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貞妮
(衡水第一中學,河北衡水 053000)
網絡時代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和網絡打交道,網絡消費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消費行為,高中生也不例外。雖然網絡消費可以為高中生提供便利,刺激市場經濟消費,但也產生一些問題和隱患,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威脅,在網絡時代保護好消費者權益不僅和高中生消費者自身有關,還和法律、政府監(jiān)管等聯系密切,需要共同改進,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網絡消費者出現于網絡時代,是網絡交易的重要部分,為保護網絡消費者的權益,就必須了解其主要特點。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群體廣泛性。網絡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網絡消費不再只是高學歷精英人士的獨享生活方式,加入網絡消費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高中生,充分體會網絡消費的便利。不管年齡長幼、學歷高低,只要掌握網絡和手機等操作技能,就能體驗網絡消費的樂趣,這就使得網絡消費者群體具有年齡與學歷層次多樣性的特點。但要注意高中生的學歷較低,防范意識較弱,合法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二是地域廣泛性。隨著物流快遞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和網絡、手機的普及使用,網絡消費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偏遠山區(qū)也不例外。這意味著網絡消費成功打破地域限制,任何地區(qū)的人都可以成為網絡消費者。三是重視自我。網絡時代是多元時代,網絡消費者不再局限于大眾化,正不斷趨于小眾化,成為特殊的網絡消費者群體,重視自我體驗。例如高中生群體具有獨立的想法與見解,喜好新鮮,相信個人的判斷,渴望自己更獨特、更有個性,并且愛好廣泛,對未知事物和領域充滿好奇心,在網絡消費中也更容易被騙。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展時期,判斷能力還不夠強,一部分學生在鋪天蓋地的網絡廣告宣傳中會因一時沖動購買非必需品,尤其是在雙11、雙12等大型網絡促銷活動、寒暑假,網絡商家推出各種各樣的優(yōu)惠活動,消費氛圍濃厚,激發(fā)高中生的消費欲望,很多學生分不清個人的真實需要、虛假需要,為貪圖小便宜購買很多無用的物品,甚至是假冒偽劣產品,損害自身合法權益。
在網絡消費中,消費者需要披露個人信息,包括身份、支付賬戶、住所地、聯系方式等,非常詳盡,但網絡空間的信息流向具有不穩(wěn)定性、不可控性,因而消費者個人信息處于不安全狀態(tài),隨時面臨網絡竊取、經營者使用不規(guī)范等威脅,知情權、隱私權等受到侵犯。高中生安全知識尤為缺乏,在網絡消費過程中疏于防范,忽視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實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策略的制定、消費糾紛的調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網絡消費法律并不完善,加上各個監(jiān)管部門分工模糊,經常發(fā)生相互推諉和扯皮的現象,無法保障網絡消費者權益。另外,很多消費者在遇到網絡消費糾紛時往往因維權成本過高不愿訴訟維權,也不愿花費大量精力、時間和金錢應付訴訟的復雜程序,即便勝訴也是得不償失,損害合法權益。
高中生在網絡消費行為上具備從眾心理、依附心理,喜歡借鑒購物達人給出的一些消費意見。但受到經濟利益的驅動,很多網絡購物達人慢慢變成市場消解對象,成為網絡經營者榨取剩余價值的一種工具,他們的網絡消費體驗逐漸失去參考價值。這就需要高中生在參考網購達人提出的消費意見時學會辯證看待,切忌盲目跟從,盡量選取一些合理的、客觀的網絡消費指南,提高理性消費程度。部分自制力較差的高中生應接受監(jiān)督管理,設置支付寶賬號、網銀賬號的消費上限,預防過度消費,或者在家長、家長委員會的幫助下進行網絡消費,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影響學習,同時預防遭受網絡欺詐,有效保護自身權益。
