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紅
青海省大通縣石山鄉(xiāng)中心學校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級階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瘜W核心素養(yǎng)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素養(yǎng),主要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等五個方面,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是幫助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必需的一步。因此,教師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學生將來發(fā)展的真實需要,合理利用化學學科的育人功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化學基本觀念包括元素觀、微粒觀、結構觀、變化觀、價值觀以及分類觀、實驗觀等,這些觀念不是直接印在課本上的內容,而是隱含于課本教材體系中的。初中學生還沒有在腦中形成成熟的化學觀念?;瘜W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以詳細的化學知識為載體,讓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既要重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觀念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來促使學生化學基本觀念的樹立。
初中學生正處于學習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初中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又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掌握合理的化學學習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習效果,還能促進化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特別是注重對學生化學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條件下積極參與課堂問題探究,并自主學習和構建化學知識網(wǎng)絡。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化學知識學習能力,也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化學是一門自然類學科,學習化學不能死記硬背,得講究一個“理”字。雖然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外界密切相關,尤其是教師的引導[1]。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提問的形式促進學生形成與發(fā)展化學觀念,逐漸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化學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課堂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化學探究欲。學生能在教學情境中學習化學書本中的內容[2],同時也發(fā)展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性的情境有很多種,如引入學生熟知的名人逸事、將生活實例導入化學課堂教學、利用謎語將抽象的化學趣味化等。
1.引入名人逸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教育的藝術在于能夠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讓人在情境中切身體會教育的真正意義?!睂Τ跞龑W生來說,陌生的化學知識很枯燥,同時也特別抽象,如果化學教師在課前用一些喜聞樂見的名人逸事做鋪墊,這樣便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欲,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教師在講解初三化學教材中“金屬”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點石成金的故事將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引出來。化學教師將點石成金的故事說給學生聽,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龍體長存,日思長生藥,夜作金銀夢,于是他命令各路仙家大煉丹藥。仙家深居山野之中,每天過著超凡超脫塵世的神仙生活。煉丹師以丹砂、雄黃等為原料,開爐煉丹。企圖制得仙丹,然后再點石成金,希望通過服用仙丹或者以金銀為皿來長生不老。故事講完后,化學教師再向學生提問:“故事里面的丹砂和雄黃的化學名是什么?同學們覺得點石成金之說真的存在嗎?如果點石成金真實存在,有什么方法能夠點石成金呢?”如此一來,聽完故事的學生便會靜下心來思考教師的問題,學習化學的能力也將提升,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了培養(yǎng)。
2.生活實例導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科粵版初三化學教材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存在緊密聯(lián)系,生活中化學知識也隨處可見[3]。教師應從日常生活入手,將生活實例導入化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化學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講解“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時,可以結合胃痛問題,詢問班上有多少學生經(jīng)歷過胃痛,并且要求他們說出胃痛時的感覺和治療的方法。然后教師再詳細為學生解說,治療胃痛的藥物主要是由氫氧化鋁組成,氫氧化鋁能夠和胃酸反應生成水和鹽,這個反應就是接下來需要講的中和反應。除此之外,用稀釋的氨水來擦拭被馬蜂叮過的部位,就能治痛止癢,其原因也離不開中和反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教學采用實驗探究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形成化學核心素養(yǎng)?;瘜W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知識點的梳理,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同時也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所以,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教學的方法來開拓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其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初中化學中有很多關于基本概念的知識點,學生對這些概念通常沒有較為直觀的理解,只通過想象或書面文字理解較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微課是通過短視頻對教學內容進行多個維度的展示,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相關知識點,可以做到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分解和整合。所以學生可以在微課的幫助下,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進行快樂學習,從而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進行“分子、原子”教學時,學生初步接觸化學微觀概念。抽象的微觀世界,因看不見、摸不著,對初中生而言,其難以想象,更不能理解。借助微課動畫能恰當?shù)亟鉀Q此問題,通過微課形象的動畫,學生看到了奇妙的微觀世界。關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學習是一個重難點,教師可以用計算機動畫模擬微觀粒子,進行運動變化的教學,把知識制作成微課短視頻,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清楚看懂分子運動、間隔、分裂以及重組的過程,可以較為理想地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合理利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可以順利地突破難點,達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意義在于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實現(xiàn)全方位的成長,同時開拓學生學習化學的思維能力[4]。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要立足課堂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好習慣,逐漸形成化學核心素養(yǎng),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以及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