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民生《宋代女子的文化水平 》
宋代女性有文化者甚多,她們或精通經(jīng)史學問,或善于詩詞文章,或為繪畫、音樂高手,位于社會下層的伎樂等也多有精妙的詩詞之作。有數(shù)據(jù)為例:自先秦至隋唐,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總共不過33位,而宋代有女詞人近90人,女詩人200余人。以李清照、朱淑真為代表的宋代女作家的群體性崛起,折射出了一個王朝的思想觀念。
宋代官方及社會輿論普遍贊成女子受教育、學文化。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就很主張女性受教育。如宋真宗趙恒(968—1022)詔令諸儒編歷代君臣事跡時,就“別纂《彤管懿范》七十卷”,將女子事跡和文章編輯成集,給予肯定和宣揚。宋高宗趙構(gòu)(1107—1187)更是直言:“朕以謂書不惟男子不可不讀,雖婦女亦不可不讀,讀書則知自古興衰,亦有所鑒誡。”即在讀書這一問題上,把女子和男子置于平等位置。
宋代主流輿論普遍認為女子應(yīng)該學習文化,掌握一定的知識,從而可以協(xié)助丈夫“齊家”,乃至光耀家族。如名相司馬光就抨擊只教男不教女的錯誤觀念,一再強調(diào)女子應(yīng)學習,并明確將好學、有文化定位為賢女的主要標準。
秉持上述理念,宋人廣泛開展了對女子的文化教育,不僅在皇宮中,民間也出現(xiàn)了女子學堂。成都女子楊氏便在家中開辦了女子學堂,“以章句、字畫訓誨諸女及里中內(nèi)外親表之甥侄”,周邊女子紛紛前來求學,尊之為“經(jīng)師教姆”。此外,書香人家女子的家庭教育,教師多為其父母或祖父母長輩。非業(yè)儒之家則會招聘老師來家中教育女子。貧寒之家的女性自學成才的也不在少數(shù)。
女性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僅帶來女性文學藝術(shù)上質(zhì)的飛躍,也在母教文化上為歷史做出了貢獻,如楊億、歐陽修、蘇軾等文化大師的煉成,無一不與母親的直接教育有密切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