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磊
(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北京 10000)
殘疾人教育對于幫助殘疾人回歸主流社會,消除對殘疾人的社會排斥和隔離,促進殘疾人的人格完善和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殘疾人中具有初中以下學歷(含文盲)的殘疾人高達90.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殘疾人僅占殘疾人總數(shù)的1.1%。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已成為殘疾人脫貧和改善生活狀況的主要障礙。在線教育因其學習地點、學習時間的靈活性,為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帶來便利。
作為一群特殊的學生,殘疾人參與在線學習時比正常人面臨更多的障礙,殘疾人學生對學習支持服務的需求也與身體健全者存在差異。Moisey 研究了1998-2001 年間在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注冊本科生課程的604 名殘疾人學生。他分別從學生特征、課程注冊和完成率、支持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絕大部分患有殘疾的學生獲得了某種類型的學習支持,接受了越多類型支持服務的學生傾向于具有更高的課程完成率,特定類型的殘疾人學生需要一些特定類型的學習支持服務。美國華盛頓大學的Burgstahler 提出通用設計的理念、無障礙遠程教育的意義和基于通用設計的無障礙遠程教育教學的指導等,研究了參與者的特征及需要。國內有研究者對無障礙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設計、無障礙網(wǎng)絡課程設計等進行了研究。例如,黃璐等對國內外基于通用設計的無障礙遠程教育的研究對象、研究視角和方法、研究內容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述評,提出了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方向。李經(jīng)緯研究了無障礙網(wǎng)絡課程系統(tǒng)的設計問題,其針對有視力障礙者,介紹了無障礙網(wǎng)絡課程架構的核心技術,闡述了需求分析、數(shù)據(jù)庫設計、系統(tǒng)功能分析等詳細設計。錢小龍等研究了無障礙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的特征、無障礙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設計與開發(fā)的相關技術標準、開發(fā)流程等??傮w而言,目前國內對殘疾人在線學習支持服務的現(xiàn)狀研究還較少。
本研究希望通過調查了解遠程教育中殘疾人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的使用現(xiàn)狀、需求以及學習支持的使用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系,為優(yōu)化殘疾人教育學習支持服務奠定基礎,滿足殘疾人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提升教學效果,促進殘疾人教育的發(fā)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后期針對問卷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個別訪談。問卷分為三個部分:基本信息、學業(yè)狀況、學習困難和支持服務。其中對學習困難的調查中,其回答選項分別為:同意、不確定、不同意3 種選擇,采用1-3分記分法,回答同意記1 分,不確定記2 分,以此類推。平均分低于2 分的為贊同度高。調查最后包含開放性問題供學生做補充說明。
本研究從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的3 個教學點分別抽取部分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殘疾人教育學院利用面授與網(wǎng)上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綜合采用多種媒體技術為殘疾人學生提供教學及其支持服務。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7份,回收有效問卷51 份。數(shù)據(jù)收集以后做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我們對學生的性別、年齡、入學時間、工作狀況、身體狀況、在讀學歷層次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參加調查的學生信息如表所示。樣本以女性為主,年齡集中在30-49歲之間,入學時間多為近1-2 年,工作狀況主要為全職上班人員,身體狀況方面以肢體殘疾的居多,在讀學歷層次以大專為主。
調查顯示,學生選擇繼續(xù)學習的首要原因是工作需要充電,其次分別為:提高自身價值、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想換更好的工作,最后為獲得他人認可、受他人影響參加學習??梢钥闯?,工作需要和內部需求是學生參加學歷教育的主要原因。
圖1 學生參加學習的動機