網絡消費對于網絡時代的高中生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在網絡上購物、消費,為預防被騙,必須堅持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完善個人保護體系。一是高中生在網絡消費中要真正懂得分辨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避免個人資金被盜,保護財產安全;二是高中生在網絡消費實際中務必要保持謹慎的心理,果斷關閉網絡上來源不明的鏈接,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環(huán)境中下載相關軟件并使用,最大限度提高網絡消費的安全性、可靠性,預防個人資金被騙或被盜;三是高中生不得在網絡消費中貪圖小便宜,為了獲取一點利益就盲目信任他人,遇到網絡消費糾紛時要及時和網絡平臺的商家或客服溝通,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保障自己作為網絡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一方面,高中生在網絡消費中操作支付步驟以前應多和商家交流,明確其商品的各項指標是否達標,注意商家的信用等級和其他消費者給出的評價等,保證商品符合要求之后再支付購買。與此同時,高中生要有意識地在網絡消費過程中保存和商家的聊天記錄、交易記錄以及付款憑證等一系列電子證據,為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之后解決糾紛提供重要依據。另一方面,對于網絡消費的支付方式,如在淘寶網站購物,高中生應盡可能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貨到付款的方式,確保付款安全,在受到商品確認實物和商家描述一致之后再確認付款,充分保護個人公平交易權、財產安全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時,高中生要敢于和商家溝通,溝通失敗之后主動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通過正當途徑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高中生作為網絡消費者,唯有在消費過程中加強控制,多留意、多防范,增強對商品和商家的辨別能力,才能把網絡消費陷阱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降低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可能性。
建議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納入網絡知情權的內容,從立法層面明確網絡消費環(huán)節(jié)商家應當披露的產品信息,涵蓋生產日期和生產地、功能、使用方法等,規(guī)制網絡商家的宣傳行為,加大處罰虛假宣傳的力度,賦予消費者評價商家信譽的權利。如果商家隱瞞信譽記錄,應給予處罰,禁止其在某個時間段進行網絡交易,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侵害之后能追究商家的法律責任。
保護網絡隱私權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建議通過立法的形式保護網絡消費者的隱私權,明確隱私權的范圍。如果消費者參與網絡消費活動不得不泄露個人隱私時,不管是網絡運營商還是商家都應履行保密義務,處理好消費者的隱私,未經消費者同意嚴禁泄露,嚴厲處罰網絡運營商和商家隨意泄露、出賣消費者隱私的行為,保護好網絡消費者的隱私權。
為更好地解決網絡消費在線爭議,建議根據線下爭議解決制度實行,主要有在線和解與在線調解等方式。對于在線和解,指的是商家和消費者在網絡消費過程中發(fā)生糾紛以后通過在線溝通解決爭議,節(jié)約訴訟時間與費用,最快速地解決爭端。并且借助網絡溝通解決爭議還具有保密性,消費者與商家都更容易接受。對于在線調解,這需要第三方力量的支持,如淘寶的售后服務就是很好的例子,售后客服根據網絡交易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判斷、甄別,基于雙方上傳的說明文本提出解決方案,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這對參與在線調解的第三方提出要求,要擁有專業(yè)知識、調解經驗,確保順利完成在線調解任務,保護網絡消費者權益。
網絡消費的監(jiān)管需要行政部門、司法即社會等的聯合,專門建立監(jiān)管體系,提高網絡監(jiān)管效果,有效保護網絡消費者權益。建議政府行政部門加強對網絡消費市場的監(jiān)管,專門安排一個部門全權負責,預防各部門推卸責任的弊端,有效規(guī)范網絡消費市場;社會上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會也應加強對網絡消費的監(jiān)管,賦予其解決小額、小型網絡消費糾紛的權力,利用先進網絡信息技術實施在線監(jiān)管,給出警告或處罰等,批評不法商家,要求其改正;必要時提交司法處理,通過司法手段加強網絡消費市場的監(jiān)管。
網絡時代的消費者具有顯著的特點,其權益保護對網絡消費的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意義,這關系到消費者個人和外部限制、監(jiān)管。鑒于當下的網絡消費盛行虛假宣傳和欺詐消費、消費者難以維權等問題,作為消費者的高中生應堅持約束自身的消費行為、學習網絡消費安全知識、加強網絡消費過程控制,在外部監(jiān)管層面則建議加強對網絡消費者知情權和隱私權的保護,完善在線爭議解決機制,建立網絡監(jiān)管體系,多角度推進網絡時代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強化與完善,保障消費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