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 南開大學幼兒園 天津 300110
隨著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高校家長資源的重要性逐步顯現(xiàn)出來,家長的專業(yè)、閱歷和特點對幼兒園來說是一筆豐富的教育資源。如何有效的利用好高校家長資源,使他們成為幼兒園活動有力的支持者和共建者,彌補幼兒園教師在其他學科專業(yè)領域的不足,是我們目前正在探索和努力的防線。而家長進課堂則是我們園本課程中的特色品牌活動。
家長進課堂即家長作為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者,進入到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中,利用家長們所具有的不同的性格、氣質(zhì)、行為及文化背景,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在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和游戲中,使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對于家長而言,他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可以看到
班級幼兒整體的學習現(xiàn)狀,同時看到自己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群體中處于何種水平,同時,家長作為活動組織者,能夠切身感受到幼兒教師的專業(yè)要求,體會到教師工作的艱辛;對于幼兒而言,家長進課堂能為幼兒帶來新鮮感,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自己的爸爸媽媽當老師,幼兒會倍感自豪和親切。
教師在組織活動前首先要了解本班幼兒家長所在學院,研究專業(yè),了解他們所在領域。其次需要結合本學期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內(nèi)容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在家園聯(lián)系的時間向不同的家長發(fā)出家長進課堂的活動邀請。
高校幼兒園里一個班級內(nèi),同為高校教師,但家長們又有不同的專業(yè),不同的研究領域,不同的工作崗位。覆蓋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不同崗位。如何選擇家長資源,安排適宜的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學齡前兒童,不同的年齡班年齡差異顯著,發(fā)展需求不同,活動設計的第一步首先要考慮到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求。以大班為例,幼兒園大班孩子們進入幼小銜接的階段,學習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學年里重要的教學目標,我們在選擇家長進課堂的活動時,會考慮更多的邀請一些理工科的家長帶領孩子們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和科學探究,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自主去感受專心,耐心的完成一個實驗或者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愛思考,愛操作的品質(zhì)。
不同家長,具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在制定計劃之時,會考慮結合園本課程活動的開展需要,利用家長的職業(yè)優(yōu)勢,使園本課程活動的開展得到專業(yè)的指導,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體驗,活動效果最大化。以大班為例,園本課程活動中某一月的活動主題為“蓋房子”,充分利用高校家長資源,我們邀請家長來為我們講南開園里的建筑,講講南開園里的建筑故事。讓整個主題活動立體豐富起來,活動不僅僅停留在幼兒園里,當孩子們和爸爸媽媽走出幼兒園,漫步在南開園里,主題活動還會在親子互動見繼續(xù)蔓延,繼續(xù)升華。
一日生活中,孩子們總會有很多新的興趣點發(fā)生,這些往往都不在你的計劃內(nèi),但是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去好奇,去探究,去了解。以大班活動為例,為了準備運動會,孩子們會在戶外活動時,積極練習自己的運動項目,孩子們突然對自己的身體,對骨骼很感興趣,于是我們邀請了醫(yī)學院的爸爸媽媽們來為孩子們講講我們身體的構造,講講運動和身體之間的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
一次家長進課堂活動的結束,并不代表活動的真正結束。首先我們需要感謝家長的配合,帶領孩子一起對他們帶來的活動表示感謝,及時讓家長感受到活動對于幼兒學習發(fā)展的價值,產(chǎn)生自我價值感。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這個活動,是否需要在班級里以不同的形式繼續(xù)讓孩子感受和體驗,或開展相關的延伸活動,讓孩子們的興趣得到充分滿足,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人,同時不同方面的能力和品質(zhì),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總之,教育孩子、做孩子的好老師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家長進課堂活動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教師需要在日常接觸中加強對家長的了解,針對家長理念狀況、專業(yè)知識、思想品質(zhì)、工作能力等,認真甄選,細致幫助,用心打造家長的教師職業(yè)形象,讓家長進課堂活動深受幼兒喜歡并使幼兒真正受教益,真正達到資源共享、多元育人的目的,充分利用高校資源,使幼兒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