我們從計算機和網(wǎng)絡操作技能、網(wǎng)絡學習習慣、學習內容、課程負擔、學習基礎、時間管理、困難求助方面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進行了調查。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看法在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中做出選擇:同意、不確定、不同意。調查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的調查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不大。不過,在計算機操作和學習基礎兩個方面,也有不少學生表示對他們的學習構成障礙。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對于這些困難的感知不存在顯著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顯示,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三類學生對所調查學習困難項目的感知不存在顯著差異。此外,我們將學生的動機類型分為三類:內部動機(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提高自身價值、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外部動機(工作需要、外部影響等)、內外部動機兼有,并調查不同動機類型的學生對學習障礙的感知。結果顯示,不同動機類型的學生對學習障礙的認識沒有顯著差異。
表2 學習困難和障礙
學生對學習支持的需求和使用方面,絕大部分受訪者(82%)表示經(jīng)常使用學校提供的支持服務,少數(shù)受訪者(14%)偶爾尋求支持或幫助,僅有很少數(shù)的學生極少或從不使用支持服務。
圖2 學習支持的使用頻率
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生最常使用的支持服務分別是:面授、網(wǎng)上輔導答疑、期末復習輔導答疑、入學教育、模擬測試。小組活動、自我管理指導、畢業(yè)實踐和畢業(yè)設計輔導是使用較少的幾類支持服務項目。
圖3 經(jīng)常使用的學習支持服務類型
本次調查中我們要求學生報告總共已選修的課程數(shù)量和已經(jīng)考核通過的課程數(shù)量,結果顯示學生平均選課數(shù)量為10.3 門,平均考核通過課程為8.6 門,平均課程完成率為86%。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的使用頻率與課程通過率沒有顯著關系,不同身體障礙的學生在課程通過率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6 學生課程完成情況
為了了解學生對于支持服務改進的建議,我們從課程安排、資源建設、考試安排、信息技術支持等方面做了調查。在課程和資源建設方面,學生認為應在學習平臺上傳更多網(wǎng)絡教學資源,例如名師授課視頻、文檔等,便于查閱學習。課程安排方面,學生認為目前面授課較少,學習時間較短,應該多增加面授課程,課程安排盡量安排在周六周日,幾個科目可以集中在一起。在考試安排方面,有學生建議應該在試卷呈現(xiàn)、考試形式等方面針對殘疾人特點作出調整,可以把多個考試科目安排在同一天。同時,增加一些模擬題給大家練習。在信息技術應用支持方面,學生表示希望進一步優(yōu)化學習平臺,并提供平臺使用幫助,幫助殘疾人學生解決電腦操作難題。此外,需要增加計算機或網(wǎng)絡操作方面的面授指導課程,課程內容需要再詳細一些。除上述建議外,有學生認為學校還應該進一步完善無障礙設施,例如:廁所、側門斜坡等,給開車的同學提供車位保障。有不少學生希望教師能在學習方法上提供指導,經(jīng)常組織同學交流活動,多組織一些就業(yè)培訓,在心理咨詢和學習方法方面對學生多提供些幫助。
殘疾人是在線教育中的特殊學習群體,需要教育提供者在教學和管理的各方面給予更多地關注和支持,以保證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從此次調查的情況來看,有以下方面值得關注:
1.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不大,有部分學生需要在計算機及網(wǎng)絡操作、知識基礎等方面獲得幫助。這可能與教育機構為殘疾人學生建立的單獨的管理方式,如成立殘疾人學院,配備專職教師,學習困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有關。
2.學生對于學校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已經(jīng)較為熟悉,并能基于需要及時的尋求幫助。多數(shù)被調查者學習支持服務的使用較為頻繁,其中考試相關的支持使用最多。此外,學生的學習目的主要是滿足工作需要及進行自我提升,這使得他們學習的目的性強,能夠積極主動地解決面臨的各項問題。
3.殘疾人學生獲得學習支持服務的情況與課程完成率沒有顯著關聯(lián),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在課程完成情況上沒有明顯差異,這一調查結果與研究預想有一定出入。
4.為了更好地服務殘疾人學生,教育機構需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在教學和管理的各方面進行優(yōu)化。例如,考試安排、考場環(huán)境、輔助技術支持、課程開設、學習材料等。
由于本次調查對象主體為肢體殘疾型學生,其他類型的學生數(shù)量較少,研究結果可能并未反應所有殘疾人學習的需要和特點。根據(jù)本次調查的情況,未來我們需要更為關注調查對象的多樣性,同時對殘疾人學生使用學習支持服務情況與學習成效(如課程完成時間、取得畢業(yè)證書的周期、輟學率)之間的關系,做進一步的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