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玉群,王紅梅,蒲建東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四川 內江 6410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局部腦組織由于急性血液循環(huán)障礙,出現缺氧、缺血、壞死,引發(fā)局灶性或彌漫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疾病,該病具有起病急、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是嚴重威脅全球人類生命健康的腦血管疾病之一[1,2]。貧血是指人體單位容積循環(huán)血液中血紅細胞容量低于參考值下限,血紅細胞容量的測量較為復雜,臨床常以血紅蛋白水平來代替[3]。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貧血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貧血已被證實與ACI、心臟疾病、腎臟疾病密切相關,與ACI預后的關系是當下研究的新熱點[4]。本研究以我院接診的265例ACI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貧血與ACI患者預后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診的265例ACI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最新的ACI診斷標準[5];②年齡>18歲;③首次發(fā)病,入院時病程<2周;④經顱CT或MRI證實為ACI;⑤依從性良好;⑥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靜脈溶栓或介入治療史;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嚴重肝、腎、心等臟器功能衰竭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或癡呆者;⑤合并其他顱內病變;⑥無癥狀性腦梗死;⑦顱外傷或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并發(fā)的ACI。入選患者年齡55~80歲[(66.52±10.34)歲];男140例,女125例;貧血組59例,非貧血組206例。本研究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制定統一的表格收集患者的資料,包括一般情況[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住院號、住院日期、住院時間、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病史及個人史(吸煙、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飲酒、心房顫動),實驗室檢查(入院時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等),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并發(fā)癥(肺部感染)。貧血診斷標準[6]:女性血紅蛋白<11 g/dl,男性血紅蛋白<12 g/dl;輕度(血紅蛋白>9 g/dl)、中度(血紅蛋白6~9 g/dl)、重度(血紅蛋白3~6 g/dl)。
1.3 隨訪患者發(fā)病3個月后由受過統一培訓的醫(yī)師進行電話隨訪,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進行預后評估,該量表采用0~5分的5級評分法,死亡計6分,評分≤2分者納入預后良好組,>2分者納入預后不良組[7]。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貧血組患者年齡、NIHSS評分、住院天數及預后不良發(fā)生率均高于非貧血組,BMI、血紅蛋白、血小板及高血壓、吸煙比例均低于非貧血組(P<0.05);兩組性別、冠心病、糖尿病、飲酒、心房顫動、肺部感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2.2 不同貧血程度ACI患者預后比較59例貧血患者中,輕度貧血32例,中度貧血16例,重度貧血11例。輕度貧血者預后不良發(fā)生率為31.25%(10/32),中重度貧血者預后不良發(fā)生率為59.26%(16/27),輕度貧血者預后不良發(fā)生率明顯低于中重度貧血者(χ2=4.661,P<0.05)。
2.3 影響ACI患者近期預后的單因素分析年齡、高血壓、吸煙、肺部感染、NHISS評分、貧血與ACI患者近期預后有關(P<0.05);與性別、BMI、冠心病、糖尿病、飲酒、心房顫動無關(P> 0.05)。見表2。
表2 影響265例ACI患者近期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n(%)]
2.4 影響ACI患者近期預后的多因素分析以ACI患者近期預后為因變量,年齡、高血壓、吸煙、肺部感染、NHISS評分、貧血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高血壓、吸煙、肺部感染、NHISS評分、貧血是AC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265例ACI患者近期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aCI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內科急癥,美國每年ACI病患約110萬,其中65萬為新發(fā)病例,其余的為再發(fā)病例,每年死亡人數達20萬,我國近年來ACI發(fā)病率也在逐年攀升[8,9]。ACI的病情復雜,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臨床醫(yī)生而言,如何準確預測ACI患者的預后及對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干預至關重要[10]。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等傳統ACI危險因素已被大眾所熟知,對于貧血是否影響ACI患者的預后尚存在爭議[11]。金潔等[12]報道指出,貧血可作為ACI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因子;但也有研究表明,貧血與ACI患者的臨床特征有一定聯系,但與其預后無關。ACI的臨床轉歸包括痊愈、惡化、復發(fā)、殘疾、死亡等,mRS已廣泛應用于ACI患者的總體預后評估[13]。本研究發(fā)現,265例ACI患者發(fā)病3個月后預后良好196例,預后不良69例,貧血組患者年齡、NIHSS評分、住院天數及預后不良發(fā)生率均高于非貧血組,BMI、血紅蛋白、血小板及高血壓、吸煙比例均低于非貧血組;輕度貧血者預后不良發(fā)生率明顯低于中重度貧血者;猜測貧血可能與ACI患者的近期預后有關,進一步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高血壓、吸煙、肺部感染、NHISS評分、貧血是AC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
國內外大量研究發(fā)現,年齡與ACI患者預后息息相關,李春瑤等[14]對ACI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進行了分析,預后不良組年齡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年齡越大,預后越差。本研究也證實了上述結論,年齡是AC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OR=1.183)。ACI患者入院后血壓會呈應激性升高,于24 h內迅速下降,收縮壓維持在140~159 mmHg預后較好,血壓過高或過低者預后都不理想,因此,血壓管理在ACI治療中非常重要。吸煙是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也是高齡男性患ACI的重要原因之一,陳宇丹等[15]指出,長期吸煙ACI患者肺功能受損,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概率高于非吸煙患者,其預后也更差。肺部感染是ACI患者最常見的內科并發(fā)癥之一,可能與患者年齡較大、長時間臥床、吞咽障礙等有關,合并肺部感染者腦組織代謝增加,不僅影響腦血流,炎癥還會加重腦水腫,加速缺血半暗帶壞死,擴大梗死灶,加重神經功能缺損,故對早期昏迷或飲水嗆咳ACI患者,應及時給予插鼻飼管。NHISS評分是直接反映ACI患者入院時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評分越高,病情越重,預后越差,因此,NHISS評分也是AC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
血紅蛋白在人體中發(fā)揮重要的運輸氧和二氧化碳作用,血紅蛋白水平下降時,動脈含氧量也隨之降低,導致機體缺氧,通過降低血液粘度、增肌靜脈回流等來改善微血管灌注。當腦組織缺氧時,腦血管的自我保護、調節(jié)機制開始發(fā)揮作用,血管內皮細胞和周圍神經元細胞會產生一氧化氮,促進腦血管擴張,從而改善腦組織氧供。人體處于貧血狀態(tài)時,會引發(fā)交感神經興奮等一系列負反饋機制,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從而加大腦血流量,腦組織灌注受影響,腦血管的代償機制不足以滿足其氧供,缺血半暗帶的氧含量也明顯下降,加速缺血半暗帶壞死,影響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貧血是ACI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OR=1.706)。
綜上所述,入院時貧血ACI患者的臨床風險高于非貧血患者,貧血是ACI患者近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貧血越嚴重,預后不良發(fā)生率越高,在臨床工作中,應把貧血與傳統危險因素結合起來,積極予以預防,以便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