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趙 琴 韋光輝
“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模式及對策研究*
李 鋒 趙 琴 韋光輝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以“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對全民體質的要求為背景,通過對比2010年和2014年全國20~24歲成年人各項體質指標的數據,和2016及2017年部分地方成年人體質健康數據,發(fā)現(xiàn)我國大學生群體的體質狀況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分析其原因主要為運動參與減少、不良生活方式、高校體育課教學模式弊端等因素。從高校體育課教學模式、建立體育課科學評價體系、加強體育課考核機制及學生運動監(jiān)控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學生體質的對策和建議。
健康中國;大學生;體質;體育教學;模式
2016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xiàn)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國家戰(zhàn)略,是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國際承諾的重大舉措。未來15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1】。《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發(fā)展目標則明確要求,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群眾身體素質穩(wěn)步增強【2】。這兩個國家健康戰(zhàn)略文件的出臺,對學校體育尤其是高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學生群體是引領一個國家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基石,是一個社會的中堅力量,這個群體的整體素質代表和引領著一個國家整體人群的素質現(xiàn)狀。大學階段是塑造和奠定人生觀、世界觀和健康觀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形成的個人品質和素養(yǎng)往往也決定了個人今后的發(fā)展成就。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如何做好學校體育工作,是能否實現(xiàn)“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和“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關鍵一環(huán)。根據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的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繼續(xù)呈現(xiàn)低齡化傾向,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xù)上升【3】。可見,當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仍遠在國家健康要求的預期之下。也側面反映出目前高校普遍實施的大學體育課程教育方式,仍不能達到國家對體育教育作用的基本要求。因此,探討當前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實踐改革勢在必行,現(xiàn)實意義深遠。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體育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體醫(yī)融合和非醫(yī)療健康干預”及“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中的作用和要求。明確提出,“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基本實現(xiàn)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25%以上?!边@個要求給今后還有13年高校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具體目標,也可以說,高校體育工作的效果將成為全民健身目標和健康中國戰(zhàn)略能否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提出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全面實施調研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并認真思考采取針對策略為實現(xiàn)綱要目標進行科學規(guī)劃,這是擺在全體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表1 2014與2010年全國20~24歲男性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
年性年齡組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皮褶厚度(毫米) 份別(歲)(厘米)(千克)(厘米)(厘米)(厘米)上臂部肩胛部腹部 2014男20~24171.967.288.479.59313.115.820.5 2010男20~25171.165.687.377.991.51114.117.6
2014與2010年全國20~24歲男性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
年性年齡組坐位體前屈縱跳俯臥撐1分鐘仰臥閉眼單腳站立選擇反應時 份別(歲)(厘米)(厘米)(次)起坐(次)(秒)(秒) 2014男20~248.53727.1/32.10.44 2010男20~258.737.826.6/37.10.44
2014與2010年全國20~24歲男性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
為了較準確的反映當前我國大學生體質發(fā)展趨勢,我們對比了2010年和2014年全國20~24歲成年人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的數據,數據來源于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見表1)。鑒于我國大學生數量占20~24年齡段的主要部分,這個年齡段的數據可以基本反映我國大學生體質的現(xiàn)狀。
表1顯示,2014年我國20~24歲年齡段男性成年人體重、胸圍、腰圍、臀圍及身體皮褶厚度均高于2010年同階段人群指標均數,而代表身體素質的臺階指數、握力、背力、坐位體前屈、縱跳和閉眼單腳站立等指標均低于2010年同階段男性人群均數。提示,2014年我國大學生男性群體的體質呈現(xiàn)繼續(xù)下降趨勢。
表2 2014與2010年全國20~24歲女性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
年性年齡組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皮褶厚度(毫米) 份別(歲)(厘米)(千克)(厘米)(厘米)(厘米)上臂部肩胛部腹部 2014女20~24159.953.883.371.890.317.116.321.3 2010女20~25159538270.98916.515.919.8
2014與2010年全國20~24歲女性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
年性年齡組安靜脈搏收縮壓舒張壓肺活量臺階握力背力 份別(歲)(次/分)(毫米汞柱)(毫米汞柱)(毫升)指數(千克)(千克) 2014女20~2479.5109.870.5248256.826.366.3 2010女20~2577.6107.270.1243257.726.667.5
2014與2010年全國20~24歲女性各項體質指標平均數
表2顯示,2014年我國20~24歲年齡段女性成年人體重、胸圍、腰圍、臀圍及身體皮褶厚度均高于2010年同階段人群指標均數,而反映身體素質的臺階指數、握力、背力、坐位體前屈、縱跳和閉眼單腳站立等指標均低于2010年同階段女性人群均數,反映人體生理機能的安靜脈搏、收縮壓、舒張壓均高于2010年同年齡階段女性,肺活量則低于2010年同年齡階段女性。提示,2014年我國大學生女性群體的體質呈現(xiàn)繼續(xù)下降趨勢。
