷態(tài)安裝時,葉頂間隙確定為1.20~1.25mm。與模擬狀態(tài)葉頂間隙不確定偏差0.15mm左右,葉頂相對間隙偏差約1.0%,由圖4可知,在此間隙范圍內,葉輪效率相差約1.0%。因此,試驗與模擬不確定偏差約1.0%
鼓風機整機試驗采用開式出氣試驗方法,按照JB/T3165-1999標準的要求進行測試,采用安裝在出口管路中的標準孔板測量流量,進口壓力、溫度測點在磁懸浮鼓風機橇裝箱體內,出口壓力、溫度測點在鼓風機排氣口法蘭處。
除流量外,其它參數均由磁懸浮高速鼓風機運行系統(tǒng)采集顯示,如圖6所示。
測試多變效率、壓比隨流量的變化曲線見圖7所示,同時顯示了模擬計算的性能曲線。從圖7可以看出,測試壓比曲線與模擬計算壓比曲線約在95%流量處有交點,小于此流量時,模擬計算壓比小于測試壓比,有負偏差,且隨流量的減小,壓比偏差逐漸變大;大于此流量時,模擬計算壓比大于測試壓比,有正偏差,且隨流量的增加,壓比偏差逐漸變大,在研究的區(qū)域范圍內,正負偏差均小于1.0%。測試效率曲線與模擬計算效率曲線同樣有交點,小于此流量時,計算效率大于測試效率;大于此流量時,計算效率小于測試效率,出現此現象可能的原因是試驗測試狀態(tài)存在葉頂間隙泄漏,以及鼓風機與外界存在熱交換,小流量時葉頂間隙泄漏占主因,使排氣溫度升高,而多變效率降低;大流量時熱交換占主因,使排氣溫度下降,而多變效率升高,但偏差均在1.0%左右,試驗測試結果與模擬計算結果十分吻合,也充分地驗證了模擬計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模擬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圖6 磁懸浮鼓風機運行系統(tǒng)Fig.6 Operating system of magnetic blower
圖7 鼓風機測試性能曲線Fig.7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curve of blower
本文對某型磁懸浮鼓風機整機氣動性能進行了模擬計算與試驗測試,主要結論如下:
1)模擬計算結果與試驗測試結果十分吻合,多變效率、壓比偏差均在1.0%左右,驗證了模擬計算方法預測鼓風機氣動性能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2)半開式葉輪葉頂間隙對效率有明顯的影響,且存在敏感間隙區(qū)域,可在敏感區(qū)域內選擇實際裝配間隙值,條件允許時,盡量采用閉式葉輪提高效率。
3)從模擬計算結果看,整機效率比葉輪效率降低約7%,即擴壓器、蝸殼等靜止部件效率損失約7%,降低擴壓器、蝸殼等靜止部件的損失可作為提高整機效率的另一個途徑,有待下一步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