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萍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浙江臺州 318050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不同于初中、小學,內容更為富足,且具有較強深意。伴同學習結構的繁雜化與內容的多元化,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方式與教學目標勢必有所改變。故而,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足夠重視,促使學生可以借助所學知識去學習新的知識,通過自身思維去分析問題且給予獨有的見解,以推動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具備更深層次的認識。實質上.傳統(tǒng)語文教學工作中,老師僅把教學大綱任務的落實當做語文教學的關鍵,把成績視為量度學生語文能力的標尺,難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語文是一項具備較強人文性課程,高中語文教材的撰寫,是經由眾多專家學者謹慎思考之后所得,故教材內容、難易程度等均與高中生的認知水平、特性發(fā)展等契合,在此期間針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予以培養(yǎng),不但能夠在學生深入認知課文時提供幫助,也能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表述能力予以鍛煉。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缺少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語文思維的自主和創(chuàng)造性,如多媒體教學、互動課堂、寫作應用等,這些都是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策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自學課文內容,更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自己在解決問題中掌握知識,而且調動了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語文思維能力的自主性。
想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必須有效提高學生的敏銳洞察力以及相應的觀察能力。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是否敏銳、觀察事物的眼光是否具有高度的犀利性以及對事物觀察的深淺程度等一些方面,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注意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通過對文字語言及圖畫的觀察體驗生活。例如,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課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對文中的情境予以想象,通過對文字語言的敏銳觀察與分析真正的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并思考自己如果是主人公內心有怎樣的情感波動,從而把握文章的整體基調。在《江南的冬景》這一文章的學習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畫面及音樂,帶領學生走進作者筆下營造出來的絕美意境中,感受到江南冬天的美麗景象與獨特韻味,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審題立意中對邏輯思維予以訓練。審題立意屬于高中作文教學開展的初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對學生概括性、發(fā)散性等思維予以訓練。通常材料作文的立意具備如下標準:一是正確,二是與材料內容契合。這里的正確也就是學生的邏輯思維有無合理性,而與材料內容契合也就表示立意應針對材料展開邏輯推理,從而在選材布局中訓練邏輯思維。作文選材能對學生篩選事物的邏輯思維加以訓練,通常以有無與主旨契合為依據(jù)進行判斷,對腦海中的眾多材料挑選。并且,選材注重代表性,也就是將相同類型的材料精選.最大程度涵蓋同類型材料的優(yōu)點。另外.布局可對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加以訓練,就好比是棋場中的決勝關鍵——排兵布陣,應當有條不紊、謹慎思考。在議論文中依據(jù)一般模式訓練,或者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其他方式的結合訓練,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鍛煉。另外,也可以在語言錘煉中對邏輯思維加以訓練。語言修飾、斟酌屬于寫作的末尾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能在一定層面對學生邏輯思維進行訓練。譬如反復斟酌,不但可促使詞語的應用更加精確,也能保障命題合理。并且,從作文里面發(fā)現(xiàn)語病可強化文本邏輯性,對學生連貫、條理等邏輯思維具備較好的訓練作用。
邏輯思維能力具體表示按照相應系統(tǒng)化知識,依據(jù)既定的邏輯順序,科學、正確思考的能力。它是其他思維模式的始發(fā)點。要知道,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具備較強繁雜性,故語文教師必須借助持續(xù)積累教學經驗、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方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