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強
摘要:伴隨我國音樂事業(yè)的穩(wěn)健發(fā)展,樂器種類及影響力隨之提升,在陶冶人們情操,提升人們審美能力,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如何提高樂器演奏能力,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成為人們關注的要點問題之一,其中長笛演奏具有表現(xiàn)力強、音色圓潤、動感等特點,并受客觀因素影響,降低演奏質量。本文通過分析長笛演奏中影響其音色的因素,以期提高長笛演奏質量。
關鍵詞:長笛演奏 ? 音色 ? 因素
中圖分類號:J621.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8-0054-02
長笛(flute)屬于管弦樂,是室內高音旋律樂器之一,周身為圓柱型長管,開有數個音孔,在早期椰木、烏木是長笛主要制作材料,在漫長的制作工藝進化歷程中,金屬成為長笛的現(xiàn)代制造主要材料,如鎳銀合金、9k金、14k金等,當前純銀長笛較為普遍,同時演奏者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材質,為保障弦樂演奏韻律一致,長笛材質需相同,使音響效果更佳,演奏韻律更為和諧,達到提高演奏質量的目的?;诖?,為提高長笛演奏質量,探析影響長笛演奏音色的若干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一、持笛方式影響長笛演奏音色
演奏姿勢具有針對性、特異性,主要源于不同樂器演奏形式存在差異性,例如鋼琴需坐著演奏,手指狀態(tài)、力度對鋼琴音色影響較大,小提琴演奏時受持弓姿勢影響,一旦持弓不夠平穩(wěn)將使音色出現(xiàn)偏差,長笛演奏亦是如此,需演奏者正確持笛。首先演奏者應身體重心居中略微向前傾斜,其次演奏者胸部與手臂形成閉合橢圓形,手臂、雙肩需放松,手臂負責傳導由肩部下移產生的力,驅動手指進行演奏,右手大手指、左手食指、下唇三點持笛,#C鍵、吹口與演奏者身體形成夾角,夾角度數約為-3°,將其余九指松開,同時保障長笛穩(wěn)定,可以正常發(fā)音,最后需做好手指靈活度訓練,確保持笛方式科學高效,可提高長笛演奏質量。
為保障持笛方式正確需關注以下幾個要點:一是手指。右手拇指、左手食指需穩(wěn)定,確保長笛平穩(wěn),避免長笛偏移影響音色,左手食指關節(jié)與笛身接觸,將長笛置于右手拇指之上,將右手食指視為笛身接觸點,使笛子更加平穩(wěn);二是肩膀與手臂。肩膀需放松,雙臂與身體構成45°角,肘關節(jié)需保持向下姿勢,避免演奏者雙臂肌肉僵持,影響持笛穩(wěn)定性。大臂需與身體兩側有一些距離,不可與肩膀平行,亦不可與身體兩側貼的過緊,避免大臂與身體的距離影響演奏者手腕靈活度。右臂肘關節(jié)按照演奏需求可以稍微向前,不可塌下、拱起或向后,避免造成肌肉疲勞,通過反復練習可掌握長笛與身體協(xié)調性的關系,為提高長笛演奏質量奠定基礎[1]。
二、演奏口型影響長笛演奏音色
長笛演奏需要口型合規(guī),使長笛音色更佳。由唇部流出的氣體在吹口處被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流入吹口,另一部分吹出吹口,繼而引發(fā)長笛振動并發(fā)出聲音。微笑狀是長笛演奏較為通用且有效的口型,演奏者雙唇挨在一起并緊貼牙齒,牙齒不可外露,嘴角抬起外溢,確保唇口呈圓形且面積較小,嘴唇自然放松,從中部流出氣體吹入長笛內。通常情況下當演奏低音時,演奏者需用下唇遮住吹口1/3,當演奏中音時,需確保雙唇、下顎稍微向前傾斜,雙唇遮住吹口多于1/3的面積。
為保障演奏口型正確,提高長笛演奏音色優(yōu)美度需重視以下幾點:一是做好準備。演奏者應明晰演奏內容,率先準備好口型,避免在演奏開始時口型準備不當影響音色,同時口型不可過大,亦不可過小,為此演奏者需用下唇遮住吹口1/2—1/3面積,跟隨旋律及時調整,確保雙唇、吹口位置得當,使長笛演奏音色更加動人;二是舌頭。作為口腔結構之一,舌頭的位置及運用將影響長笛音色,為此需確保舌頭靈活,音色更加圓潤且富有質感。演奏者需將舌頭置于下齒底側,立起舌頭使其呈圓弧型,舌頭需緊貼上顎,形成氣流通道,并在氣體流通過時進行壓縮,加大氣流沖勁,完成長笛演奏任務,使其音色更加優(yōu)美[2]。
三、演奏氣息影響長笛演奏音色
演奏者氣息關乎長笛演奏音色優(yōu)美程度,一旦演奏者氣息不佳,將使長笛演奏音色受到直接影響,為此需通過正確運氣,使樂音更加持久,力度隨之增強,音色質量得到保障。長笛音域較寬,不同音域的表現(xiàn)力、音色存在差異性,其中演奏者氣息是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動力,為此演奏者應不斷鍛煉自身氣息控制能力,根據演奏實況靈活調整氣息,確保長笛音色更為圓潤,通過控制氣息速度、位置使長笛進行振動并發(fā)聲。
