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怎樣做父親”與倫理覺悟*
        ——以魯迅與胡適為例的考察

        2019-11-13 03:52:15史建國
        文學與文化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教育

        史建國

        內(nèi)容提要:魯迅的《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和胡適的《我的兒子》是兩個具有互文性的文本,其內(nèi)在觀念雖有差異,但都對促進國人的倫理覺悟起了重要作用。考察兩人對“怎樣做父親”的認知與實踐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推動父子關(guān)系倫理觀念變革以期實現(xiàn)倫理覺悟的同時,對于另外一種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觀念他們卻不同程度地缺乏應有的警惕與變革的沖動,而這也再次證明了倫理覺悟與倫理變革之艱難。

        在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體系中,倫理思想相對來說是最穩(wěn)固的,變革難度也最大。所以新文化運動之初,陳獨秀在《吾人最后之覺悟》中就斷言“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后覺悟之最后覺悟”,因為倫理思想最終會影響到社會秩序、影響到政治,“此而不能覺悟,則前之所謂覺悟者,非徹底之覺悟,蓋猶在惝恍迷離之境”。在一番堪稱嚴密的邏輯推演下,陳獨秀明確地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三綱”這一維持中國漫長封建社會“超穩(wěn)定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鍵性因素。帝制終結(jié)以后,“三綱”之中的“君為臣綱”雖然并未從思想觀念層面得到徹底的清理,但畢竟已無所附著,不再具有現(xiàn)實意義。于是“父為子綱”和“夫為妻綱”便成為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化派們倫理批判的主要對象。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成員內(nèi)部關(guān)系的革新與重新定位是關(guān)系到倫理革命能否最終取得成功的關(guān)鍵。于是,究竟什么樣的父子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才是合理的、才是現(xiàn)代人應當追求的,便成為當時有識之士們討論的熱點。而在進化論獲得了大量信徒的擁躉,幾近成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語境中,關(guān)涉到下一代成長、青年人未來的父子關(guān)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往小處說,這是改革家庭繞不開去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往大處說,則牽涉到民族國家的未來。

        回顧新文化運動中關(guān)于父子關(guān)系的討論,1919年魯迅發(fā)表的《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廣為人知的一篇文獻。文中所表達的“立人”思想與歷史中間物意識,以及“父子之間沒有什么恩”的斷語對捆綁父子關(guān)系的“孝道”所做的徹底解構(gòu),時至今日仍然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甚至不乏先鋒色彩?!段覀儸F(xiàn)在怎樣做父親?》寫于1919年10月,發(fā)表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號。魯迅說:“作這一篇文的本意,其實是想研究怎樣改革家庭;又因為中國親權(quán)重,父權(quán)更重,所以尤想對于從來認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問題,發(fā)表一點意見?!蓖瑫r,魯迅也說關(guān)于家庭問題自己在前面其實已經(jīng)著文涉及:“對于家庭問題,我在《新青年》的《隨感錄》(二五,四十,四九)中,曾經(jīng)略略說及,總括大意,便只是從我們起,解放了后來的人?!逼渲?,《隨感錄二十五》發(fā)表于1918年9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五卷第三號,《隨感錄四十》發(fā)表于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6卷1號,而《隨感錄四十九》則發(fā)表于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6卷2號。從內(nèi)容來看,這三篇“隨感錄”雖然都是針對家庭問題而發(fā),但其中確實已經(jīng)涉及了怎樣做父親這一主題,比如《隨感錄二十五》里對“孩子之父”與“‘人’之父”的區(qū)分”,《隨感錄四十》里對“完全解放了我們的孩子”的呼吁,以及《隨感錄四十九》里所表達的“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他們走去。路上有深淵,便用那個死填平了,讓他們走去……”那種歷史中間物意識等等,都與《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的觀點類似。

