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行
〔摘要〕心理輔導課中,學生對自我暴露的抵觸和抗拒,是常有的阻抗現(xiàn)象。以一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公開課為例,探討了公開課上減少阻抗現(xiàn)象的方法:選用貼近學生的教學素材;積極關注與價值中立;共情和接納。
〔關鍵詞〕阻抗;心理課;公開課;共情;接納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7-0034-02
為了提升二年級學生獨立解決人際矛盾的能力,針對“告狀”現(xiàn)象,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題為“當我遇到小麻煩”的心理課,同時是一節(jié)區(qū)級公開課。用熱身活動引出課題后,我發(fā)起了小調(diào)查:“你曾經(jīng)和同學之間發(fā)生過矛盾嗎?你是怎么解決的?”學生紛紛答道:“我有禮貌地和他溝通,避免爭執(zhí)?!薄拔視俗屢徊?,和平地解決事情?!甭牭揭粋€個“標準”回答,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相比學生的“失言”,心理課上我更害怕的是學生回答這種完美的“道德模板”。這種帶著“表演”性質(zhì)的“正確”回答只是為了迎合教師,與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往往并不一致。這種對自我暴露的抵觸和抗拒,心理學稱之為“阻抗”[1]。
心理課與一般學科課程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心理課注重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在實際體驗和經(jīng)驗回溯的基礎上通過思考得到的感悟,這要求學生的言行必須是“真實”的,所以,我總是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在我日常的心理課堂上,師生間形成了平等互動的溝通風格,敢說真話是常態(tài),而此時此刻他們的“假正經(jīng)”完全在我預料之外。
但當我想到坐在旁邊的班主任和后面幾十位對學生來說完全陌生的聽課教師時,我明白,在這樣公開的環(huán)境下,要讓這群學生立即放下心理防衛(wèi)說出真話并不容易。作為一堂向全區(qū)心理教師和心理教研員展示的公開課,以這樣的狀態(tài)開始絕對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因此,讓課堂恢復以往那種平等開放的狀態(tài)成了首要任務。最后的課堂效果證明,只要教師運用恰當?shù)男睦磔o導技術,輔以恰當?shù)慕虒W素材,即使在較為公開和陌生的環(huán)境下,營造平等開放的心理課堂氛圍也并非難事。下面我將結合該課,談談減少心理課堂“阻抗”的技巧。
一、選用貼近學生的教學素材
我在這節(jié)課使用了繪本作為教學素材。繪本故事具有隱喻性,故事中的事件、人物與學生真實的生活情景相似,能使學生產(chǎn)生與繪本主人翁類似的感受,引起心靈上的共振。同時,因為談論的是故事人物而非學生自己,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全的成長空間,能有效減少阻抗。此課選取的《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繪本,它與該年齡段的學生生活經(jīng)歷很貼近,小豬們遇到問題后馬上找老師告狀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學生們很快卸下心理防御,開始展現(xiàn)出自己的真實言行。
此外,這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視頻素材呈現(xiàn)的是校園中常見的矛盾:下課時,一個男生覺得無聊,想找某個女生一起玩,但是女生只顧著看書沒有理睬他,男生為了引起她的注意,把她的書搶走了。女生很生氣地說:“你居然敢搶我的書,看我不揍你!”男生說:“來呀!”結果女生真的打了男生一下,男生馬上把自己被打的事告訴了老師。
為了更貼近生活,拍攝視頻時,我讓演員使用了生活化的口語,演員們生動的表演使課堂氛圍明顯活躍起來。
二、積極關注與價值中立
積極關注是心理咨詢的一個重要技術。在心理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積極關注,能有效減少阻抗。
在課上,我問:“這個男同學搶了女同學的書后,女同學除了動手拍他,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解決?”
一個女生回答:“我會跟他說:‘你快點還給我,如果再不還,我就告訴老師!”
她的做法是大多數(shù)學生常用的辦法,雖然沒有動手,但同學間的友情已經(jīng)遭到損害。我沒有直接告訴她更好的方法,而是肯定了她行為的積極面:“我們可以看到你比視頻中女孩更進步的地方,你沒有去動手打他?!苯又易髁艘粋€延伸,“何老師還看到你和視頻中的女孩比較相似的地方:女孩的書被搶了以后,她威脅對方‘你搶我的書,看我不揍你!威脅性的語言的作用有兩面性:有些時候它可能會嚇得住對方,讓對方按照你所說的去做;但也可能像視頻中那樣——那個男孩不但沒有因為對方的威脅而把書還給她,還說了一句‘來呀——它可能激起對方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威脅我,我越是不干?;蛟S我們還可以想想其他方法?!?/p>
這種價值中立的描述,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站在她的角度替她考慮“有沒有用”,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評判她。后者讓學生感到被指責,前者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尊重和接納,從而愿意拋開防御心理,向教師敞開心扉。
三、共情和接納
在心理課堂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成敗的關鍵。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diào),想要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心理關系,咨詢師對來訪者的關注,是不應該有任何條件的。無論來訪者所述的是對是錯,所表現(xiàn)的情緒是否合理,咨詢師都必須以關注的態(tài)度予以接納。心理課堂也需要建立一個無威脅的環(huán)境,充分接納學生。
課上在討論視頻案例時,我問:“假如你是視頻中的女孩,無論你怎么說,那個男孩都不把書還給你,那怎么辦?”
前排的一個男生立馬高高地舉起了手,他表現(xiàn)得很投入,站起來氣急敗壞地說:“你這混蛋到底還不還!再不還我跟你拼了!”
在剛剛向大家解釋完“威脅”的雙重性后,他依然采用這種方法,我有點挫敗感。但我馬上理解了他。事實上,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威脅對方,因為生氣的情緒淹沒了他的理智。生氣是人被侵犯時最本能的反應,當學生愿意把這種明顯“道德不正確”的真情實話表現(xiàn)出來時,證明課堂安全感和互相信任的氛圍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來了,共情和接納可以延續(xù)這種氛圍。
我反饋了他的情緒:“老師可以看得出你很生氣?!苯又?,我氣憤地說,“的確,任何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生氣!”
這個學生一聽到我這樣挺他,氣馬上就消了一大半。讓消極情緒離開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接納它。我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平靜下來,這個學生也跟著平靜下來了。
我問:“不過,生氣過后我會想,發(fā)脾氣對解決問題有用嗎?”這個男生低下頭,回想我剛才說的“威脅”的雙重性,然后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
情緒的調(diào)節(jié)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我相信,當他再遇到這種情況時就會更快地消氣,然后理智地思考。教師的共情和接納,不但能疏導消極情緒,幫助學生反思和感悟,還會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消極情緒是允許被表達的,從而增加了課堂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如果一開始就否定了學生的情緒,則會讓他們感受到不安,從此關上心門,不愿在教師面前敞開心扉,教師也就失去了真正影響學生的機會。
要營造平等開放的心理氛圍,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只占一部分,素材的選取和教師對心理輔導技術的合理運用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參考文獻
[1]張日昇.咨詢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第四小學,肇慶,526040)
編輯/于 洪 終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