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一丹
在中國,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培養(yǎng)一種家國情懷是我們的理想和信念,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應該擁有的。更何況對于我們初中生來說,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棟梁,更應該從小就建立起一種家國情懷。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不斷地為學生滲透和傳授這種思想,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建立起家國情懷,讓學生對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國新時代思想的指引下去提高自己,在歷史教學下老師通過對學生進行一系列方式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學生建立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不僅有利于他們之后對歷史的學習,也更有利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因為對于初中生的學習來說,它們最主要最直接的資料還是課本和教材,而且他們的自主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老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些學習弱點,然后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方式。針對我們想要在初中教學中培養(yǎng)家國情懷這個研究來說,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通過教材讓學生學習,因為畢竟對于學生來說還有考試這些繁重的任務,不能因為僅僅培養(yǎng)家國情懷而耽誤了應試教育,所以說應試教育還是要有所照顧的。那么比如說在講到“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這一部分內容是可以淋漓盡致地向學生展現(xiàn)什么是家國情懷的,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對抗日戰(zhàn)爭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可能他們內心沒有很深的感觸,那么對于老師來說應該將這部分內容從九一八事變然后盧溝橋事變等一系列事情一直到我們的抗日戰(zhàn)爭結束之后都應該給同學進行詳細的講述,讓他們在了解抗日戰(zhàn)爭這樣曲折的過程中對家國情懷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從心中產生一種共鳴感,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感,也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總之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因為上面的說到了一定要以教材為基礎,讓學生來體驗這種感覺,但是這個教材也并不是最直接、最暴露的方式,對于我們想要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來說,可以適當?shù)夭扇《嗝襟w技術,比如說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在網(wǎng)上給同學找?guī)讉€相關的視頻,比如說甲午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等,這些視頻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國共產黨如何走向勝利和解放的這一系列的不容易以及中國精神,還有民族精神、團結一致的抗日精神等都應該讓同學進行了解,這些都可以通過網(wǎng)上找圖片還有視頻得到,但是在學生完這些視頻之后,不能僅僅看了就沒事了,老師應該讓學生寫一篇觀后感,結合歷史知識談談他們的感想,這是一種在不斷練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這種家國情懷的熏陶,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感情,更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未來發(fā)展。
在通過上述兩條途徑之后,我相信經過一系列時間的鍛煉和發(fā)展,學生肯定對家國情懷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逐漸采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方法來讓學生建立和培養(yǎng)這種情懷。因為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情感的熏陶者,最主要的、最發(fā)揮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學生本身,那么老師在歷史教學的時候,應該發(fā)揮學生好學生作用,比如說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幾個成員組成,每周給學生開展一節(jié)家國情懷的歷史課,然后每個小組選出一段歷史片段,然后對該片段進行多方式的講解,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和講解,還有他們討論的過程中就會對這種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比起老師只在課堂上口頭講述家國情懷感,這種方式印象更深刻,也是更有效的,并且這對于學生之后的綜合成長和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好處的。
總而言之,家國情懷在歷史教學中的深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初中階段,同學們剛接觸歷史,就應該從基礎上為學生建立這種情感,這樣在之后的高中以及大學的學習當中才會有更扎實的基礎。但是老師也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采用高效的、新穎的教學手段,讓課程和家國情懷感高效融合起來,在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同時也不能耽誤學生的學習,這兩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才有助于達到我們最終的目標,然后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