        換句話說,關(guān)于怎樣做父親,怎樣對待孩子,在寫《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之前,魯迅的主要觀點已經(jīng)在三篇隨感錄中表達過了,盡管不是特別系統(tǒng),內(nèi)容也不怎么純粹(在寫完《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后兩日,魯迅又寫了《與幼者》,同樣是關(guān)于做父親,內(nèi)中張揚“對于一切幼者的愛”)。但1919年10月魯迅為何又針對做父親問題專門著文呢?這恐怕與此前胡適的一首詩《我的兒子》及其引發(fā)的爭論有關(guān)??梢哉f正是胡適的《我的兒子》這首詩,使得“怎樣做父親”或者“怎樣對待孩子”問題成了當時輿論關(guān)注的焦點。而魯迅的《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則可以視為對這一熱點事件的主動介入。

        1919年3月26日(陰歷二月初五),胡適的長子胡祖望出生,四個月后的7月30日,胡適寫下《我的兒子》并發(fā)表在當年8月3日《每周評論》第33期“新文藝”欄。盡管表面來這首詩不過是初為人父的胡適對父子關(guān)系的一種個人化的理解,并非就父子關(guān)系這一社會關(guān)注度極高的問題所做的帶有普遍意義的表態(tài),由此也撇清了“教唆”別人兒子“不孝”的嫌疑,但實際上卻仍然可以看作是作為新文化運動主將的胡適,在進入“父親”這一角色幾個月后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發(fā)起的一次強有力的挑戰(zhàn)。詩中的“樹本無心結(jié)子,我也無恩于你。但是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yǎng)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誼”“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順兒子”等句所表達的“父母對子女無恩惠可言”以及“不希望孩子將來做‘孝順兒子’”等等,在當時確實對舊的倫理觀念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由此也引發(fā)了廣泛的社會關(guān)注乃至爭議。比如隨后汪長祿就幾次致信胡適對他詩中的意見表示不能茍同,更批評胡適有將“孝”驅(qū)逐出境之嫌。而胡適也分別回信作答,繼續(xù)闡明自己的觀點。兩人之間的通信后來在20世紀30年代還曾被收入《開明中學講義》,影響就更大了。

        《我的兒子》詩發(fā)表兩個月后,魯迅寫了《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文中的許多內(nèi)容都與胡適《我的兒子》及其引發(fā)的爭論有著明顯的關(guān)聯(lián)性。比如《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提到的“‘父子間沒有什么恩’這一個斷語,實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紅耳赤的一大原因”,顯然就是對胡適《我的兒子》中所表達的“父母對子女無恩惠可言”的一種呼應。而《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對待子女要“理解”“指導”“解放”,使其“成一個獨立的人”的主張,也與胡適詩中“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的期望有著內(nèi)在相通之處。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與《我的兒子》作為兩個文本,是有很強的互文性的。這種互文性或許在當年“《我的兒子》事件”的一些在場者那里看得會更加清楚。

        1919年12月7日《星期評論》發(fā)表的沈玄廬《我做“人”的父親》一文中就清楚地闡明了胡適《我的兒子》的發(fā)表與后續(xù)魯迅《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等文章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文章寫道:“自從胡適先生做了一首《我的兒子》詩,登在《每周評論》,惹起一班‘圣人之徒’不少的非議?!缎虑嗄辍妨砹柼瀑瓜壬段覀儸F(xiàn)在怎樣做父親?》,接著沈兼士先生著的《兒童公育》,和本報二十、二十五兩號季陶先生那篇《舊倫理的崩壞與新倫理的建設(shè)》,合起來看,都是古往今來幾句忠實的說話,也好算是給子孫代代得改種收成的吃飯?zhí)铩!蓖瑫r,沈玄廬文中提到的震驚全國的施存統(tǒng)《非孝》事件則是從兒子的視角對父親的權(quán)威以及“孝道”提出了挑戰(zhàn),也可以視作《我的兒子》事件的余緒之一。施存統(tǒng)的《非孝》原文雖已不可考,但1922年無政府主義者黎健民發(fā)表的另一篇《非孝》則在文末直接點出了《我的兒子》正是自己寫這篇文章的重要緣起。在引用了胡適的《我的兒子》后,黎健民寫道:“我們看了這首詩,就可以指導父母對于子女,本沒有什么功勞;子女對于父母,也用不著什么酬報;那末,這個‘孝’字,豈不是已經(jīng)根本不能存在嗎?”由此可見,胡適《我的兒子》發(fā)表所帶來的沖擊力還是非常大的,并且引發(fā)了新舊兩派一場關(guān)于倫理觀念的交鋒。而魯迅在寫作三篇隨感錄就改革家庭問題發(fā)言之后又寫《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顯然也與這一語境有關(guān)。

