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第一初級中學 殷曼曼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要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數學課堂是數學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課堂,教師需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構建課堂教學,以學定教,順勢導學.那么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如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發(fā)展個性,提升思維呢?下面筆者結合一些課例談談個人的一些認識.
數學概念作為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指導學生建構數學理論的根基.不過,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概念時僅僅將概念“輸送”給學生,僅僅關注概念的運用,忽略了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這種生搬硬造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升,無法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概念教學模式,但無論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離不開學生火熱的思考和熱烈的參與.合理、生動的課堂導入,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并主動探究、深度思考,從而充分認識概念的本質.
概念教學的重點就是讓學生領悟概念的形成過程,也是教學的難點.概念教學的本質是以教材為主導,以概念知識為載體,以問題為主軸,借助活動形成路徑,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概念的形成過程.
每個學生都是極富個性的生命體.他們有著獨特的思想、興趣點和認知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在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建構,使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得到有效落實.
例1如圖1所示,已知⊙O,AB為其直徑,現以OA為直徑作⊙O1與⊙O的弦相交于點D,DE⊥OC,點E為垂足.
圖1
(1)求證:AD=DC.
(2)求證:線段DE為⊙O1的切線.
(3)若OE=EC,那么四邊形O1OED為什么四邊形?請出示證明.
經過自主思考和探究,學生生成了以下結論:
生1:我們可以利用全等證明AD=DC.
生2:我們可以運用“三線合一”直接證明.
生3:我們可以利用“垂徑定理”,在大圓中……
生4:我們可以這樣證明第(2)問.先連接半徑O1D,再證明∠O1DE為直角,不過證明過程我寫不出來.
生5:我們可借助平角∠ADC,得出∠ADO1+∠CDE=90°.
生6:在第(1)問中我們可證得點D為AC的中點.又點O1為AO的中點,則O1D為三角形AOC的中位線,所以O1D∥OC.而后根據“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這一原理,證得∠O1DE=90°.
生7:我猜測四邊形O1OED是平行四邊形,但他說是正方形,我百思不得其解.
生8:你差一點就可以證實了,你看這個平行四邊形有一個直角,還有一組鄰邊是相等的,這樣一來,就可證實它為正方形了.
作為數學教師,就應追求這種有思維參與的教學過程,學生思維的參與度和思維困境才是課堂教學中最需關注的要素.教師需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探究、善于表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將教學資源內化到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中,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學課堂.
葉瀾教授這樣說過:“課堂應該是一段向未知方向前進的旅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優(yōu)美的風景,并非是遵循規(guī)定路線的一段毫無激情的行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關注細節(jié),密切關注學生的一段話、一個神態(tài)、一個動作,從細微的變化中找尋可生成的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過程中,筆者設置了以下練習:
例2將函數y=ax2+bx+c的圖像先向右側平移3個單位,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可得圖像的解析式為y=x2-3x+5,那么a+b+c=( ).
圖2
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思路打開了,討論氣氛很活躍.
生1:想要求出a+b+c,只需求出y=ax2+bx+c的解析式.我們可以這樣做.先求出y=x2-3x+5的頂點坐標,這個不難,其坐標為,而后平移坐標可以求出y=ax2+bx+c的頂點坐標為由此可得所求函數解析式為y=.最后分別求出a、b、c的值,便可算出a+b+c=11.
師:其他學生也是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結果的嗎?
生2:他的方法是正確的,不過部分步驟比較煩瑣.比如,不需要分別求出a、b、c的值.想求a+b+c,也就是求x=1時函數y=ax2+bx+c中y的值是多少.因此,我們直接將x=1代入前面的解析式y(tǒng)=可得y=11.
師:非常好,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生3:我們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作圖(如圖2).若想求出a+b+c,事實上就是求當x=1時,函數y=ax2+bx+c中y的值.我們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隨意畫拋物線,而后在圖像上找尋橫坐標為1的點,同時標出其縱坐標為a+b+c.首先將拋物線向右側平移3個單位,那么這個點也向右側平移了3個單位,可以看出其橫坐標為4,縱坐標不變;而后將第二條拋物線向下側平移2個單位,那么其橫坐標沒有變化,縱坐標減少2.我們把x=4代入函數y=x2-3x+5,可得y=9.觀察圖形可得a+b+c比9大2,因此a+b+c=11.
從這名同學嫻熟的講解中,不難看出他所講述的思考過程都是經過再三考慮的.學生都被他的創(chuàng)意想法和獨特思維驚呆了,紛紛鼓起掌來.數學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體操,一道靜態(tài)的、枯燥的數學習題,在學生火熱的思考、深度的探究、思維的碰撞、智慧的生成之下,竟有了如此多的收獲,可以說深度思考在課堂中真實存在,學生的能力逐步形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細節(jié)的關注會讓數學教學變得靈性、變得生動、變得高效.
總之,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將靜態(tài)的、單一的問題變得動態(tài)化、生動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做到尊重學生,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輕松又愉悅,富有個性地進行創(chuàng)新式學習,從而提升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