為保障表演者長笛演奏氣息順暢需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通過鍛煉加強演奏者氣息掌控能力,例如演奏者可通過長跑、快步走、瑜伽等有氧運動保持氣息平穩(wěn)且可演繹不同音色;二是做好長笛演奏日常訓練,掌握長笛低音、中音及高音區(qū)演奏技巧,控制氣息位置、力度、強弱,使演奏的樂音富有穿透力、感染力;三是科學調整機體狀態(tài),避免喉嚨發(fā)緊腹部缺乏支撐能力,同時不可憋氣,合理表現(xiàn)樂音強弱,使長笛演奏音色更加優(yōu)美[3]。
四、其他因素影響長笛演奏音色
在演奏長笛進程中其音色除受氣息、持笛姿勢、口型影響外,還與以下幾個因素關系緊密:一是個人技巧。有些演奏者無法合理掌握演奏技巧,例如氣息控制不穩(wěn)定,持笛姿勢不正確等,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深入學習才能提高自身演奏能力,規(guī)避個人因素對長笛演奏音色造成的消極影響;二是心理因素。有些演奏者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常出現(xiàn)緊張、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無法有效融入演奏環(huán)境,并出現(xiàn)肢體僵硬、氣息紊亂等消極現(xiàn)象,嚴重影響長笛音色,這就需要演奏者不斷練習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為自己爭取更多舞臺表演機會,同時通過調整呼吸、注意力轉移等方式減少長笛演奏心理壓力,提高長笛演奏質量;三是音樂素養(yǎng)。長笛演奏者需對音樂內涵有所了解,繼而通過控制氣息等方式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使長笛演奏音色更加優(yōu)美,然而有些演奏者音樂素養(yǎng)有待提升,未能解析音樂內涵,使音色與音樂不符,影響長笛演奏成效,為此需不斷提升演奏者音樂素養(yǎng),通過加大音樂文化、音樂歷史等內容的教育及自主學習力度,使演奏者可全方位解析音樂,為找到最佳音色詮釋方式提供依據[4]。
五、規(guī)避長笛演奏因素對音色消極影響的方略
影響長笛演奏音色的因素相對較多,演奏者長笛演奏能力的提升亦需要日積月累,為此演奏者需在秉持良好學習態(tài)度前提下,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不斷提升自身演奏實力,規(guī)避長笛演奏因素對音色造成的消極影響:一是樹立持久、穩(wěn)定、深入學習意識,加大長笛演奏音色影響因素鉆研力度,在正確藝術觀、學習觀、價值觀加持下,使演奏者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表演習慣,掌握長笛演奏技巧,通過學習鉆研提升長笛演奏自信心。例如,演奏者可從書籍、網絡等途徑出發(fā)整合與長笛演奏相關知識,根據自身演奏實況制定訓練計劃,如氣息訓練、持笛姿勢訓練、音樂文化學習等訓練,不斷提升演奏者音樂素養(yǎng),提高其機體協(xié)調性及手指靈活度,為其正確演奏奠定基礎;二是做好演奏反饋工作。首先,表演者應在演奏結束后與自身設定預期進行比對,秉持反思自省理念,明晰自身長笛演奏不足之處,以此為由調整長笛演奏方法,優(yōu)化長笛演奏體系,提高演奏者音色詮釋能力;其次,表演者應及時傾聽觀眾意見,通過分析聽眾感受,了解聽眾喜好,轉變長笛演奏方式,使長笛音色更加優(yōu)美,通過反復訓練使長笛音色趨近于完美,長笛音色更加飄逸、華美且富有磁性,提升長笛音色表現(xiàn)力、感染力及藝術性;三是通過舞臺表演累積演奏經驗。相較于單獨的長笛演奏,舞臺上的長笛演奏音色容易受空間、合作對象、演奏者心理、音效等因素影響,為此需演奏者不斷累積舞臺表演經驗,提高長笛藝術表現(xiàn)力,磨練自身專業(yè)技能,加強協(xié)作配合,使長笛與管弦樂表演融為一體,并在表演中收獲成功的喜悅,繼而提升表演者表演自信心,演奏者視閾更加寬廣,樂曲情感更加飽滿,為賦予長笛音色更多表現(xiàn)形式奠定基礎[5]。
六、結語
綜上所述,為避免長笛演奏中消極因素影響音色,演奏者需樹立持久、穩(wěn)定、深入學習意識,加大長笛演奏音色影響因素鉆研力度,做好演奏反饋工作,明晰自身長笛演奏音色駕馭優(yōu)勢與劣勢,以此為由不斷優(yōu)化長笛演奏體系,磨練長笛演奏技藝,提升表演者長笛演奏能力,通過舞臺表演累積演奏經驗,使表演者可攻克心理阻礙,樹立長笛表演自信心,加之日常訓練與不斷學習,使長笛演奏音色更加優(yōu)美且契合新時代人們的審美標準,達到提高長笛演奏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洪文菲.試探長笛演奏音色的影響因素[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02):91.
[2]孫藝禎.長笛演奏者舞臺實踐的心理研究[J].戲劇之家,2019,(04):62-63.
[3]林玥含.長笛演奏中的音色影響因素解析[J].藝術研究,2018,(0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