        從《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和《我的兒子》中可見,魯迅與胡適對“怎樣做父親”的認知是有著基于新文化立場和現(xiàn)代觀念的基本共識的,比如上述所談父母對子女無恩誼,以及對傳統(tǒng)倫理體系中“孝道”的解構(gòu)和精神相通的“立人”思想等等,二者的看法都比較一致。但是細究下去,其中也并非沒有認知差異。如若結(jié)合對兩人做父親的“實踐”方面的考察,則這樣的差異就更加明顯了。

        相較而言,對于父子關(guān)系,魯迅的看法更加現(xiàn)代也更加超脫,較少傳統(tǒng)倫理觀念與價值觀的羈絆。盡管魯迅也承認“只要思想未遭錮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過去”(《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但他認為作為父親當此新舊變革之際,最重要的是“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所以魯迅更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幸?!迸c做人的“合理”,而非孩子將來能取得多高的成就、是否能“光宗耀祖”。

        兒子海嬰出生后,魯迅幾乎在給母親的每封信中都要告知一下海嬰的近況。從信中的只言片語可以看出,海嬰小時候是比較頑皮的,貪玩、不愛學習。不過魯迅也并不以為意,因為貪玩是兒童的天性,不宜給他太多束縛,剝奪他的快樂與幸福感。1934年4月25日在給母親的信中魯迅說:“海嬰則已頗健壯,身子比去年長得不少,說話亦大進步,但不肯認字,終日大聲叱咤,玩耍而已。”1934年12月16日的信中也說海嬰“字卻不大愿意認,說是每天認字,也不確的”。而在信中談到海嬰的上學問題時說“海嬰雖說是六歲,但須到本年九月底,才是十足五歲,所以不如暫且任他玩著,待到六歲時再看罷”。相對于讀書習字,魯迅更在意的是兒子身體的健康、童年的幸福感以及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1934年10月20日給母親的信中說:“海嬰漸大,懂得道理了,所以有些事情已經(jīng)可以講通,比先前好辦,良心也還好,好客,不小氣……”10月30日的信中也說海嬰“道理也講得通了,不小氣,不勢力,性質(zhì)還總算好的”。等到海嬰真正入學讀書時,魯迅也并沒有費盡心思地為其擇校,擔心其“輸在起跑線上”,1936年8月25日給母親的信中說海嬰“仍在大陸小學,進一年級,已開學。學校辦得并不好,貪圖近便,管管而已”。

        從給母親的信中可以看出,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任之父”的魯迅對待自己的兒子,仍然如做“候補之父”寫《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時一樣,關(guān)心兒子的“幸?!迸c做人的“合理”,而并不刻意要求孩子必須要有多么優(yōu)秀、多么出類拔萃。盡管魯迅生前并沒有專門寫給兒子的文字留下來,但在他去世前一個月寫的《死》中卻有這么一條:“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shù)家。”這是作為遺囑而寫的,不可謂不鄭重。從中也可見魯迅對兒子的期許其實只是望子成“人”,兒子未來能夠有什么出息姑且不論,最低限度是要做一個能自食其力、人格健全的“人”。同時,只要兒子幸福就好,不必去追求那些貌似光鮮的虛名。這跟他一貫的“立人”思想是相通的,也最大限度地與傳統(tǒng)的“望子成龍”思想拉開了距離,是非?!艾F(xiàn)代”也非?!跋蠕h”的。因為盡管“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但魯迅卻認識到了子女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必定會有其長處和局限,而有些局限是注定無法超越和克服的,所以望子成龍雖是人之常情,但很多時候也只是父輩的一廂情愿。如果執(zhí)念于此,不唯徒然給子女增加許多不能承受之重壓,就是父親自身也會深陷糾結(jié)痛苦不得解脫。這樣一種觀念,時至今日也不乏啟示意義。

