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 呂潁潁
摘要: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社會以及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diào)強化信息技術應用,[1]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高效課堂。而Android課程,課程內(nèi)容較為抽象,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因此,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由此引出信息技術與Android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必要性,探究基于信息技術的Android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Android課程;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5-0078-03
Abstract: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remendous changes to society and education. “The National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and? improving teach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It can be seen that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efficient classrooms. the Android course of course content? is more abstract, s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Androi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Android course of teaching mode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roid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伴隨著科學技術地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與廣泛應用帶動了我國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信息技術亦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fā)、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tǒng)及應用軟件。[2]目前,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逐漸融入教學課堂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掌上電腦的出現(xiàn)與普及,也使得社會對Android應用與開發(fā)的人才需要量大大增加,我適應社會各大院校紛紛設立Android課堂。但傳統(tǒng)的Android課堂主要是老師在講臺上教授,學生被動的聽講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成績提升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jié)合為Android課堂的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 信息技術與Android課堂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所使用的必要手段,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信息技術支撐的課堂其本質(zhì)特點就在于為學生以及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信息化教與學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的實施,促進師生關系的變革。[3]而Android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完成3個轉(zhuǎn)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評的方式。
1.1 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的改變
信息技術具有開放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會改變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式。信息技術促進教師了解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研究、新的教學設計,了解世界各地先進的教學手段,從而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單向講授式教學方式。從教學內(nèi)容上來看,傳統(tǒng)的Android課程教學的課時是固定的,教師對于課程的教學安排通常依照課時來安排,通常課程的3/2都被用于教授理論知識,講解Android課程的相關知識點,而剩余僅3/1的時間用于組織實踐活動、解答疑問等,這樣模式下,教師局限于有限課堂時間很難能夠?qū)⒅R點講解透徹,而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把信息技術作為幫助學習者理解和重組知識的工具,有助于學習者的有效學習。另外,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延伸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在教學方式上,傳統(tǒng)的Android課堂通常為知識點滿堂灌的板書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浪費寶貴的課堂的時間,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教師能夠通過制作PPT,采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將知識點展現(xiàn)給學生。
1.2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傳統(tǒng)的Android教師模式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通過課堂的時間,學生學習方式比較單一,即便是在課堂中對知識點產(chǎn)生疑問,只能通過與教師面對面交流或者是私下詢問老師的方式解決疑問,這樣的學習方式效率低且效果不明顯,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改善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由文本閱讀到現(xiàn)在的超文本閱讀,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學習。由單一學習方式到多樣的學習方式,由依賴教師解決問題到獨立解決問題,將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工具,利用其開展自主學習。
1.3 教師角色的改變
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不僅僅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夠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因此,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改變了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扮演著知識傳播者的角色,主導著學生的學習進程,學生遵循著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然而這樣教學理念是無法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然而新時代下,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信息化環(huán)境,從主導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輔助者,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安排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當學生遇到疑問的時候積極地進行解答,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令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4]
2 基于信息技術的Android課堂教學
2.1 利用多媒體促進課堂教學
Android課程的知識點抽象且繁雜,往往枯燥無味、難以理解,傳統(tǒng)的千篇一律的講解方式索然無味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引進,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Android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前可以依據(jù)Android課程教學大綱,制作用于在多媒體播放的PPT課件,更加直觀的展示課程知識點,例如,在Android課程中有關Android環(huán)境配置的這一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僅僅運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師在黑板上無法將環(huán)境配置的過程完全的展示給學生,而多媒體課件(如圖1所示),能夠直觀的展現(xiàn)出Android開發(fā)環(huán)境配置的詳細過程,讓學生能夠更加透徹的理解。另外,教師還以利用多媒體在PPT中插入視頻、動畫等,詳細的展示過程,一方面提高了課堂效率,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生動形象地對Android課程知識點進行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2.2 建立信息技術平臺
傳統(tǒng)教學教師往往拘泥于有限的課堂時間,而學生的學習往往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為被動。而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許多企業(yè)開發(fā)除了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平臺,例如,超星泛雅平臺、MOOC平臺,隨之各大高校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針對學生建立了網(wǎng)絡課程信息平臺,將課程教材信息化,為教師以及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我校就設立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建立課程信息數(shù)據(jù)庫,面向于在校學生開放的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輸入自己的賬號、密碼進入平臺選擇需要觀看的網(wǎng)絡課程視頻進行觀看,遇到疑問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平臺給老師留言,老師應該積極反饋,并且將問的較多的問題收集整理起來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構(gòu)建線上線下學習融合的混合學習模式。
2.3 利用通訊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
伴隨著移動互聯(lián)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逐漸普及,Android課程教學也不應該局限于課堂和機房、局限于信息系統(tǒng)“碎片化”的應用,需要與時俱進,利用信息技術形成“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構(gòu)建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終端為標志的學習環(huán)境,運用云計算、社交技術等構(gòu)件交互學習系統(tǒng)。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利用手機應用APP與學生進行交流,例如通過QQ、MSN、Facebook、微信等通訊工具與學生溝通。就我們班級來說,根據(jù)圖3的常用通訊工具使用調(diào)查顯示,99.8%的學生都在使用微信,80%的學生都在使用QQ,40%的學生使用MSN,由此可知,QQ和微信是使用度比較高的兩個通訊軟件,因此,教師可以委派班長建立一個QQ或者微信學習群將班級學生拉進群里,教師可以在群里發(fā)布有關Android課程的有助于學習的資料信息,將班級群作為課堂的延伸,學生對于課堂知識點有疑問的時候也可以在學習群里直接向老師詢問,這樣不僅避免了學生羞于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尷尬狀況,而且當學生在群里向老師詢問問題的時候,其他同學也可以看到,如果其他同學有相同疑問可以直接看到教師的答案。另外,基于移動通訊工具以及信息技術,軟件公司開發(fā)出微課以供教師、學生使用,目前,微課已經(jīng)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部分,教師能夠利用微課實現(xiàn)Android課程的翻轉(zhuǎn)課堂,并且微課的分析數(shù)據(jù)功能能夠記錄學生在微課中的學習情況以及測試情況,教師可以依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對學生進行考核。
3 結(jié)語
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給學校的老師以及學生營造了一個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對Android課程教學來說,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構(gòu)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Android課程知識點,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而對于學生來說,改變了單一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導者。[5]當下,教育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大的趨勢所在,相信隨著未來科學技術地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會與教學步入更深層次的相融合,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從信息技術層面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根據(jù)自身教學實際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jié)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6]
參考文獻:
[1] 余佩,白偉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例[J].軟件導刊,2013(9).
[2] 王輝.信息技術支持下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J].海外英語,2018(12).
[3] 謝雨軒,崔森林.“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民辦高校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與對策[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8(1).
[4]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EB/OL].https://www.xzbu.com.
[5] 吳華芹,姚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程序類課程中的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與電腦 (理論版),2018(9).
[6] 屈穎娟,翟云會,李鳳,段淑娥.高等學校理論課程教學信息化技術探究[J].東西南北,2018(11).
【通聯(lián)編輯: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