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姣
山東省濟寧市嘉祥實驗小學演武路校區(qū),山東濟寧 272400
好的導語就是成功授課的開始,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帶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每一節(jié)課我對導語的設計無不精心備至。在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一課的開始,我告訴學生我15 歲之前叫王四姣,后來我獲得了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劉姥姥”,因為在我上學的時候,一次自習課上,我偷看《紅樓夢》被老師逮住了,老師說我一臉懵懂的樣子特像劉姥姥。20 年后,“劉姥姥”重出江湖,帶領同學們一起穿越到300 多年前,推開賈府的大門。此刻學生已經(jīng)入迷,這樣的導語喚醒了學生的“熱”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隱含了“紅樓”信息。這樣抓住了學生的心,點燃了學生閱讀《紅樓夢》的熱情。
長期以來,無論是上課還是備課,教師常常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設計“教學高招”,至于學生是怎樣認識這個學習內(nèi)容的,根據(jù)他們的認識會碰到哪些問題,提出哪些問題等等,教師很少考慮。課堂上,教師也自以為是的向?qū)W生傾銷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認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越來越淡漠,自信心越來越不足,長此以往,學生反而習慣于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潛能就這樣被無情地扼殺了。要徹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必須:
“放”就是充分的給學生自主權(quán),最大限度的在時間上、空間上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課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憑借舊知探索新知,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去摸索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無限樂趣,激活自身學習的潛能。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讀:朗朗的讀、默讀、品讀、美讀、誦讀......放手放手讓學生去說:說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說讀后的體會、感受,說如何讀懂一篇文章,解決一個問題,說一個詞,說一句話,說一段文......放手讓學生去寫:寫對文章空白處的理解,寫對人物的評價,寫對故事情節(jié)的推想......在“放”中讓學生從容地進行字詞句段的品味、賞析,在放中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只有大膽的放,學生才能帶著教材走向老師;或帶著對教材的理解,帶著學習成果,帶著學習方法,自信的向老師展示自己的成功;或帶著學習中的問題,主動地得到老師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更重要的是只有大膽的放,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自主意識,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教《烏鴉喝水》一課時,我和學生有這樣一段對話: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這只烏鴉的辦法妙嗎?
生:這是一只聰明的烏鴉,它會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喝水。
生:我認為這只烏鴉一點也不聰明,它如果用一支吸管,不是更好嗎?
生:我也認為這只烏鴉也不夠聰明,它放石子多慢呀,不如把瓶口砸去不是更快更好。
沒想到孩子們思考問題竟這樣獨到,他們有許多見解極富獨創(chuàng)性,常常令我們耳目一新。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來保護這種獨創(chuàng)幼芽,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感受他們的思維過程,從而更易理解它們奇妙的思想火花。
“扶”就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針對性的,才是學生真正所需要的?!胺觥币龅镁?,教師要扶到學生的疑處,“扶”在學生的難點處,“扶”有困難的學生。“扶”不但要幫助學生弄懂“是什么”,還要引導學生知道“為什么是這樣”,更要點撥學生弄清“怎么知道是這樣”,即幫助學生歸納總結(jié)學習方法,可以是總結(jié)構(gòu)詞規(guī)律,可以是歸納理解詞語的方法,也可以是歸納讀懂課文的方法。在教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這一課時,由于長征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過于遙遠,我一開始出示課后“資料袋”,讓學生閱讀了解長征的相關(guān)知識,能夠迅速的把學生帶入長征那段歷史,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學完這首詩之后,我再讓學生再次閱讀“資料袋”,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長征相關(guān)知識的欲望,借助資料袋的提示,繪制長征線路圖,感受長征時間之久,路途之遙遠,經(jīng)歷的艱難之多,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讓學生收集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激發(fā)學生對革命老前輩的崇敬之情。這樣的“扶”讓學生走出了文本,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學習語文。
以課堂為中心,橫向拓展課堂學習是個點,橫向先是向課前拓展。課前讓學生有目的的充分自學,讓學生去嘗試,去實踐,去探索,去體驗,這個過程學生必須要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摸索出一套自學的辦法,形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學生自己能學懂的盡量在課前解決。在教《我是一只小蟲子》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安排預習的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生字;2、再自讀課文,從文中圈出生字、新詞,把這些生字、新詞多讀幾遍;3、結(jié)合課文插圖,邊讀邊想課文中講了什么。在學生充分預習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預習中的學習收獲進行自主小結(jié),讓學生有選擇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同位倆為一小組,向?qū)Ψ嚼首x一段自己讀的最好的的文段,然后討論:同樣是小蟲子,為什么“我”和伙伴們的看法截然不同?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情境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富有色彩的童話情景中。讓學生體會小蟲子的快樂,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學生這種在課前、課堂上被激活的主動學習的意識必然延伸到課后,在廣闊的語言大環(huán)境中時時學語文,處處學語文。在教《將相和》時,我是這樣設計“拓展延伸”的:“同學們,課題中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大將軍廉頗,在改編課文時刪除了他的一些描寫。原文中關(guān)于廉頗的描寫還有很多,晚年的廉頗經(jīng)常對身邊的人說:“我只想指揮我們趙國的軍隊呀!”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請同學們課后試著用上我們今天學習的“聯(lián)讀”的方法,去讀一讀《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的故事,相信你也能讀出極具個性的廉頗?!边@樣的設計,實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多向?qū)υ?,能讓學生的閱讀呈現(xiàn)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使閱讀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釋放兒童的天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只要激發(fā)兒童的潛能,學生的生命就能綻放最炫麗的色彩,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收獲一個更美好絢麗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