        返觀胡適,雖然他在《我的兒子》詩中對傳統(tǒng)倫理體系中的父子關(guān)系進行了解構(gòu),說希望兒子做一個“堂堂的人”而不是“我的孝順兒子”,但“堂堂的人”在暗含了對兒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而非父母附屬品的尊重、某種程度上與魯迅的“立人”思想相通的同時,卻也反映出了他對兒子的期許并沒有像魯迅那樣超脫和現(xiàn)代,而是仍然偏向傳統(tǒng)一端。一句話,望子成龍這種“人之常情”,在胡適那里也未能例外。因為“堂堂”原本就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詞,只是能夠自食其力、人格健全自然還算不上“堂堂”,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所謂出人頭地才能夠得上“堂堂”的標準。

        事實也的確如此,胡適自幼聰慧,春風得意,幾乎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所以他對兒子也期望甚高。1929年,胡適夫婦送剛滿10歲的兒子胡祖望去蘇州就讀滬江大學附中,8月26日晚在給胡祖望的信中寫道:“你不是笨人,工課應該做得好。但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聰明的人多的很。你若不用功,成績一定落后。工課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趕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工課要考最優(yōu)等,品行要列最優(yōu)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1930年6月29日,胡適接到學校關(guān)于兒子胡祖望成績的報告,報告上說他“成績欠佳”,需要在暑期學校補課。胡適大怒,立即寫信給胡祖望,令他退出已經(jīng)繳費的暑期旅行團,“即日搬回家來,七月二日再去暑期學校補課”:

        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你在學校里干的什么事?你這樣的工課還不要補課嗎?

        我那一天趕到學堂里來警告你,叫你用功做工課。你記得嗎?

        你這樣不用功,這樣不肯聽話,不必去外國丟我的臉了。胡適早年寫給兒子的信保留下來的極少,《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中只保留了寫給胡祖望的兩封和寫給胡思杜的四封信。其中寫給胡祖望的即是上引兩封,內(nèi)容都與兒子的讀書求學有關(guān),一封諄諄教誨一封嚴詞訓誡,但目標是同一的,那就是希望兒子將來能“成功”、做“最上等”的人。胡適的次子胡思杜從小嬌慣、不喜讀書是眾所周知的,饒是如此,留下來的四封信中也有三封包含督促他好好讀書、努力準備投考清華北大等內(nèi)容。在信中,胡適還反復督促兒子要重視學習英文:“不要單讀舊書,英文要用功讀”、“要用功學英文英語”。胡適之所以督促兒子學習英文當然不是僅僅為了讓兒子多掌握一門語言工具,而是著眼于將兒子培養(yǎng)成具有國際視野的“最上等”人。不過兩個兒子后來并未按照胡適的預期發(fā)展為成就非凡的“最上等”人,尤其是次子胡思杜的頑劣更讓他頭疼不已,甚至在朋友之間聊天時也刻意回避跟兒子有關(guān)的話題,可見其內(nèi)心是非常介意的,望子成龍的落空讓他始終難以釋然。

        由此可見,魯迅和胡適在怎樣做父親、怎樣培養(yǎng)兒子問題上雖然有著“立人”的同一認知,但是具體到自己身上還是有著顯著差異的。作為父親,魯迅望子成“人”,希望兒子將來能自食其力、人格健全,收獲幸福;胡適則不滿足于此,他希望兒子能成為“人中龍鳳”,收獲成功,做“最上等的人”。

        無論魯迅的望子成“人”,還是胡適的望子成“龍”,說到底這都只是父親對孩子的一種期許,是育兒觀念層面的問題。至于在教育孩子成“人”或成“龍”的過程中父親應該怎樣做、擔負什么樣的責任則是另外一個問題,而關(guān)于這一點,魯迅和胡適無論在“知”還是“行”上也都有明顯的差異。