鑒于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尚未公布國民體質監(jiān)測的情況,我們檢索了幾個已公布的地方國民體質監(jiān)測的情況,如廣東體育局公布的“2016年廣東省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顯示,與2014年相比,2016年廣東省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百分比增長0.5個百分點,3~6歲幼兒下降2.2個百分點,20~39歲成年人下降了0.1百分點,40~59歲成年人增長2個百分點,60~69歲老年人增長1.3個百分點【4】。成都國民體質監(jiān)測中心發(fā)布的“2017年成都市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顯示,與2016年相比較,2017年20~39歲成年男性的身高、體重、肺活量、BMI指數、臺階指數、閉眼單腳站立、選擇反應時等指標有所增長,幅度在0.2-7.6%之間;握力、俯臥撐、坐位體前屈、縱跳等指標有所降低,幅度在2.1-3.5%之間。與2016年相比較,2017年20~39歲成年女性的身高、體重、肺活量、BMI指數、臺階指數、閉眼單腳站立、坐位體前屈、選擇反應時等指標有所增長,幅度在0.6-6.8%之間;縱跳、握力、仰臥起坐指標有所降低,幅度為1.9~4.6%之間【5】??梢?,2016和2017年的地方數據顯示成年人的身體素質水平仍呈下降趨勢。
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現(xiàn)狀不容樂觀,采取必要的措施扭轉該趨勢已經非常緊迫,找到原因,才能實施針對有效性的措施。鑒于此,我們通過近年文獻法研究,歸納了當代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可能因素。其中研究較多并被多數研究認可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關于大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成因的許多研究認為,學生運動量不足是主要因素[6-8]。造成學生運動量不足的原因有主客觀的因素,包括個人、家庭和學校等方面。中國多數高校只在大學的前兩年開設體育課,每周兩節(jié)課,這對沒有形成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來講是遠遠不夠的。中國大學生運動意識缺乏早在上大學之前的中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了,因為中國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把更多的業(yè)余時間用于各種特長發(fā)展的培訓班上(這些培訓班很少包括體育),因此,中國學生在運動意識和運動技能上從小就缺乏。到了高中更加嚴重,很多中學為了應對高考的競爭,在高三一年基本取消了體育課,這給大學體育課的開展和大學生運動意識的樹立帶來很大弊端,導致中國大學生主動運動參與意識不足,運動技能缺乏,造成體質的下降。當然,運動參與少還可能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變遷、物質資源的豐富、生活方式的轉變等極大相關。如,出行方式減少人的運動,互聯(lián)網、電子產品消費占用了人們更多的休閑時間等[9]。
現(xiàn)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已經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種改變一方面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效率,另一方面給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如,現(xiàn)在的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于上網和瀏覽手機信息,生活作息紊亂、不良飲食習慣、經常熬夜等。孫鄉(xiāng)等[10]一項對江蘇省大學生生活行為習慣的研究顯示,江蘇省大學生生活行為習慣參差不齊, 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存在各種不良生活方式, 男生較多表現(xiàn)為吸煙、高脂、高鹽飲食、應激控制能力不足、缺乏安全習慣, 女生則較多表現(xiàn)為高糖飲食、運動不足等。這些因素與體質得分偏低呈正相關。另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對個體、群體以及社會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生活方式中的休閑活動、睡眠狀況、飲食狀況以及運動鍛煉情況等對健康影響最為密切[11,12]。大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和健康行為定型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形成的思想行為定式對其一生的發(fā)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包括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個人生活方式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和健康的重要方面。
一些研究認為,目前國內多數高校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效果不佳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重要因素[6,13]。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教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以自然班為單位進行的綜合體育教學模式,以專項為模塊的分班教學模式,和以俱樂部組織形式的教學模式。前兩種屬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其授課時間和內容比較固定,學生鍛煉時間和運動量也比較穩(wěn)定,但研究顯示,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增強身體素質的運動要求。李英玲的研究認為[6],每周一次的90min體育課,多數學生(約60.3%)的有效練習密度時間在40min左右,若沒有其他業(yè)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是很難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目的的。而且,高校對學生體育課程的考核往往不夠全面,學生仍然以應試的態(tài)度去對待體育課,這樣的一個體育考核成績也無法真實的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質狀況。
可能導致大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的其他因素,還包括,學生的主觀因素、家庭教育、教學資源、硬件設施等[9,13,14]。如,有的學生天性不愛運動,家庭的溺愛等,使得少部分學生成為“溫室的花朵”。教學資源和硬件設施方面可能還是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亟待改善的方面,但這些因素是可以通過先進的制度和有效的組織克服的,主觀因素仍然是起主要作用的。