        魯迅曾在隨感錄中對只管生不管教的父母予以批判,他說:“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辈⑶宜矃⒄杖A寧該爾將男人分為“父男”與“嫖男”兩類,“父男”又分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人’之父”是“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一個完全的人”。顯然,在魯迅看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失的。不過在《安貧樂道法》中他又寫道:“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y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yī)生?!边@兩種說法似乎彼此矛盾,但其實又不然。前面強調(diào)作為父親應當承擔教育兒子的責任,要做“‘人’之父”,主要指的是父親應當在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方面盡到自己的教育責任。這種教育可以是有形的言傳,也可以是無形的身教。后面說“孩子是要別人教的”,則指的是孩子的正式讀書學習,需要專門的老師教,即便自己本身就是教員,也不宜越俎代庖。也就是說,魯迅認為,孩子的正式讀書教育,并非父親的責任。這一方面可以理解,因為并非所有的父親都可以做孩子學問上的老師、指導孩子的學習;另外一方面,那些學識豐厚、原本完全勝任教孩子的父親主動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又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作為父親,魯迅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兒子的呢?1939年,許廣平在《魯迅風》上發(fā)表的《魯迅先生與海嬰》比較細致地勾畫了魯迅對兒子的教育情況:“魯迅先生活著的時候,給予他的教育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nèi)。他自己生長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賊兒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記得最真,絕不肯讓第二代的孩子再嘗到他所受的一切。”當然這是就教育的原則而言的,至于“普通知識的灌輸,他并不僅僅于書本的研究。隨時隨地常識的曉喻譬解;便中有時對于電影的教育,也在娛樂中采得學識的一種辦法,他是盡著機會做的。他自己對于舊式的背誦似乎很深惡痛絕。對一般學校的教育的制度也未必滿意。如果他較年輕,有了孩子,我想也許自己給以教育的。可惜海嬰生下之后,人事的匆促,他未能照顧到他的求學方面。然而在現(xiàn)時的學校,讀到大學畢業(yè),甚至留學回來,是否個個都成器了呢?還是疑問。因此孩子入校讀書情形,可以說在他是并不怎樣注意的,而且他自己所學和所用的也并不一致?!笨梢婔斞笇氲慕逃亲駨膬和奶攸c,寓教于樂,避免使得孩子將學習當作苦事。但正式讀書求學,魯迅是未曾顧及的。一來是“人事匆促”每天工作太忙,二來恐怕也與“孩子是要別人教的”這種認知有關(guān)。

        而胡適,雖然在《我的兒子》中說“但是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yǎng)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也承認父親對于兒子有著教育的義務,但實際上他卻認為,在家庭內(nèi)部,教育子女是母親的責任。早在1908年發(fā)表的《論家庭教育》中他就說:“看官要曉得,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因為做父親的,斷不能不出外干事,斷不能常常住在家中,所以這教兒子的事情,便是那做母親的專責了……現(xiàn)在要改良家庭教育,第一步便要開廣[辦]女學堂……列位要曉得,這女學堂便是制造好母親的大制造廠。列位要想得好兒子,便要興家庭教育;要興家庭教育,便要大開女學堂,列位萬不可不留意于此呵?!?929年寫的《慈幼的問題》中也認為:“慈幼運動的中心問題是養(yǎng)成有現(xiàn)代知識訓練的母親。母親不能慈幼,或不知怎樣慈幼,則一切慈幼運動都無是處。”可見,在為人父后,他的這一看法也沒有改變。甚至直到晚年,他依然堅持認為教育子女是母親的責任?!逗m之先生晚年談話錄》中記載,1960年1月9日,胡適的兒媳帶孫子胡復來看祖父,中間兒媳談到孩子不聽話,教不好:“媳婦曾淑昭帶同孫子胡復來,話題轉(zhuǎn)到小孩身上去。胡復只講廣東話的,先生說,他以廣東話作基礎(chǔ),將來可念古音。因為廣東話里還有許多是古音。媳婦說:‘孩子教不好?!壬f:‘小孩子教不好,都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緣故。每天教兩個字,時常要他溫習,沒有教不好的!’”。另外他也曾對護士徐秋皎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yǎng)的……”

        胡適之所以認為教育子女是母親的責任,大約與他本人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胡適幼年喪父,他后來能成為名滿天下的人物是跟母親對他的教育分不開的。母親不但事實上是教他認字的啟蒙老師之一,同時更是“慈母兼嚴父”于一身的人生指引者。所以胡適在《四十自述》中回憶自己童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時,一再強調(diào)“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他自己的學習、成長經(jīng)歷都使得他認為教育子女是母親的責任,這種看法直到晚年都不曾改變。當然,同魯迅一樣,胡適太忙,也使他基本上無瑕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曾在胡家工作過的羅爾綱詳細列過胡適每天的時間表:

        上午7時起床,7時40分去北京大學上班。中午回家吃午餐。下午1時40分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上班。晚餐在外面吃。晚11時回家。到家即入書房,至次晨2時才睡覺。他每晚睡5小時,午餐后睡1小時。我因為常失眠,心里以為苦,他教誡我說:“每天一定要睡八小時,那是迷信。拿破侖每天只睡六小時。”他說拿破侖,其實他自己就是如此。由時間表可見,工作頭緒紛繁復雜的胡適難以分出時間來顧及孩子教育,前文提到胡適也曾在給兒子的信中或諄諄教誨或嚴詞訓誡、也會對兒子的學習予以督促,但那頂多算是偶爾過問,并不意味著他主動承擔了作為父親的教育責任。實際上,他是將教育責任推給了孩子的母親。兩個兒子后來未能如他所愿成為“最上等的人”,唯一的女兒也因病早夭,他都認為是妻子江冬秀未能很好地盡到教育責任之故。所以直到晚年還有那種不無酸澀的話:“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不過,雖然如此,胡適也并不認為孩子教育的失敗與自己毫無干系,從而心安理得。有時他也會反思自己對孩子教育責任的缺失。1946年6月16日,胡適在日記中寫道:“昨夜太熱,在床上看書,到半夜后兩點,還不能睡。忽然記起小三今天畢業(yè),今天又是美國人的‘Father’s Day’《父親節(jié)日》,我很慚愧我對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死了),都沒有應我能夠盡的責任!”

        魯迅和胡適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戰(zhàn)士或主將,對于父子關(guān)系、怎樣做父親的理解都是比較現(xiàn)代的,不論魯迅的《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還是胡適的《我的兒子》都為促進國人的倫理覺悟、推動實現(xiàn)倫理的變革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做父親”的實踐中,他們的表現(xiàn)卻既為后人提供了許多借鑒,也不乏教訓。魯迅與胡適都有長時間在教育界任職的經(jīng)歷,是不折不扣的教育專家,所教的學生后來出類拔萃者也很多,以如此豐富的教育優(yōu)勢,卻在孩子的正式教育中選擇了回避,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而無論魯迅“人事的匆促”所導致的“未能顧及到”孩子的求學方面,還是胡適忙于“外出做事”而將子女教育的責任完全推給孩子的母親,其實都說明,在推動父子關(guān)系倫理觀念變革以期實現(xiàn)倫理覺悟的同時,對于處理家庭內(nèi)部關(guān)系的另外一種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觀念,他們卻不同程度地缺乏警惕和變革的沖動。或許這才是導致他們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得不如人意的根本原因。關(guān)于父母對于教育孩子的責任,倒是胡適“我們?nèi)齻€朋友”之一的陳衡哲的看法頗值得注意。她說:“世上豈有自己有子女而不能教,反能去教育他人的子女的?又豈有不能整理自己的家庭,而能整理社會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魯迅和胡適有關(guān)孩子教育問題的認知構(gòu)成了反思。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她的這種觀點也是在無奈認同“男主外,女主內(nèi)”觀念的前提下,就“母職”之無法代替而言的,所以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再次證明了倫理覺悟和倫理變革有多么艱難。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nèi)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guān)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又爽又猛又大又湿的视频 |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99久久婷婷亚洲综合国产|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无码xxxxxx| 久久av高潮av喷水av无码| 18禁成人免费av大片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欧美黑吊大战白妞|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国主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蜜臀色欲av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亚洲欧美精品91|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 手机在线观看免费av网站|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白白色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vr成人片在线播放网站|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一区=区三区国产视频| 人与人性恔配视频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a片| 国内精品视频成人一区二区| 美女露出奶头扒开内裤的视频|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精品伦人视频免费看| 一本之道日本熟妇人妻|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北岛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