高校體育的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應該出于教育目的進行實施。能夠有效的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就是好的教學模式。因此,以俱樂部為組織形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將是一個具有優(yōu)勢的選項之一。相對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有以下的優(yōu)勢:第一,學生可選項目自由和多樣,就現(xiàn)有開設體育俱樂部的高校來看,體育俱樂部項目都會超過20個,學生每學期都可以自主選擇其中一個甚至更多的體育項目;第二,學生上課時間相對自由,俱樂部每周活動時間可設置為3次以上,學生出勤一次即可達到考勤要求,多次出勤不受限制,滿足了學生自由選擇上課時間的需求;第三,活動伙伴更易尋找,進入同一項目俱樂部的學生往往興趣更加一致,志同道合者在一起運動更能激發(fā)運動熱情和共同提高;第四,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經過一個學期系統(tǒng)專業(yè)的學習,學生基本能夠掌握該項目的專項技能和賽事知識,這既有利于學生今后把該項目作為終身體育運動,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文化品位,會有更大的興趣參與比賽或觀看一些體育比賽等,這些都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梢?,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學生變被動要求運動為主動參與運動的一個好的模式。但是,俱樂部模式對體育師資、器材和設施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在經濟狀況相對落后的地區(qū)需要逐漸實現(xiàn),有個過程。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在有很多的科技手段可應用于量化體育的考核指標。除課堂的考核評價之外,可建立一套用于量化運動量的體育信息化系統(tǒng),如,模擬小米手環(huán)的功能做成適合高校自身的智能手環(huán),并通過app鏈接入學生智能手機中,終端接入學校學生管理系統(tǒng),給入校學生建檔立卡,規(guī)定學生每周達標的運動量,運動量可通過學生的熱量消耗、跑步數量等指標進行評定,這個系統(tǒng)還可以納入體育場館管理、體質測試等更多功能,加強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和監(jiān)控,同時把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納入學生體育課的最終成績評定中。現(xiàn)在的大多數中國普通家庭收入狀況基本可以配合實現(xiàn)這一組織形式,對于貧困家庭的學生,可通過學校助學補貼等方式給予貧困學生免費發(fā)放一部智能手機。在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和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比較大的情況下,實行這一強制運動達標監(jiān)控制度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可實施手段。
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學生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并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因此,在考慮到學生個性差異和主觀喜好等因素的情況下,大學體育的考核需建立一個綜合多元化的指標評價體系,包括課堂教學評價+身體素質評價+項目技能評價等。學生的考核評價應從課堂教學中獨立出來,學校成立考核小組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考核,實行考教分離制度。除考勤在平時上課中進行之外,身體素質和項目技能分別作為一項內容進行考核,不同項目分別制定一套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每個考核項目提供多個選項供學生進行選擇。如,在身體素質評價方面,力量素質的評價即可選擇拋實心球,也可以選擇引體向上或連續(xù)蛙跳等,耐力素質的考核既可以選擇測試800米跑,也可以選擇臺階測試等。項目技能評價方面,如羽毛球技能考核可設定如發(fā)球、擊打高遠球、前場吊球、網前小球、單雙打比賽等任選其中幾項進行考核。一個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應體現(xiàn)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運動技能水平及運動參與指標等方面的考核,評價指標的多樣化也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這樣可以避免因學生先天身體素質的差異而導致的評價不公,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體質特長。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新華社,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fā)〔2016〕37號,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2016-6-15.
[3]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2015-11-25.
[4]廣東省體育局.2016年廣東省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http://www.tyj.gd.gov.cn/4294332/5323796.html,2017-12-7.
[5] 成都市國民體質監(jiān)測中心.2017年成都市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http://www.cdtzjc.com/Home/Detail/232,2017年12月25日.
[6]李英玲.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內外因素與高校體育課程干預措施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2):105-107.
[7]秦中梅.大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與對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4(2):177-180.
[8]朱海濤,楊帆,程亮亮.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3):97-100.
[9]郭震,吳廣勝.高校學生體質現(xiàn)狀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3,6:105-106.
[10]孫鄉(xiāng),戴劍松.江蘇省大學生體質狀況與生活方式的相關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5):53-56.
[11]秦德平.大學生健康及其生活方式促進的優(yōu)勢因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4):104-106.
[12] 李文源,謝清華,蔡旺.影響青年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因素[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93-96.
[13]李鋒,覃林.高校大學體育課實行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14,27(9):169-172.
[14]徐劃萍,邱慧.大學生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36):60-63.
On the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Public PE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LI Feng, etal.
(Guangxi Nationality Normal College, Chongzuo 532200, Guangxi, China)
2016 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6JGA369);2017 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7JGA328)。
李鋒(1978—),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生理學。
趙琴(1982—),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